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冠军旗  (第2/2页)
一闪的说道:“卢忠,你刚才说什么?”    “臣说陛下十发七中,相当厉害了。”卢忠毕恭毕敬的说道,大家都喜欢听好听话,皇帝也是人,更不例外。    朱祁钰摇头说道:“上一句。”    “铅子飘忽不定,能中靶已经实属不易了。”卢忠有点莫名其妙的说道。    这句有什么问题吗?    这是实话啊,铅子出膛,全靠老天爷赏脸了。    朱祁钰一拍手说道:“着呀!”    他颇为兴奋的说道:“朕记得大明的军器监在各边军都有工匠作坊,对吧。”    “有了!”    卢忠眨了眨眼,什么有了?杭贵妃,还是汪皇后?这么大的喜事,没听说啊。    陛下要是多几个子嗣就好了,朝臣们就不用整日里提心吊胆了,陛下后继有人,大家也方便披肝沥胆,否则歪心思就会多起来。    朱祁钰立刻回到了书房,开始奋笔疾书,他终于知道了自己心头那股烦躁由何而来。    他深知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能够改造出燧发手铳,那已经是大幸运了,再往下,他虽然知道枪械的发展脉络,但是怎么落地,他还是有点挠头的。    现在有了。    石亨觉得军事大比武,不能作为入京师讲武堂的门票,因为那样更加不公平。    但是这不代表大比武,不是个好主意。    他列定了三个项目,设立了冠亚季军的高额奖励。    诸军则以九镇为区别,每镇每个项目可派出三队进京角逐。    单个项目获得冠军,奖励纹银五万两,冠军旗一张,可带回所在藩镇之地,悬挂一年。    这份奖励并非个人,而是奖励该镇,五万两看似不多,但是至少可以该镇的好吃好喝好几个月了。    尤其是这冠军旗,是荣耀的象征,几乎等同于龙旗大纛直接飘扬在他们的一镇之地上。    这是一种荣誉,军队往往会有一种“斗牛别劲儿”的风气,这要看到别家的冠军旗迎风招展,自己城头上,啥也没有也就罢了。    要是插着一个亚军旗,那能服气吗?    必然不能。    这军事大比武和改良军械,有什么关系吗?    有。    朱祁钰的意思非常明确,九镇军工作坊,可自行改造手铳、火铳、大将军炮、子母炮等器械,自行携带装备进京校场。    他一个脑袋可能改良不了军械,但是大明工匠千千万,这么多脑袋,集体改造,还改不出好物来?    当初在西便门处,看城池守备的时候,他就和于谦讨论过火器的改良。    现在终于有了个好法子。    朱祁钰完善了自己的想法,让卢忠带将敕喻,送向了塞外的于谦手中,顺便给了石亨一份,让他参谋参谋。    石亨的回复很快,只是他觉得打固定靶标没意思。    不如从西山煤田上把那群瓦剌俘虏,放到围场里,以瓦剌的首级为准,这样才有效果。    石亨在这些方面总是非常的有想法,他的主意,真的很不错。    当然这种做法被朱祁钰拒绝了。    俘虏的瓦剌人可是京师三大厂,煤炭出产的主要劳动力啊,怎么能白白浪费呢?    于谦拿到了朱祁钰的书信已经是两天后了,他拆开之后,看着朱祁钰的奇思妙想,愣了很久。    陛下对军械极为重视,发动大明九镇边军的工匠,去一起集思广益。    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陛下之前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果然是没错的。    于谦并没有马上写回书,陛下的这个主意很好,但是缺少了很多细节,需要于谦去补充。    而且这种事,不是一拍脑子就能做的,至少今年是做不得了。    他收起了书信,带着五六个亲从,走进了村落里,他现在还有重要的是要做,那就是赈济百姓。    大风大雨之后,又是兵祸,紧接着就是大雪纷纷,这叫瓦寨的村里,人丁稀落,个个面黄肌瘦,勉强活着,他们瞪着麻木的眼神,看着于谦的到来。    “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啊。”于谦看着这群百姓们的脚底板上的草鞋,感慨良多。    亲从拿着一个锣鼓,一边敲一边说道:“来来来,放粮了!”    一队队的独轮车停在了村寨的广场上,稻、麦、黍、菘的袋子,挨个打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