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章 点化三大士  (第2/2页)
自信。    “那何为西方之道?”周考又问道。    “我空法有,众生之rou体乃五蕴假合而成,故无常一性,亦无支配之能力,其本为空,七情六欲尽皆斩去,我为空,为法在……”慈航真人道。    周考微微点头,不愧是命中注定,与佛有缘,兴盛佛门的存在,又或者说,之前燃灯老贼工作做的好,虽未入佛门,但是这论起佛门精髓,却是头头是道,周考之前开小号在东海行走的时刻,多数佛门弟子都没有这觉悟。    也难怪他们三人有所成就。    听着慈航真人慢慢叙述完,周考才又道:“所以阐教之法,顺自然,身合天地,而佛门法有,而人空。室友共同点的。”    “自有共通,但虽是同归,到底殊途。”慈航真人道。    “但能走到同归,便是本事。”周考笑道。    文殊广法天尊等人也是点头,开始谈论大道,钻研道与佛的融合,谈论开始,身上道韵浮现,三花复开,道果若隐若现,几乎恢复大罗。    远处进入深度修炼状态的多宝都因此醒来,看着正在论道的文殊等,心中讶异,这三人状态怎么这般不同?    不远处,老君面带微笑,这小子想法总能有出人意料的地方。    都非寻常人,这一论道,便是数月。    主要是文殊广法天尊三人在论,心中也隐隐有了一条模糊的道路。    虽不知能否走下去,但起码是条路。    “师弟,不知有何想法?”慈航真人感觉论道差不多了,便停下谈论,看向一直在倾听他们论道的周考道。    你听懂多少了!    “一些浅谈,诸如说,这佛教内部之改,我等去立教,也是佛教,只是同原先佛教不同,原先佛教,只是小乘佛教,而我佛教是大乘佛教,但为何我等是大乘佛教呢?”周考道。    “这……”文殊广法天尊三人疑惑,他们还真不知道。    主要是老君说要立佛教,然后立大乘佛教,所以他们就这么叫了!    至于为什么,他们怎么知道为什么?    就像佛教为什么叫佛教啊?    他就这么叫了嘛。    而且当时,他们心里也迷茫。    莫名的就从阐教里出来了。    虽然从阐教出来,有利修行,而且是奉师尊之命,如此不负师门,不负自身修行。    但从已经习惯了的阐教出来,心里情绪复杂的很。    哪还有空管名字啊?    “因为小乘佛法,只能保住自身,自身不堕轮回,自身超凡,而大乘佛法不同,大乘佛法,是普度!此为菩萨行。”周考正色道。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是佛教主要的两种流派。    其中小乘佛教是原始佛教,而大乘佛教是后期佛教。    两者同出一源,但也有诸多不同。    比方说,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八正道”,更多追求自我,而大乘佛教,以“普渡众生”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    所以小乘佛教虽为原始佛教,但后来兴盛的反而是大乘佛教。    西游记里的真经,也就是大乘佛法。    而大乘佛法其中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菩萨行。    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弘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    以及大乘佛教能压过小乘佛教的一个原因。    这世间,总是在家人比出家人多。    “何为菩萨行?”慈航真人问道,在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刻,她元神忽然一阵抖动,虽然不知为何,但这种本能告诉她,菩萨行关系到了她的道。    “菩萨,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菩萨行,救世……”周考微微一笑,开始讲述菩萨行的修行。    慈航三人顿时间沉迷其中,听得如痴如醉,顶上三花更加盛大。    周考看在眼中,心里笑意更甚,当真不愧是未来的三大士啊。    佛教有诸多菩萨,但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地藏、观音、文殊与普贤四大菩萨。    这悟性确实斐然。    明明,我听着都没什么,你们听着,便直接悟道。    如此,这佛门内讧才能轰轰烈烈,我也才能在学宫快乐安稳地过些日子,等吞噬天道成熟,再来清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