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岳潜其人 (第1/1页)
随着门童走入一处宽敞房间,趁着落座的间隙,江源仔细观察了一番屋内陈设。 一道屏风从中一分为二,两侧点着香炉,香烟袅袅而上,除此之外,只有一张案几,一幅字画,一张古琴摆于墙角,极为简单,但格调却很是儒雅。 而在半透明的屏风之后,能若隐若现看到一道人影,正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那儿。 “是何人要请老夫治天下之顽疾?” 屏风后面的人开口了,声音平和而慈祥,但又字字铿锵,格外有力。 “晚辈李端,见过岳老前辈。” 江源站起躬身施礼,房间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停顿了一阵,屏风后的声音才再次传出,“送客”。 两字简短,江源却能感受到背后蕴藏的厌烦。一时心中无语,心想自己到底是,不,应该是李端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人如此讨厌。 不过江源可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再次深鞠一躬。 “先生不必赶我走,容端讲三句话,讲完便走。” 见对方不再言语算是同意,他这才不急不慢地徐徐开口。 “端此来所谓三件事,第一,早闻先生倡导有教无类,恳请先生能准许江府中仆从定期到墨宫听您讲学。” 这句话一出,小九和陈大均有些傻眼,毕竟这种别出心裁的提议,他们二人可是闻所未闻。 屏风后面的岳潜依旧没有回答。 “第二,恳请先生重开墨宫之学,收城中平民子弟及流民到此,端愿出资捐赠,供黎民百姓习圣人之教化。” “第三,端素问先生精通篆刻,有一宝印更是天下独一,端欲借先生宝印一用。实不相瞒,借此印之目的乃是盖于柴略大人花鸟鱼虫图上,并将此画献予刺史张大人,以结其欢心。” 见江源直接把真话就说出来,小九听的是心惊rou跳,当下心中大呼完了。 岳潜虽与柴略齐名,但最看对方不起,更别说对方的学生张显,而此番讨好张显可谓正中岳潜之逆鳞,对方不发怒直接将三人赶出大门,就算是烧高香了。 然而一番话说完,江源脸色并未起任何变化,依旧直直盯着屏风之后,等待岳潜的回答。 “前两条我本能答应你,但如有第三条,一切则免谈。李端,你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借老夫之名头钻营,你也是读书之人,做此等事为何能如此坦荡而不知羞愧啊。” 一口气说完后,岳潜长叹一声。 “罢了,你与老夫素无交情,老夫言尽于此,你们走吧。” 见对方下了逐客令,小九和陈大已准备起身,然而江源依然立在原地,一动不动。 “先生,古语有云,成大事不拘小节,举大义不拘小礼,端自是钻营取巧不假,但愿兴庠序,教化百姓也不假,难道先生只为区区虚名,就让全城百姓错失良机?相比之下,端虽无德却明大道,先生知小礼却并无大义。” 这句话一出,小九彻底傻了。 岳潜是何等的人物,当世之名士,当年就连皇帝的面子都可不卖,现如今却被江源指着鼻子骂不懂大义,弄得他一时有些分不清听到的到底是幻境还是真实。 屏风之后又陷入了久久的一阵沉默。 见火候差不多了,江源这才接着开口。 “先生若有疑虑,端在此可向先生担保,只要我在江家一日,先生在墨宫讲学用度,都由江家承担,平民子弟来求学者,可分文不取。” 小九已有些欲哭无泪,他才刚接手管家,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江家的家底就已经快被江源败光。 之前各种花费不说,如今又承诺这么一个无底洞,江家未来的财政状况可以预料,到底谁先撑不住,还真说不准。 “这是第一个承诺。”江源没有停的意思。 “第二个承诺,端讨好刺史大人,非为我个人,墨宫讲学若要办起,少不了张大人的支持。先生若不信,端可承诺今生不再参加科举,也不求取功名,待墨宫开讲学之日,端可当全城百姓之面,许下此诺。” 此时的小九已经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这些天李端的种种异常都比不得这一句带来的冲击。 李端不爱财他是知道的,但是对于功名却看到和生命一般重,除非是不要命了,否则小九想不出李端能放弃对功名的追逐。 或许是这两个承诺太过震撼,屏风后又陷入了久久的一阵沉默。 “先生之博学智慧,乃端远不能比,因此此番前来,端不敢诳言欺瞒,只愿用一颗真心,望先生成全。” 虽说已被震撼到无以复加,但对这两句话,小九打心底还是认可。 毕竟天下熙攘,利来利往,世人追逐不过都是名利二字,而江源刚才短短几句话竟将其全部放弃,能打动岳潜,也必是在预料之中。 沉默良久之后,岳潜终于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戏谑的味道。 “老夫都半截身子入土之人,又何需此虚名?印就在正堂中,想要的话随时可以拿走。” 见岳潜同意了,江源紧绷的心弦终于是松了一些,当下再次拱手施礼。 “谢先生成全。” 说完他顿了下,似有有些犹豫的试探开口:“还有一事,现已到晌午,我三人还腹中空空,先生既已赠米,不如招待些饭食如何?” 这句话一出,本来已放松心情,准备起身离开的小九瞬间目瞪口呆。 ...... 房檐之下,看着碗中的小米,江源一时下不了筷子,而一旁陈大却吃得格外香甜。 “你说这老先生也真够抠门的,还真就给我们三碗米啊。” 嘟囔了一下,江源一筷子没动,索性将碗递给已经狼吞虎咽吃完的陈大。 这倒也不是米难以下咽,只不过是他真的不饿。 陈大也不客气,接过碗又闷头吃起来。 “老爷,您就少说两句吧,能让我们在这儿吃,已经是岳老先生莫大的宽容了。” 小九低声说着,生怕被别人听见。 “也是,本来还想趁热打铁和老先生攀攀关系,没想到最终还是没见到面,不过章总算到手了。” 掏出画来,看着上面盖着的“天下之梁”四个大字,江源不由得啧啧称赞。 “多霸气,我可听说这章在梁国的榜上排天下第一,梁国人素来自负,能将第一排给外人实属不易啊。我还听说这章的来头可大有渊源,好像是因为哪一年岳老先生打仗留下的。” “是梁历太平三年,”小九淡淡开口。 “大将军陆定奉命北讨,岳先生随军献策,大破之,扩地千里,一举解决七国数年之边患,当时梁帝亲赐这四字,准许篆刻成印,因有这段背景此印才弥足珍贵,号称天下第一。” “你知道的倒还挺多。” 江源调笑道,毕竟涉及到梁国的旧事,就连李端都没有了解得如此清楚。 “我是梁国人,本名陆之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