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3.空天基地⑴ (第2/2页)
健康之外,还要具备团队精神、付出和牺牲精神,情绪控制能力。一名合格的宇航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并且懂得团结协作,危急时刻,大家需要团结起来共渡难关。还有,拉贝加雷和格勒因塔两人把嘉年华星的训练科目增加了一些,这样,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米棣说:“嘉年华星人的寿命是地球人类的一倍,可以活到一百六十岁。他们学习的时间比我们多,身体素质比我们好,智力也比我们强。情感文明,他们待人真诚,人人都有奉献精神,文明程度很高,星球文化植根在土壤里,世代相传。”普什科夫说:“星球共性是我们地球人类今后要学习的,地球是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米棣微笑说:“全球进入大融合阶段,可能会几百年,或更长的时间……” 普什科夫看着洒满阳光的地面,盆栽的观赏植物,意大利皮沙发。他感觉脖子有点僵硬,并且有些头晕,便伸左手掐揉了几下脖梗子。米棣关心地说:“你应该到医院检查一下。”普什科夫说:“谢谢,检查过了,做过牵引治疗,头晕时可以服用倍他司汀减轻症状,我这里有药。”说完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药瓶,倒出几粒儿来。 米棣递过一杯水后坐下说:“我们地球人类的寿命短,要培养出一个多能型宇航员,至少得花上十年二十年时间,甚至更多。”普什科夫笑着说:“谢谢。这是一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即便天天围绕着这些枯燥的动作,可我们必须这样去做。东亚的鄂尔多斯空天基地和北美的比灵斯空间基地,宇航员们正进行着各种科目的训练”,他看下时间说:“走,我们去训练大厅。” 训练大厅的占地面积很大,推开门,里面有数百位初选通过的学员,他们在各自的训练区里准备着,这里是来自东半球不同地区的男女学员。大队长王海兵走过来说:“顾问你好,欢迎前来指导。”米棣微笑说:“好,我过来看看。”普什科夫说:“学员们的训练还适应吧。”王海兵说:“还可以,大部分是空军飞行员,一部分是原航天人员,一部分是其它专业人员,他们都很努力。”米棣说:“身体条件是基础,也要具备其它方面知识;看来,具备全能型的学员太少了。” 普什科夫说:“时间紧,这一批学员只能这样了,以后会加强多能型学员培养。”米棣说:“培养全能型人才至少要十年二十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尽量弥补吧。”王海兵说:“这次选拔,初选全球有50000人入围,第二阶段剩5000人,第三阶段剩1000人,第四阶段留学人员10人。”他们边走边说,学员们见了,便停下来立正行注目礼,米棣点头微笑,招手示意继续练习。 一旁是立位转床试验室,学员们正排着队做着“颠三倒四”的转床训练。试验室的一边是教员监视台,屋内正中摆一张槽型立体转床,转床的中央有一个支架,能使床立起来或者倒下。学员们穿着蓝色训练服,平躺在床上,胸部和腿部系紧束缚带,脚和头都顶住床沿,监视器上显示着他们的血压、心率等数据,一次训练要持续十几分钟。 王海兵说:“利用立体转床不断改变航天员的体位,能够刺激肌体心血管系统对血液重新分布分布的调节能力,增强对航天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这种训练还可以改善航天员的前庭功能。”又向前走走,来到转椅训练这里,接着介绍说:“转椅以每分钟30转高速旋转,一般人坐在上面,几圈下来就会感到天旋地转,两眼昏花,两脚发飘,站立不稳,有人连墙上的字都不认识了。航天员在执行任务中,出现头晕、失定向、肠胃不适、恶心、呕吐等,都会影响工作效率及身体健康,在选拔和训练中,特别重视航天生理指标。” 大厅的最里端聚集着一群学员,围着几个房子一样的装置。他们走过去,王海兵说:“太空离心机是每个学员所必须要达到的练习指标。在太空中,或在目的星球,由于失重或星球转速产生的离心力,都是航天员要克服的。训练时,坐在座舱里的学员不仅要练习各种抗负荷动作,还要判断信号,回答问题。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我们的面部肌rou都会变形,呼吸困难,眼睛会出现会视或黑视。” 普什科夫说:“这是长期的训练赋予这些学员的,不仅仅是一丝不苟的姿势、循规蹈矩的生活和堆积如山的回忆,还有铁一般的纪律。”米棣点点头说:“这样才能建立一支令地球人类骄傲和放心的航天部队,而且,要前仆后继地进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