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 (第3/3页)
说。 “败了,也撤了。叔,我只是个粗人,山里出来的,没见过什么世面,基本脱了开裆裤就出去流浪了。十多年过去,也没有出人头地,就算跟到了台湾,又能做什么呢。哥哥们去了台湾,也是最小的官,丢到人群里谁也看不见。我们又没有文化,碗大的字也不识得几个。也不像翰墨,秀才叔叔从小夸到大,他可不是看您面子才说他有出息的,翰墨是真的聪明……” “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书都读到脚腿子上去了,他竟然要我将田分掉,当初送他出去读那么多书,谁能想到读成了败家子……” 王若直想继续夸李瀚墨,又不知道从何夸起。他只好沉默了,并看了看翰墨的脸,看他是否生父亲的气。只见李瀚墨神情如常,也许“败家子”老头也不是第一次对他说了,他产生了免疫。 “那个,我其实一直在学校教书。你是在外面见过世面的,在北边土地改革……”李瀚墨本来是想借若直的口来说服父亲的。不成想他父亲听到“土地改革”四个字就勃然大怒,只见父亲将手中的茶杯摔了个粉碎,然后迅速起身,气得面部通红,急急地走出门去,一刻也不愿跟这个败家子多待。 “败家子!了不得了,家里出了败家子……”他走的时候留下这么一句哀叹。他太过生气,也顾不得客人面子上挂不挂得住。 好一会儿,老头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又缓缓地回来了,他对若直说,“对不住了,都怪这个败家子。改天生意上的事也可以跟我说说,有什么难处也可以大家一起合计合计。” 见他再次离开后,李瀚墨叹了口气,叫下人收拾了茶杯的碎片。李瀚墨还像小时候一般亲热,他长得高高瘦瘦,白白净净,书卷气十足,跟他父亲完全不同。他父亲中等身材,有点胖,皮肤黑红,配上厚厚的嘴唇与和善的八字眉,看起来十分憨厚;只有黑亮的小眼睛偶尔会出卖他,在好奇时充满智慧,在算计时透露出精明,在发怒时又不失威严。李瀚墨只有眉眼像父亲。 搁以前,李地主仅仅是王若直可以仰望的人物,他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会跟他面对面谈想法,这里面不只有李瀚墨发小的情分,不只有王木匠和李大宏的情分,而是因为他们三兄弟在外闯荡多年后成为军官的消息早就在村里有过传闻。 李瀚墨打量了一下这个曾经穿补丁裤、满头虱子的发小,现如今,他黝黑而挺拔,着一身合身的中山装,浓密的短发虽有点风尘仆仆带来的蓬乱,但是还残留发胶的痕迹,看起来十分体面。他打趣他现在很有官员的样子。 王若直苦笑道:“回来了依然是个农民。” 再回到禾堂,他的妻子已经跟秀玉他们打成一片。她们挤着做成一排,相互看看手中的针线活,金子跟她们语言不同,但是可以通过一起干活来交流。太阳快落山了,戏也即将收场,秀才妻子远远地看着她们,想起自家老二。他要是活着多好啊,也许也带回这么一个标致的外地妻子——不,不带也可以,只要他能平平安安全全乎乎地回来。 王若直夫妇用了大半个月来修缮自己的家:他们买了新瓦,将屋顶重新翻修了,还用石灰将内侧的墙刷得雪白;他们还在屋子旁边修建了猪舍和鸡舍,金子说她要跟当地人一样养猪养鸡;他们购置了很多家具,将原本空荡荡地屋子填满;他们换掉了被蚂蚁啃噬的木门,并装上了新锁。王若直自己做的桌子和椅子,父亲的木匠活,他只记得这两样了。他们买了很少的田地,因为王若直希望战争彻底结束后自己能成为生意人,种的粮食够吃就行。主要是他的腿受过枪伤,下雨时或者下到水田就隐隐作痛。他只能干一些旱地上的农活,也不能挑重担,好在金子十分能干。金子身材高大,什么活都能干,还是怀着一颗好奇与好学的心在乐呵呵地干。人们起初见她总是笑眯眯不说话,还以为她是个傻子或者哑巴。半年后她学会当地语言,也很乐意讲述自己的身世。她本是河南人,一次战争中失去了家人,她被丈夫所救,为了报恩她就跟着他并嫁给了他。但是对丈夫的事她闭口不谈,“你问他呀”她总是这么搪塞过去。 王若直的过去还是没能瞒住,几年后他被举报是国民党军官,在战败后卷了不少黄金逃了回来。王若直没否认他当过营长,但是他说他不是逃回来的。而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事发生前,他的首长不愿带着他们做无谓的牺牲决定投降。投降后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经过内心的挣扎,首长下令部队就地解散,他将钱分给了愿意回乡的士兵……王若直坚持认为自己是复员的,不是逃跑!举报者和调查人员将他家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传说中卷来的财产。那一年他们的大儿子2岁。一家三口抱头哭了一晚上,也没弄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原本谨慎的王若直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王若直做生意的梦想就此搁置。他的身份暴露后日夜难安,别说花钱买铺面了,见人都得矮上几分,低头能不说话就不说话。金子并没受影响,她更勤劳了,总是天没亮就挑着粪箕出去,忙到天黑才回来。她瘦了,也晒黑了,换上便于劳作的斜襟短衫,她看起来与当地妇女无异。但是口音还是有差别,人们十分喜欢和善乐观的金子,尤其喜欢听她与众不同的口音,任谁见到她都要逗她几句,然后一起哈哈大笑。王若直偶尔也给别人做小椅子,他还学会了空余时间用竹子编织簸箕、箩筐、粪箕等,靠这些小手艺换点粮食养家。 李大宏的家业自然也没保住,他的土地被分给了农民,他不敢对抗任何公权力,丝毫反抗,只能在夜里默默流泪。好在他没有虐待过乡民,没人投诉他,他只是失去了土地,其他财产得以保全。乡长的身边也没了,石头乡先后由解放军和县里调来的人临时接管。李瀚墨每逢学校放假就回来陪伴父亲,他的长子李道庆也交给了父亲抚养,希望因此能安慰安慰失落的父亲。相似的经历令王若直夫妇和李瀚墨的关系更为紧密,李瀚墨经常帮金子干重活,金子也经常领着丈夫去看望落寞苍老的李大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