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陪师傅种地  (第2/2页)
乱想“三国时期的谋士都爱种地吗?崔琰种地,诸葛亮也种地,虽然他们两个都种地,但是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诸葛亮有个有钱有势的老丈人,种地只是陶冶情cao,崔琰就不同了,崔琰种地是因为真的穷”。    不一会就道了城关,过城关的时候遇到士兵盘查,崔琰就交出一个木制的小牌牌给士兵们看,这东西就像是东汉时期良民证,有证才能自由出入。    刘备百密一疏,这么个小东西居然忘记给凌冰准备了,凌冰被拦下了,崔琰一番解释,二人顺利通过,出了城便是一望无际的田地。    平原郡顾名思义,是个平原,所以能一眼看得到地平线,这个季节,远远望去耕牛遍地,一派劳作的景象。    崔琰的那块地在城门外不远处,不大,但是种一个人的口粮够吃了,旁边是护城河的拐角,估计这块地太小了,地主们瞧不上,但是一般老百姓又没有土地使用权,所以没人敢种,东汉时期本就人口稀疏,土地广袤,哪里没有一块像样的地,就这么一块地还是有主的,所以就一直荒废了,崔琰应该是眼馋这块地很久了,毕竟这里离城里的家近,昨日个跟刘备一说,刘备找地主人一商量,地主人就同意了,当地的绅乡士卒毕竟都得给刘备点面子。    来到地里,崔琰就开始忙活起来,还招呼凌冰跟他一起做,崔琰一边忙活一边给凌冰讲一些书面上的兵法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她先熟悉,凌冰一听心里也好受点,还好他没有把自己当苦力。    别看崔琰对凌冰一副淡而不厌的样子,但是做起事来还是停照顾凌冰的,只是让她到身边打打下手,教起知识来非常的认真,教她读春秋,左传,尚书,三十六计,鬼谷子等等这些书籍,都是张口就来,崔琰背凌冰跟着念,慢慢的凌冰觉得这样学习还蛮有意思的,至少不枯燥!    就这样,凌冰每天跟着崔琰去种地,一边种地一边学习,农忙时二人就去种地,崔琰种起地来有模有样,对田地的要求也是横平竖直,那块地里的排水沟没有挖直他都要重新挖一遍,农闲时崔琰就教凌冰剑术,崔琰善使剑,舞起剑来的崔琰那又是另一番姿色,崔琰的剑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凌冰觉得使剑的崔琰就是游戏里的李白,崔琰还好琴音,每每弹琴的时候,凌冰都觉得那琴音里似有某种悲凉,如泣如诉。    渐渐地一片荒地在崔琰和凌冰的打理下开始变得井井有条,播种施肥除草收割,崔琰做的都很好,地里收成自不必说。    凌冰在学习了兵法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种地,真的是一举两得,渐渐地书籍的基本知识学的差不多了,崔琰开始以庄稼为士兵排兵布阵,城外空间开阔,崔琰指物成兵,画地为界,还做了几个稻草人做将军,布阵时候用的。    凌冰很是喜欢这些稻草人,后来崔琰又做了几个木桩人立在地里给凌冰当箭靶和剑靶,凌冰会给这些木桩人穿上旧衣服来当传统意义上的稻草人,来赶走鸟雀。崔琰也有童心未泯的时候,师徒二人经常在地里一阵乱跑,又疯又闹,慢慢的凌冰也可以布一些简单的兵阵了!    时间久了,凌冰慢慢了解崔琰的为人和性格了,在人前崔琰喜欢端着摆架子,人后确是放荡不羁,于是凌冰配合他人前师慈徒孝,人后碎嘴唠叨,这家伙可以在话痨和高冷间任意切换!    凌冰依旧每日晨昏定省,跟着崔琰学习的日子充实又有趣,崔琰是一个不受传统约束的人,现在想想他跟刘备要地就是为了教学,因为凌冰的学习一多半都是在田地里学习的。    偶尔在家练练字,硬是把崔琰急的暴跳如雷,那字迹状如鸡爪,形如鬼爬,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自是用惯了钢笔之类的,驾驭不了毛笔,还有所接受的教育都是简体汉字,而现在面临的是东汉时期的隶书,虽大体相同,但还是有些区别的。    崔琰气急了也会用戒尺打凌冰的手心,每次上一次练字课都会弄的满身墨痕,一桌狼藉,然而崔琰所授的知识她倒是活学活用,武术方面也是天赋异禀,日益精进。崔琰也就随她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