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卫城山岗绞斗场 嵩山二老灭妖邪(一万) (第2/5页)
红白二色相间,样式古怪,非僧非道。 老道士面前三尺,起着黄坛,红烛、法铃、桃木、金碗、香炉等作法升坛之物,无不毕具。 依此判断,此人绝非邪派,也非正宗,必是旁门。 偏生此人身旁插着一十二杆丈许的地煞旗门,三角旗帜,漆黑如墨,上纹金文鬼篆,不时有冤魂嘶嚎溢出,闻者落泪。 那弯曲如爬虫一样的鬼篆,不住喷吐白色怨丝,再经地煞阴法一凝,缭绕为一团白色云雾,强支隐身法阵。 恰有两位先天初期的一境宗师持剑拼杀,一追一逃,搏杀激烈,不觉斗至一旁。 妖道瞧见两人rou身,目光露出贪欲,掐诀念咒,摄来一张黄纸,虚空一摇,无火自然,经他一掷,当即化为一团黄光,罩住两人。 那两位先天宗师先以为是对方的内罡护罩,猛催内功,杀意顿生,那黄光感应杀意,立化为一缕黄烟,窜至两人鼻孔,迷住两人神智。 妖道见迷魂符奏效,黑脸浮现一丝阴森森的笑意,嗣后戟指一招,两人目光呆滞,身体不能自主,丢兵弃刃,化作行尸,向法阵跳去,方一入阵,立即隐去身形,消失无踪。 战斗本就激烈,死伤万儿八千也不甚稀奇,何况失踪呢? 场中剑罡刀芒绞在一处,爆出强大气浪,卷起灰尘,弥漫半空,却未影响妖道分毫。 那妖道见两具尸体完后,目光贪婪,手一挥,从法坛上摄来两根尺许黑色法钉,戟指一点,当即飞射两人头顶,冰锥也似向下刺入,全部钉在百会xue中。 两人面色如常,惨叫也有一声,当即死去。 “先天之体最差也是铜甲尸,稍加祭炼,便可晋升为银甲,可惜无有元魂守在尸中,不然便可炼为金甲尸,倘若机缘足够,炼为飞僵并非不可能……” 鹤轩耳闻妖道痴语,暗嘲: “今日最好不只你一人,否则你难活三息!” 说罢,挪开天眼,瞭望战场。 忽在东南方瞧见一尺许方圆的血色小泊,看奇形相,类似拳罡凿出的坑洼,因着地势之力,将左近鲜血汇至坑内,偏生小坑奇怪,无论鲜血如何汇聚,小坑就是不满,泊底似有放血暗洞。 “不对,这里有怪异!” 本拟用眼去窥,偏生玄门天眼法尚未修至圆满,无法上视九霄,下洞九幽,只得竖耳催功,把耳谛听。 “咚咚” “咚咚” …… 谛听再三,似闻心脏跳动声、喉咙吞咽声。 “莫非……血泊下方有个喝血的人……怪物?” 思绪一生,斩杀妖道的念头立又止住,转继续搜寻。 …… 环视战场再三,穷搜半晌,终把辛口山丘的一十三位妖人,搜出,以山丘为中心,西北方、东南方的妖人功行一般,至多初入元神炼士,不过三甲子道行,翻手可镇压。 另外一十一妖人,分作三波。 东方有位身穿僧袍、颈挂骷髅的妖僧,此人法力最高,已至人仙,看其施法路数,竟似东方魔教尚和阳一脉,偏生背后插者一个剑囊,内里蕴含一口赤红宝剑,乃场中头号大敌。 另外十人,分作两拨。 一拨七人,似同门师兄弟,所着衣衫俱为青袍,袍脚挂着黄、红、黑三色条纹横饰,或竖或横,不伦不类,倒似个瑶族。 他等围坐丘山北方,用那百余口青荧荧的竹剑,布成一个座阵,虽未隔绝内外,自掩饰青曦,却有一件雾状法宝悬在法阵外,放出一亩白色云光,旋罩剑阵,干扰靠近的异人,观其所修玄功路数,料是云南竹山教一流。 另外三人,两老一少,个子都不甚高, 那两老矮子不是别人,乃三仙二老的嵩山二老: 白谷逸号称“神行无踪”,俗称追云叟,此老貌丑无比,性情奇古,但法力略高于东海三仙,道统介于旁门、正宗之间,格外怪异。 朱梅号称“朔仙叟”,俗称矮叟,此老性情古怪,平日最忌讳礼仪,谁若向他学那儒家礼节向他致礼,定吃老人啐脸讥言。 那位少年面目如玉,星眸皓齿,貌丽根厚,端是修道根苗,乃玉洞真人岳辒的俗侄岳雯,早拜被追云叟收入门下,俟峨眉开府后,会被引入峨眉,成为第三代弟子。 竹山教七人似于二老发生间隙,两方各自相持。 “尔等不识天数,可知异人厉害?今日尔等用他等祭炼邪法,俟他日寻仇,尔等岂能有活?不如听老头子一声劝,收敛剑阵,速速离去,免得为竹山教惹下灭教因果,” 竹山教七人的一位师兄,年长最长,威望又高,听那老头劝告,不以为然,戟指呵道: “朱矮子,休得倚仗修龄猖狂,你虽是前辈散仙,却管不住我竹山教,这三百六十五口灵竹剑组成的竹山剑阵,内蕴无穷变化,何等厉害,只消一催,便可生出威力至烈的乙木神雷,就算是散仙道体,吃上乙木神雷也要化为齑粉,倘若识相,尽快退去去,免毁戒体,耽误飞仙。” 说着,把玄功一催,袍袖一挥,法宝囊中飞出两百余溜青光,窜上云空,经那旁门剑诀一凝,化作尺许长的青色游丝。 “入阵!” 只听那人一呵,青色游丝立入竹山剑阵,化为一口口阵剑,缭绕成一个青色圆光罩,凭白生出十倍剑势,生浪排云。 气浪凭空而生,强劲如狂风,吹的异人东倒西歪,就连那稻草垛也被走两捆干草,四散纷飞,化为一地鸡毛。 幸而,异人杀红了眼,未曾注意天象变化。 嵩山二老大修行之日,尚未完成,道行比峨眉慈云寺斗剑时低薄许多。 依他上世阅历,瞧出白谷逸现今道行大约两千两百余年,也算玄门超一流仙人;那矮叟朱梅道行更差,一身气机难以圆润,盛大逼人,才迈入两千年大关。 竹山七人道行参差不齐,最高者才七个甲子,最低者不过两甲子,七人按着北斗七星的方位入座,催功布阵,法力激发,法阵生和不休,溢散一缕缕青色光曦,幻出千重乙木精华,上冲霄汉,声势骇人,犹如泰山。 何如,他等催功之际,玄功光华散而不凝,无法返璞归真,可见七人都是废功好逸之辈,虽有厉害邪宝护身,终是一群歪瓜裂枣,碰上嵩山二老,下场不言而喻。 朱梅见竹山教并不退去,暗以“百里传音”传讯: “白矮子快把灵雾障放出,遮挡视线,免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