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东海堡  (第1/1页)
    红楼从辽东开始正文卷第十八章东海堡他娘的,兵部是他家开的?    千户深吸了一口凉气。    知道其中的厉害,脸上露出了客气,没有怀疑对方扯虎皮拉大旗吓自己。    他们的履历,回头去司里一查就能查到,做不得假。    真没有想到啊,自己下属中来了这么号人物。    到底是走的谁的关系?    随后热情起来,主动为他们讲解规矩。    “你们现在虽然改了籍,在辽东都司入了册,但是卫指挥使司这边还需要打点一番,才能顺利的袭职。”    “你们在司里可有认得的人?如果有人关照的话,可以省笔不少的开销”    “有,但是出去公干,不在司里,要不少日子才能回来。”    唐清安知道辽东都司舅舅替他打点了一笔银子,回来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接受舅舅要给的银子了。    这不是小钱,舅舅一大家子人的开支,并不是很富裕。    自己身上还有一百多两银子,二弟身上的十几两银子,加起来应该够用。    千户告诉他们,等那人回来再去司里办袭职的事情,手续在辽东都司已经办好了,卫司里只不过拖着不办而已,职位却是跑不了。    留了他们在千户所休息,命人去通知东海堡的总旗来迎接他们的上官,先让他们去地上上任。    领了千户的人情,唐清安和刘承敏只坐了一个时辰,从外面就跑进来两人,进门后磕头。    “属下右屯卫前屯所千户所旗下总旗周吉。”    “属下右屯卫前屯所千户所旗下总旗李敦。”    “拜见唐百户,刘百户两位大人。”    唐清安露出笑容,使了眼色给刘承敏,刘承敏上前热情的扶起二人,笑道,“原还想着等我们吃过饭你们才会来,没想到这么快。”    “千户所的厨子手艺不怎么行,属下来时已经交代家中杀鸡宰鱼,请两位大人赏光。”    周吉等李敦说完,在一旁帮衬笑道,“李敦家的内人,手艺一绝,连千户都曾去他家吃过饭,好一番夸赞。”    既然二人如此热情,唐清安刘承敏顺水推舟,四人出了千户所,坐上两人赶来的骡车。    到了李敦家中,已有十个人在等待,拥出门来跪了一片,原来都是百户所中各小旗。    百户所里,总旗两人,小旗十人,都到齐了,没人敢不来迎接新的上司。    军户里是一个封闭的团伙,祖祖辈辈世袭军职,原来的百户幼年在野外拉屎,唤野狗来吃,结果狗突然咬了一口,从此伤了根基绝了子嗣。    去年病故后,卫所里的人吃了绝户。    百户家中的远房亲戚们动了心思,都在走关系想要承袭,没想到会调入外人。    据闻新来的百户背景很深,但是到底有多深却没人知晓。上官背景深厚,众人心思复杂。    唐清安和刘承敏被众人簇拥落座,先是各自介绍了一番,随后一个小旗为众人倒酒。    “我们先敬两位大人一杯,祝二位大人前途广进。”    李敦带头,众人起来纷纷举杯。    唐清安纹丝不动,笑道,“向我敬酒可以,但是得坐着喝,非要站着喝,那就先喝两杯。”    你们不知道百户为人,最不喜繁文缛节,年轻的时候在薛家就是如此。”    刘承敏在一边笑道,见状,周吉陪着笑脸,“大人都发话了,当然听大人的。”    众人纷纷重新坐下,唯有李敦弯着腰,举着酒盅毕恭毕敬。    “属下不知大人的规矩,实在是无心之举,现在自罚三杯,以示敬意。”    李敦面不改色,一连三杯酒下肚,却还是晃了晃,被身旁的一名小旗扶住。    “好酒量。”    唐清安亲自赞道,周吉领着众人出面,再次向唐清安敬酒,李敦酒意还未下去,又忍着痛苦再喝一杯。    酒喝了一轮,众人都已熟知对方的脾性,不算特别难打交道,气氛更加热烈。    此时,从屋外进来一名少妇,身后跟着一名十五六岁的女孩,端着热气腾腾的蒸鹅,和美味的鱼冻。    少妇和女孩来到唐清安和刘承敏两人中间,把菜放在桌子上,停留了片刻。    “大人见笑,乡里人粗鄙,这是我贱内和侄女,还不快向两位大人行礼。”李敦面色通红,满嘴的酒意。    等唐清安点点头,妇人暗自挤了侄女靠前,见百户没有复杂的心思,才领着侄女下去。    “刚才提起薛家,不知道是哪个薛家。”    “金陵薛家。”刘承敏稍微透了下风。    “咱们今日只谈吃喝,不谈其他,以后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我来敬大家一杯。”唐清安笑着举杯。    众人纷纷附和。    末尾的时候,周吉和李敦,分别请唐清安和刘承敏到自家居住,所里的公房比不上家里舒服。    唐清安和刘承敏谢绝,最后被众人送到百户所的公房,早已经被人打理的干净。    被褥叠放的整齐,都是新购置的,火炕也安排烧了起来,最后专门留了两个老军户打下手。    第二日,周吉和李敦早早的来到所里,开始正式介绍起屯所的情况。    百户所最初分配的五千余亩军田,加上历年来开垦的土地,实际有六千亩,但是在账册上只有了三千亩。    军户名册上一百余户,去年又逃了三户,如今百户所实际只有不到八十户。    除去本所勾选到山东各地服役的正丁,前年派来本所服役的外地正丁受辽东都司的借调,改去会安堡服役,结果沦陷在蛮族手里,不知道死活。    唐清安只带了耳朵,并没有发表意见,见状周吉和李敦暗自松了口气。    等两人离开,刘承敏笑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一个百户所竟然糜烂到这个地步。”    “要不去地方走走吧。”    唐清安摇了摇头。    “你一个人随便找个借口四处去看看,我们两个人一起的话,容易引起猜疑。”    刘承敏点点头。    “来之前只想到前线危急,没想到最后才发现,你却成了大地主了,这趟可真是发了财。”    军田成了私田,军户成了佃户。    “上下都是如此,你我又能如何。”    东海堡名册上只有一百余户,按照朝廷制度,每军户分军田五十亩,在国之初是足够使用的。    但是事务不停的变化,历经百年繁衍下来,家家子孙繁衍,田地早就不够使用。    加上军官侵占军田,奴役军士,逃离者众。    每户要出一正丁,在军中服役,出一继丁,平时从事生产养家,一旦军中正丁跑了或者死了,这个继丁就得进入军营勾补。    而且正丁都是调去外地服役,像唐清安的百户所,本土几十名正丁就去了山东各地,这是朝廷防备武将的制度。    最后卫所军丁的总数,大周承袭大明,一样是保密的,连兵部尚书或者专司纠察的御史都不知道。    只有各卫所的主官才晓得实际情况,这就更给了武官们cao作的空间。    刘承敏这段时间到处转悠,脸色一日难看过一日,而唐清安跑了千户所两趟。    “什么军户,都是饥民。”    正好撞见唐清安回来,刘承敏沉不住气了,“你就不想办法改变下现状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