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第1/1页)
鹄泞听了这话,毫不意外也很不客气:“放不放关你屁事。” 孟孔林揣着手很自觉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因为那是我让他这样做的,若是殿下就此断了他的生路,岂不是我的罪过,也很让我没有脸面啊。” “他坏了我大哥的出殡就该死,你也是。”鹄泞很冷漠,手中的茶杯磕在桌子上。 “可你我都知道,睢安的死有蹊跷,利用坠棺这件事让大家多些猜想又不是什么坏事。”孟孔林笑了笑,说完小声嘟囔了两句:“如今长大可真是越发的不可爱了。” “有很多种方法能让别人对这件事起疑,你偏偏选了我最不喜欢的一种,”鹄泞冷笑一声:“你不是清高不入仕吗,掺乎进来干什么?” “这有什么奇怪的,”孟孔林对着前来奉茶的春明笑笑:“孟家人可以纵我玩上十年八年,却不可能纵我一辈子。我总要找个好的由头进来,毕竟要护住家族百年基业的人不可能是个只会读书的臭文人。” “你不是小圣人吗,孟家给你造的势可不小。文人一笔可胜万师,孟孔林,你别诓我。”鹄泞说着冲春明抬了抬下巴,春明垂首走了下去。 “为什么选了我呢,我手中无权无势,有的也不过是个皇女的名头。”她笑着看向孟孔林,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中指的指节。 孟孔林沉吟半晌,叹了口气:“我与睢安通信频繁,他总是跟我提起你,也不止一次地告诉我若日后动荡保你万全。” “当然,若你只是个柔弱不能自理的小公主,我才不会废这心思,”说到这,孟孔林向前倾了倾身子笑着说:“可你有勇有谋,是个适合合作的人。” “那些南奉来的难民是你让人引他们过来的吧,”他咋了眨眼睛:“今年那场雪下得很大,南奉的土地在秋洪的时候就糟了害,如今大雪盖天更是什么都没有了。当地官员又不作为,压着民怨拒不上报,或者是报了但是上面没有人当回事。百姓要活,又斗不过官府。” 孟孔林摸了摸下巴:“我当时就很好奇殿下派了多少人才带着那些人从南奉逃了出来,后来一查,发现只有一个人。殿下身边还真是卧虎藏龙。” 鹄泞攥紧的手指渐渐放松:“你既然来找我合作,那必定是替我把尾巴都收拾干净了。” “那是自然,不然怎么显示我的诚心呢?”孟孔林摸着茶杯的边缘:“殿下此举让上面的人看到万千难民,功德无量啊。” 鹄泞没说话,这是春明带着那个抬棺人进来了。那人照例地猛磕在地上:“殿下,小人真是无心之过啊……” “咳,”孟孔林从椅子上起身,弯腰把人扶起来:“老王,辛苦你了,我来晚了。” “公子。”老王两眼泪汪汪地顺着站起来,腿还有点打哆嗦。 “无事了,我已经与殿下说好了,”孟孔林拍了拍他的手,安抚道:“归家吧,你的妻女还等着你呢。” 老王有些不确定地瞄了一眼坐在上位的鹄泞,鹄泞有点恶心,厌恶地扭过头去。 “归家吧。”孟孔林微笑着让人把老王扶了出去,人都走出了厅门他还面带笑容地望向那个方向。 “你待人一直这么恶心吗?” “嗐,毕竟小圣人的名头在这摆着,我总要做出点样子来。”他又回到座位上,品了口茶,脊背明显地放松下来。 “如今朝堂看似安稳,弊病却不少。后宫前朝争夺不休,没人理会百姓贫苦。这最大的弊端,就是无良主。” 孟孔林的几句话把鹄泞逗笑了:“我还以为你有多无欲无求,没想到你是因为想要的太大了才装的这副样子。” “唉,”他摇了摇头:“林想要的并不多,也不过是良主民安罢了。” “那真是巧了,我求的,”鹄泞坐直了身子,冷笑道:“是四方动荡,天下疾苦。如此看来,我们可真是道不同。” “不能这么说,殿下求的是此时,而我求的,是来时。” 雪又稀稀落落的飘下来,孟孔林喝完了茶才慢悠悠地起身告辞:“既是盟友了,还请殿下往后行事三思。” “先别滚,”鹄泞向前走了几步,抬起眼看着孟孔林:“把信给我看。” “什么?”孟孔林眨了眨眼。 “你与大哥的书信,我要看。” 他一下子笑了出来,伸出手揉了揉鹄泞的脑袋,而后从袖袋中取出一封信晃了晃:“我们的信太多,这一封,是睢安的最后一封信。他应该是料到会有意外发生,特叮嘱我照料你。” 华都城里,街巷的水沟处窝着很多人,他们蜷缩在一起依偎着取暖。视线不时落在外面身着暖衣的人身上,他们目光呆滞,想着今晚又会冻死几个人。 一个手拿糖葫芦的小姑娘裹着棉衣,她牵着母亲的手蹦蹦跳跳的笑着,感受到鼻尖的冰凉后,笑着惊呼道:“娘,娘,你瞧,又下雪了,真好啊!” “吾友亲启, 今夜西北风小,适宜跑马。若有空不妨来此游学,赏落日余晖,感风沙拂面。 胡人屡次挑衅,吾守之不动,此时并不宜对战。粮马紧凑,将士萎靡,若贸然起兵,战败必然。。 华都形势亦严峻,众人只顾眼前三分,谁顾边关生死。安此一提笔,竟不知该如何抒臆。四年生死,无人在意。 虽意冷但心甘,然,小妹鹄泞属实难舍。 鹄泞宫内长大,幼时无人怜爱,饱受欺苦,个中经历无法与外人道也。华都形势变幻莫测,吾妹定舍身于此。望兄念在多年至交情谊,保吾妹万全。 安感之不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