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 董卓谋划联姻计,孤臣北上踏舟来  (第1/1页)
    当然了,友谊归友谊。    就算是男女之情,和师徒大义,周瑜也还是分得清的。    他是丁野的人。    一日师徒,终生父子。    在异人界,向来如此。    哪怕周瑜和丁野的年龄相近,周瑜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是他发自心底,对丁野的尊重。    他是丁野的人。    所以,肯定不会向着董卓,去说什么话。    董卓一听周瑜这话,貌似他想和丁野同个盟,还很难啊!    以他现在的实力,说实话可并不比并州军差。    不过呢,这只是兵马方面。    形势却不一样,是反过来的。    现在董卓确实想和丁野联合!    为什么呢?    因为,诸侯要讨伐他了。    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情,那董卓肯定不想自己孤立无援。    主要是,丁原父子所占据的并州,特别是河内这一带,位置让董卓太尴尬了。    河内,与京师洛阳只有一河之隔。    这个距离实在太近。    一旦诸侯讨伐,如果丁原父子再出兵南下,那黄河一带可无险能守啊!    只要并州军突破了黄河,就能直接兵临洛阳城下。    到时候形势就危险了。    之前董卓和丁野做交易,不过得到的只是丁野口头上的承诺。    他放了刘辩,丁野撤回河内,并且尊刘协为帝,承认董卓是朝中太师,并且遵守朝廷诏令。    可是,这个承诺可靠吗?    并不可靠!    这笔交易中,丁野得到的实惠是刘辩,而董卓得到的实惠是平阴县城,以及丁野的退兵。    实际上双方的关系,现在就停留在此。    所以董卓更想再进一步,直接来个同盟。    然而周瑜的话,让董卓感觉到了一定的难度。    宴会过后,周瑜来告辞。    董白突然开口道:“祖父,我可以请周公子到园子里逛逛吗?我那儿有一树梅花正开,他喜欢花,可是却不好过去看。”    “哦?行啊!”董卓立马答应了。    董白欢喜地和周瑜一起离去。    望着二人的背影,董卓对李儒招了招手,李儒马上来到他身边。    董卓问道:“你看那丁野将来进京,我们与他联合之事,有几成把握?”    “明公要听真话还是……哦,真话便是,不到一成。”李儒显然也不是很看好,他分析道:“若我所料不错,之前丁野在京师与明公对峙,所做的种种,无非是养望而已。既然如此,他便断然不会和明公联合!”    “这可怎么办?”    董卓不满道:“若将来诸侯来袭,我等岂不是孤立无援,而且四面受敌?别忘记了,西边可还有一个皇甫嵩呢!”    “明公,皇甫嵩并不难办,只要明公以天子诏令要挟,他必然回京,到时候便任由我们宰割了。”李儒回应。    “当真?”董卓的脸上出现了喜色。    他对皇甫嵩这个老上司,可谈不上什么感情,只有怨恨。    所以巴不得除之而后快!    董卓便道:“好,你明日便去处理此事!继续说丁野。”    李儒摇头道:“皇甫嵩好解决,但是丁原父子嘛……难,难啊!”    见到李儒都束手无策,董卓自己也就干脆不想了,开口说道:“若是联姻呢?”    “联姻?”李儒问道:“明公的意思,莫非是将渭阳君嫁给丁野?”    “怎么,不妥吗?”董卓问。    李儒摇头道:“丁野必定不从,若是如此,便彻底与我们同路,以丁野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又其肯答应?”    “哈哈,我也知道是这样!”    董卓不怒反笑,大声道:“我是让白儿,嫁给这位周郎,你看如何?”    “周郎?”李儒沉吟道:“此人不过是丁野之徒,可是……以他的才华,将来在并州必将拥有一席之地,而且丁野居然以他为质,还为了他会亲自前来京城,甘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也要将他接走,可见他对周郎也是极为看重的。”    “你是说,此计可行?”董卓瞪大了眼睛。    李儒道:“可行!不过,明公又是否舍得渭阳君呢?”    “你看着丫头现在被周郎迷上的样子,我不舍得还行吗?”    董卓没好气地埋怨了一句,不过转而又笑道:“但是,白儿的眼光很不错,这个周郎不但相貌英俊,风度不凡,身形也伟岸,又是炼炁天才,也是良配。”    “属下恭喜明公了。”李儒马上便送上了恭喜。    七日之后,丁野撤离平阴县城,并且向董卓服软的消息,也传遍四海。    之前丁野还是反抗董卓的‘英雄’,可是突然之间,就撤兵了,还和董卓谈判,这自然让许多人不解,特别是公孙瓒,此时他正行军到东郡一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都绿了。    前脚还要和一起攻打董卓,现在我刚走,你居然就和董卓谈判?    这什么人啊!    于是公孙瓒心生不满,找到刘备埋怨。    刘备说道:“丁刺史是为了弘农王,也情有可原,既然师兄心有不甘,那为何不自己去联合诸侯,兴兵勤王呢?”    “对呀!”公孙瓒眼神一亮。    东郡之南,颍川郡。    热闹的酒馆之中,大家也都在谈论着京城最近发生的这些风云,这时候还没有说书人,因为没有段子书啊,更没有什么小说家,但是也有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就靠着贩卖消息营生。    关于京城最近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想听,于是酒馆就雇了这几个人,轮番坐堂,叙述着京师那边发生的事情,这一日正好讲完了丁野退兵,和董卓谈判之事。    酒馆的一个雅间里,荀彧、荀攸几个荀家的子弟没有露面,却坐在这里听着外面的声音,不一会儿荀攸说道:“旁边好像就是陈群,要不要叫他一起过来聊聊?”    “嗯,也好。”荀彧点了点头。    此时,正好听到坐堂的人朗声道:“你们道为何曾经反抗董太师的小刺史丁野,突然之间就要和董太师谈判讲和?原来并非小刺史变节,他退兵的条件便是董太师放弘农王一条生路,这个弘农王便是被董太师废掉的天子!”    听到这里,荀彧手上用力,茶杯都捏碎了。    “文若?”有人看了过来。    荀彧道:“少陪,我有急事,要返回家中一趟,告辞!”    荀彧起身便走。    不一会儿,荀氏家中,祖堂之内。    “叔祖!”    “你……真的想好了?”    “是!”    “那你便去吧!”    “荀彧,拜别叔祖!”    荀彧叩头,转身。    然后,只带了一个装着一套布衣的包袱,便骑着马踏上了行程。    三日之后,荀彧来到了京城。    不过,他并没有进入其中,而是直接北上,搭了渡船,站在甲板之上遥望彼岸。    他的眼中,好似有一团星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