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男女那些事_第四十一章,纵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纵横 (第3/3页)

发自内心赞赏周楠。

    “我这次辞职离开,以后恐怕难有机会相见了,临走之前,跟你说说知心话。”周楠叹了口气,道:“恐怕也只能跟你说说真心话,我是一个没什么朋友的人,只有你,算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祝你前程似锦!”李想想说的格外认真,这确实是发自肺腑的。

    “谢谢!”周楠伸出双臂拥抱李想想,仿佛拥抱一段人生的过往。她们沟通不多,各行其是,却又相互见证对方某一段职业旅程,临别之际,感慨万千。

    李想想却突然躲了一下,周楠有点愕然,随即归于平静。李想想有点尴尬,犹豫了一下,道:“对不起,你别误会。我,我好像特别不适应跟别人身体接触,我,我有时候觉得我好像有心理障碍!”李想想仿佛鼓足勇气,“尤其是对于男人,我甚至心里会觉得厌恶。”

    周楠心头一震,她不怀疑李想想说的话,她只是没想到原来完美如李想想也有这样致命的缺陷。电光火石间,周楠忽然明白,为什么李想想这么优秀,却始终单身一个人,从没发现身边有恋人,即使是关系最好的孟皎皎,也都没有肢体上的亲近举动。大家都以为李想想高冷,原来竟是因为这个!

    李想想很郁闷,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她很怕别人知道,却告诉了周楠。这真是一对奇特的女孩子。

    生而为人,终究是不完美的。

    千翔集团卖资产的消息一出,商界又是一片哗然。这个商业大鳄多年来从未有过变卖资产的情况,明显是扛不住了,断臂求生。

    穆千山带着财务副总裁肖剑一个月谈了五家地产巨头,出售资产包。千翔的状况已经是公开的事情,几家地产巨头也都抱着趁火打劫的心态,把价格压得极低,远低于正常的市场估值。

    肖剑气得血直往脑门冲,肚子里把对方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遍,穆千山却极为冷静,不管对方开出什么价码,他都神色平静。

    詹涛回归中瑞基金上海总部,对外宣布由北方区暂时接管总部管理,接下来会进行内部整顿,尽快恢复管理秩序,请各界保持耐心,不要听信谣言,中瑞仍然是一家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此次经历管理上的波动,相信很快会恢复。

    这一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各方态度不一。

    中瑞的众多合作方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来一些,经过数连跌的股价也逐渐趋稳,除了那些看到詹涛接手后悔莫及的原高管,大部分普通员工陆续回到办公室正常上班。

    钟雨看到这则消息,对詹涛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人不简单啊!

    遥远的多伦多一家华人开的便利店里,陈仿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略显惊讶,心道,没看出来詹涛有这样的本事。

    詹涛走后,辛明立刻交代给朱平一个任务,把林羽京从公司礼送出去。

    朱平明白,这个安插在鸿源的眼线,算是到头了,辛明也算是好脾气,能忍这么久,仁至义尽了。

    而此时的林羽京却正在打着小算盘,詹涛走了,自己是第二大股东在鸿源的唯一代表,现在应该由他来代表中瑞,行使詹涛原有的权力。朱平的到来,让林羽京仿佛看到了理想照进现实,但由朱平跟他谈,他心里却有点不爽,他觉得,应该由辛明来跟他谈话才是,这才符合他第二大股东代表的身份。

    不过,林羽京脸上的笑容很快就凝固了,然后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朱平也不跟他争吵,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林羽京吵累了,坐下休息的功夫。朱平忽道:“说实话,别人举报詹涛我能理解,没想到连你也举报詹涛,像你这样窝里反的人,谁会用你呢!对了,这个举报信大部分都是编造的吧,诽谤同事按照公司制度,是要开除的。你要想好,是不是要让公司开除你,圈里人怎么看你!”

    林羽京张口结舌,突又怒道:“谁写举报信了,我没有举报詹涛,你不要污蔑我!”

    朱平不耐烦地转头看向别处,道:“现在黑客技术和刑侦手段都很先进,要不然等我把证据拿到你面前,咱们再谈!如何?”

    林羽京当然不敢应承,自从发现陈中瑞对詹涛有怀疑,他就不遗余力地抹黑詹涛,就算举报信查不出是他,其他的事恐怕也能查到他。更何况,他根本不知道朱平是怎么知道举报信是他写的,做了坏事,总会心虚。

    所以人才要坦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也许林羽京永远想不明白,为什么关键时刻詹涛能站出来,光明正大地收拾残局,而他只能偷偷摸摸搞小动作。

    周楠辞职后不久,一家新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悄然成立,法人代表、总经理均为周楠。在魏家人的圈子里,一个新星就此冉冉升起。

    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谈判,终于有人接盘了。穆千山几乎以七折的价格卖掉了三成的项目,整个资产包交易额达到两百亿,接盘的是建筑巨头北方建工,这是与东方基建南北并立的国资企业,与东方基建不同的是,北方建工不做路桥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最早做工业建筑,后来房地产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便逐步转型做民用建筑施工。

    这一笔大交易震惊了商业界。

    北方建工的出现很突然,就在穆千山苦谈无果的时候,北方建工主动联系了穆千山,表达了接盘的意愿。这无异是雪中送炭,谈判进行的异常顺利,只是相较之下,价格压得更低了。穆千山顾不上那么多,现金流就是血液,再不输血,千翔集团就完了,只要缓过这口气,千翔还能再站起来。

    穆千山靠自己多年来在商界攒下的声望,苦苦支撑着千翔不倒,他还需要继续坚持一段时间,因为现在还只是签订了意向协议,正式协议需要等对方董事会批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