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皆是笑话_第八十二章 了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了结 (第1/2页)

    次日清晨,原本正在王府客房内吃粥的僧人,忽然心生感应,急忙背起长剑,匆匆赶往杜娘酒楼。这名前些日子与那位横渠书院的老先生有过一番比试的背剑僧人,来此自然不是为了吃酒,而是想要见一见那位手执猩红念珠,身披红袍的僧人。他对自己有传道授业之恩,算是自己的师父。虽然这位师父看上去似乎并不打算认自己这个徒弟,但自己身为弟子又怎么可能不认师父呢。

    赶来酒馆之后,背剑的僧人遇到了一个小孩子,那孩子正蹲在酒楼门外,吃着一张炊饼。僧人便走到孩子身边,轻声寻问道:“小施主,敢问这里可有一位姓罗的僧人?”

    这孩子哈哈大笑道:“你这和尚好生有趣,僧人本是出家之人,自然应当问法号,你却问人家姓氏。可真是有趣,有趣极了。”

    正所谓僧不言名,道不言寿,这是世间修行者都知道的事情。想及此处,这名背剑的僧人不禁摇头苦笑道:“按照世俗规矩来说,确实应该如此。不过世事往往都有例外,这名僧人没有法号,只有一个名字而已,所以便只好这样称呼他了。”

    小孩子若有所思,将手中的炊饼放进嘴里,狠狠咬了一大口,然后边嚼便言语,有些含糊不清地说道:“昨个儿来来往往的客人虽然不算太多,但也有那么十几个人,不过我倒是并未瞧见有什么僧人来过。”

    背剑僧人赶忙解释道:“他虽然是个僧人,但外表却可能与小施主心中默认的形象有些差别,总而言之关于他的情况有些复杂,是贫僧欠考虑了。那请问小施主有没有瞧见过一个身披红袍之人。”

    小孩子摇摇头,神色认真道:“按理来说,这样的客人大多都会格外显眼,没理由不记得。只不过在我印象之中确实没有这样的人,若是如此的话,许是你找的人并未来过此处也说不定。”

    背剑僧人神色疑惑,按道理来说确实不应该。那份气息虽说等到僧人察觉之时,已经稍晚了一些,以至于大部分的气息都早已消失殆尽,但僧人却可以确定,那就是自家师尊罗浮体内的天地元气,这件事上绝不可能有假。那种慈悲而又冷漠的强大气息,整座人间除了罗浮之外,便绝对找不出来第二个人。至于那个一剑就险些取走自己姓名的剑客,他的气息就只有“强大”二字。这不倒是说张欣楠的气息便极为单调,而是他那一缕剑气带给人的感觉就是强大,强大到令他人无法从那道剑光或是剑气中再察觉到些其它的什么东西。

    小孩子摇了摇头,咧嘴一笑,道:“确实不曾见过。”

    “多谢小施主告知,贫僧感激不尽。”背剑僧人微微弯腰,双手合十说道。或许真如前些日子见过的那名剑客所说的那样,有缘之时,自会相见,若是无缘,强求也是无用。

    看来这份师徒之缘似乎早就在当初分别之时,就已经结束了。僧人有些失魂落魄地转过身,缓缓迈开步子,走得极慢,整个人看上去浑浑噩噩的。

    穿着一身洁白衣裳的酒楼老板娘,端着一盆子略带污渍的温水,慢慢走出楼外,身姿婀娜,左右摇晃。这间酒楼名叫杜娘酒楼,那么自然是老板娘姓杜的原因。杜老板将盆子里的水轻轻泼洒在街口,然后抬头朝着僧人离开的地方瞧了一眼,有些感同身受道:“近在咫尺,却不能辨别,实在有些可悲。万般无奈,最后竟都归咎于一个缘字,又实在不免有些可笑。”

    坐在酒楼门外台阶上的孩子,吃掉了最后一口炊饼,然后逐一唆了唆手指,仿佛在这指头上有什么美味一样,生怕被自己浪费掉。十根手指都唆完之后,这孩子不禁笑道:“看来白夫人也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啊。”

    “若是妾身没记错的话,罗先生今早还未曾饮酒,既然如此,怎么就先醉了呢?妾身姓杜,不姓白,罗先生这是忘记了?”杜老板莞尔一笑,紧接着抬起手,轻轻撩起鬓角的一缕发丝,然后将它搁在耳后。

    一举一动,不是做作之举,一切浑然天成。罗浮眼前的女人,不曾因岁月之故而暗淡无光,反而因为岁月更添了几分美感。

    孩童模样的罗浮偏着头,安安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幕,这世间的山川大河,才子佳人,酒酿佳肴,都是他罗浮无论如何也欣赏不够的美景。这种欣赏与后世中大多数人所谓的那种“欣赏”其实天差地别,它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更加纯粹,而后者却写满了贪婪。

    帝王眷恋山河,不忍离去,对于山河之美,其实他并不在意,或者说并不喜欢,他心中真正不曾放下的就只是手中的那份王权而已。

    除去一小部分人之后的王侯将相,亦或是绝大多数某些富家子弟,他们欣赏佳人之美,用的不是眼睛与心灵,而是腰部或是腰部一下的位置。佳人起舞,欣赏的不是舞姿,而是那曼妙的腰肢,以及事后可能在床帷之上,那份如笼中雀般的悦耳叫声。

    世人喜欢酒酿,更多是把它当做应酬之物,或是与人吹嘘,或是与人抱怨,再或者是痛哭流涕之前的一次可有可无的借口罢了。

    对于此三者,罗浮都不喜欢,甚至可以说是厌恶。

    酒馆的老板娘一时间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见那罗浮一直盯着自己,饶是她也不禁有些脸红。自己面前之人虽说是个孩子,可她却曾见过他真正的模样。那一席红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