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第1/3页)
    “不错。”    “难得你有此心。”    思虑再三,老皇帝看着赵恒,语气平淡的夸了一句。    不是他故意偏心太孙赵炆。    而是一旦表现的对赵恒过于赞赏,落在群臣眼中,就更像是暗示。    谁不想做从龙功臣?更别说赵恒背靠圣人,到那时,就算赵恒本人没想法,也会被人在耳边鼓动,或者强行推上皇位。    但自古以来,储位之争何其残酷。    老皇帝是从里面杀出来的。    他对此再明白不过。    也正是这样。    他早早的立了太子、太孙,震慑其他诸子,不给他们滋生野心的机会。    但没想到,赵恒此时跑了出来。    而且表现还如此优异。    这才让他犯了难。    重赏,臣子会有想法,太孙赵炆及其身边辅佐者也会对付赵恒。    若是冷遇,就赵恒目前的表现来看,确实有仁君器宇,而且太子的子嗣本就不多,万一太孙发生点变故,赵恒也能顶上去。    最最关键的是。    赵炆和赵恒两人现在都还小。    若赵炆德行、能力不行,赵恒又有圣君气象,那就是让他做皇帝又如何?    反正都是自己的孙子。    正因如此。    老皇帝这才不冷不热的对待赵恒。    毕竟现在朝局,新旧两党斗争激烈,再掀起储位之争,江山势必动荡。    他这样做也是保护赵恒,储位之争一旦开始,兄弟情义都是狗屁,即便你不动手,别人也要弄死你,双方不死不休。    而此时。    听到皇帝这声不咸不淡的夸奖。    赵恒忍不住露出笑意。    连忙顺杆往上爬。    “孙儿谢过皇爷爷夸奖。”    “只是夫子曾说过,做人做事要知行合一,知道问题,还要解决问题。”    “故孙儿在此恳请皇爷爷给个名分,让孙儿做石泉县的县令,还有身边几位师弟,也赏赐个一官半职,共同治理石泉县。”    赵恒开口请求。    作为皇孙。    不能参加朝廷科举,考取功名,想要官职只能靠皇帝直接任命。    此时,听到这番话。    老皇帝和太子先是眉头一蹙,还以为他是想夺嫡,但很快便松了口气。    县令只是正七品官员,在百姓看来很大,但在他们眼中却小如草芥,毕竟大晋地大物博,有数十個郡,而郡下面又分若干个县。    同时,郡县亦有大小之分。    石泉县虽然靠近皇都,但户口、占地在郡县当中算是小的。    赵恒想当个县令。    以他的身份,其实是有些低了。    不过老皇帝却觉得刚刚好。    真要给大了。    反而不美。    于是,老皇帝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你想要官职,朕可以给你,但治理一方百姓,不是瞎胡闹。”    “若是半年内你没有将石泉县治理好,惹得百姓生怨,到时朕非但要罢免你的官职,还要重重严惩,以安民心。”    老皇帝的表情极其严肃。    他也想趁此机会。    观察下这位平日里不曾注意的皇孙,到底有几斤几两。    而见皇帝答应。    赵恒脸上瞬间露出灿烂笑意。    “多谢皇爷爷!”    “孙儿还有同门师弟,绝对不会辜负皇爷爷的恩赏!”    赵恒开心的没边,旁边的慕子白几人同样如是,只不过有一点很不爽,张嘴师弟,闭嘴师弟,谁老大谁老二还不一定呢。    只是一想到可以有机会实践。    也就没去和赵恒计较。    心中暗暗攒了一股劲,想要治理好石泉县,给皇帝、夫子,还有所有人看。    不远处,将这一切收入眼底的赵炆,心头怒火稍稍压下。    “真是蠢货,居然只要个县令。”    赵炆不屑的想着。    在他看来,要争,就争皇位,一个破县令有什么好要的。    自己要治理的是江山社稷,一地之民太小,一国之民才够他施展才华,果然,庶子就是庶子,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这样想着。    赵炆却是不打算放过赵恒。    即便这位弟弟对皇位真没有想法,但他本身的存在,对自己就是威胁。    若是他治理好石泉县,皇爷爷和父王两人又一时糊涂。    自己的太孙之位可就不稳了。    而就在赵炆思索着该怎么将赵恒踩落泥土,让他爬不起来时。    台下。    不少儒生思绪起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想要知道如何治理百姓,必须要了解百姓需要什么,而想要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到当地询问百姓。    苏圣之言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也是因此。    这些儒生决定效仿赵恒。    先到石泉县一探,而后若是赵恒不弃,求个差事来磨砺下自身经验。    这也算是苏圣所言的知行合一。    当然,还有一点。    赵恒既是苏圣的弟子,又是皇孙,若是德行、能力都可以。    将来未尝不可登上至尊之位。    到那时,有圣人指引前路,皇帝又是圣君,大晋百姓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