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误人子弟,苏长歌枉为人师?众弟子愤怒,柳咏赋词!  (第2/3页)
竟如此无情,自己为国培养了诸多官吏。    现在竟然带弟子参加文会都不行,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苏长歌,若不是蒙蔽圣听,他理学一脉又岂会沦落至此。    心念至此。    严院长觉得苏长歌愈发可憎可恨。    忽而,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太子殿下。”    “臣以为您所言有误。”    看台上,坐有一席之地的衍圣公孔兴儒站了起来,面露正色。    一时之间,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他,而被人当众说所言有误的太子,面色微沉,看着孔兴儒,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而对于众人的目光。    孔兴儒并不在意,转身朝向老皇帝,拱手行礼后说道。    “陛下,凡有能之仕皆可为国效力。”    “纵使没有浩然正气,也只能说明他们修身不足,焉能知其才华?”    “况且,他们也是大晋的百姓,陛下的子民,他们也想着为国效力,如今即是赏月文会,千古盛世,又何必厚此薄彼?”    “臣衍圣公孔儒。”    “还请陛下允许严院长及弟子入席!”    孔兴儒振振有词的说着。    新儒、旧儒之分后。    作为文圣后裔,根本就容不得他做选择,只能站在苏长歌的对立面。    毕竟若不是随身带着先祖传承下来的圣器,他的文宫亦将崩塌,而为了保全自己名声,以及孔家经营多年的基业。    他必须为旧儒发声。    眼下,就是为旧儒洗脱的机会。    而就在他话音刚落、    宛如唱双簧一般,秦相又接着开口为严院长等人说话。    “陛下,莫说太祖皇帝,翻遍史书,可有谁说过必须要有浩然正气才方可入仕,亦或者以浩然正气来区分天下之人?”    声音响起。    老皇帝的眼中闪过冷意。    孔兴儒和秦辅两人话里话外是什么意思,他当然明白。    什么圣明之君?    难道不让严院长等人参加宴会,自己就不是圣明之君了?    而且他有言在先,将浩然正气定为参加宴会的门槛,纵然没浩然正气的也有才华,可他此举,本就是为了扶植新势力。    要是让严院长弟子在宴会上脱颖而出。    那他的目的也就此落空,刚成立的大晋学宫必然会惹来不少非议。    但偏偏衍圣公掺和到此事当中。    要知道。    孔家历经千载。    鲁地文庙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就跟圣地差不多,他此刻站出来为旧儒说话。    即便自己是皇帝,也必须慎重考虑。    不过老皇帝很快便有了决断。    “秦相。”    “朕何时说过以浩然正气来取仕、来区分天下人?”    老皇帝的声音陡然变冷。    听到这话。    秦辅立即低下了头。    “陛下没说过。”    “乃是臣言语有失,恳请陛下宽恕。”    秦辅自然不敢跟皇帝正面硬碰硬,刚才只是借着大义来逼迫罢了。    “哼,身为丞相,协助朕统御朝廷百官,却不知谨言慎行,罚奉三月以示惩戒。”老皇帝冷哼一声,眼神平淡的看向严院长。    “既然来了,那便一同参与文会。”    毕竟天下才俊在此。    作为皇帝。    他不能表现的太刻薄寡恩。    而且新儒不可能一直在他的庇护下,打铁还需自身硬。    若是连严院长及其弟子,就能压过所有人风头,那就算今夜他将严院长等人逐出去,能力不行,日后总不能事事偏袒吧?    此时,伴随老皇帝话音落下。    严院长听出其中不喜。    但现在他也顾不上皇帝的感受,为太学院正名,为旧儒正名才是最重要的。    “老臣谢过陛下!”    随即,只见他拱手称谢。    接着看向苏长歌,眼中闪过恨色,阴阳怪气的说道。    “楚国公,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你对门下弟子疏于教导,未尽到做老师应尽的责任,辩解再多,也是误人子弟。”    严院长摇头叹气的说着。    而他这话。    让在场诸多读书人瞬间气急。    什么叫误人子弟?    楚国公为了大晋江山,事务繁忙,这才没时间去教导弟子。    好比洪水侵袭而来,即将淹没万千百姓,这个时候是教导弟子重要,还是拯救万千重要?难不成为了授徒而看着百姓惨死?    再者。    楚国公弟子都没抱怨。    你算老几?    一时间。    众人看向严院长的目光不禁生出厌恶,甚至觉得难怪太学院被废。    有这样心胸狭窄,不明是非的院长在,太学院能教出什么俊才来?其座下弟子即便再有才华,少了德行也只是个小人罢了。    也就在这时。    赵恒、柳咏、霍从文等人站了出来。    “你这腐儒,凭什么说我夫子误人子弟?要我说,你才是误人子弟!”    此刻,赵恒满脸愤怒的诉说着。    “在没遇到夫子前。”    “我不过是个声色犬马,整日与狐朋狗友勾栏听曲的纨绔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