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章 大连郡国,中婴城邑,小聚降陌 (第2/2页)
况,陛下与我都不相信,一个为了‘孝’字,为了‘救母’之恩不惜慨然大义赴死之人,会出狱后,再去那太平道…呵呵,话说回来,天师道只有‘圣女’、‘祭酒’么?就不能再填个神上使么?” 呵… 司马防这话,直接把马元义说笑了。 这下子,他全懂了… 他的“孝”,他娘的行为…换取到了天子的信任,也换取到了他马元义重获新生的机会。 等等…随着思虑的周全,马元义想到了更多。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是…天师道的柳观主救了他两次呢? 如果…如果没有这一个插曲,他马元义一意孤行,效忠于太平道,是不是随着唐周告密,而真的要被五马分尸了呢? “咕冬…” 下意识的咽下一口口水,马元义不敢多想… 细思极恐啊! 他坦然的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屋内还很贴心的备上了温水,让他马元义可以清洗下面颊与手脚上的污秽… 做完这些… 司马防忍不住问道:“出狱之后,打算去哪?” 马元义则反问:“司马府君难道不打算派人盯着我么?” 司马防摆手,“似乎没有那个必要!再说了,现如今官兵可是颇为紧缺呀!” 马元义则笑道:“哈哈,司马府君方才不是说,天师道内也能再填个神上使么?你看我…若是向柳观主毛遂自荐的话?合适么?” 嘿… 司马防眉毛一挑,他微微眯了下眼睛,“若是你能立下大功,倒是一份向玉林柳郎不错的投名状!” “哈哈哈哈哈…”马元义大笑,“大功?那还不简单!论及中原地区黄巾叛乱的了解,便是那大贤良师张角也比不上我!” 这话有些嚣张了… 偏偏,司马防信了。 也难怪,他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这么嚣张的人! … … ——各方诸侯,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降陌! 玉林观的一方书房内。 当柳羽提及这一句后,天子刘宏倒吸一口凉气,他仿佛已经在羽儿的推演下,看到了黄巾叛乱平息之后,大汉天下的分崩离析。 杨赐那解除军制限制的提议…简直误国! 柳羽的话还在继续,“陈王殿下,所谓…人心不古,又所谓从简到奢易,从奢到简难,诚然…军制一旦放开,那便无法轻易收回,手中有五百兵那是庄园主,可有五千兵那就是军阀…是诸侯了!割据一方,保家族兴盛…才是这些家族的目的,至于王朝更替,那或许只会存在在他们的经验世界里!” 历史上,汉灵帝废史立牧后,首批选择的是刘焉、黄琬和刘虞三人分任益州、豫州及幽州三州州牧! 刘焉治理益州的前期颇有成效; 黄琬上任豫州牧,不仅平定了作乱豫州的贼寇陆梁,还将豫州治理得有声有色; 刘虞在担任幽州牧期间深得人心,不但平定张纯、张举的内乱,而且广施仁政,让幽州安居乐业。 诚然… 这些人一定程度上,对大汉的稳定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可…后期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刘焉的益州,就都有些图穷匕现的味道了。 前一刻,还可以是忠心耿耿的刘室重臣,后一刻就可以变成野心勃勃的东汉军阀… 这还是汉室宗亲… 那些姓“袁”的,姓“董”的,他们会做的更加的过分。 “制度与人心么?”刘宏口中轻吟,他甚至有些后怕,得亏来了这玉林观一趟,否则…当真采纳杨赐的提议,那大汉没有倒在太平道手上,却倒在了这一纸诏令的手上。 “那依柳观主之见?当如何应对这太平道呢?”刘宏反问。 荀或适时补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今能堪大任的名将阳球已经殒命,段颎不复当年之勇,太尉桥玄也六十余岁,让他统兵更是不可能,新的将领中,能够让陛下信任的唯独蹇硕一人,可他又cao持着西园军的防护,护卫陛下的周全…” 荀或这番话已经说的足够委婉… 刘宏更不客气,“满朝尸位素餐,纵有北军五大军团,可何人能为将帅?” 其实… 当初杨赐已经提出了三人,只不过…因为这“军制放权”的缘故,刘宏对杨赐提议的人也充满了怀疑。 哪曾想… 柳羽直接道:“陛下是忘了那些‘帝之辅弼,国之栋梁’的太学生么?” 此言一出… 曹cao的眼珠子一定,他就是太学生啊! 不光是曹cao,荀或也是眼眸凝起,他的侄儿荀攸也是太学生… 这些年因为党锢的影响,太学生的境况并不乐观,许多太学生都归乡隐居…如今,倒是… 刘宏眼眸微眯… 心里琢磨着,太学生,倒是一些可以用的人才。 柳羽的话还没讲完:“陈王殿下可以奏请陛下,立刻派专人连夜调出太学的花名册,一一落实十年之内毕业的太学生,这个数量应该超过五百人,此外…由尚书台拟定诏书,派遣快马,带着诏书从洛阳四门而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奔赴全国,召集隐身在四方的士子、学子…紧急进京,商讨讨贼大计!” 言及此处,柳羽的目光转向曹cao,“且不说别的,单我这位大哥曹孟德上下届的太学生中,就不乏张邈、胡母班、荀攸、伍琼、周毖等人…这些人中,诸如我大哥曹孟德,曾跟随段颎学得骑马、射箭、攻城等军事技巧,诸如其它学子中,定然也不乏精通于谋划、百工者!这些太学生分别领兵为将,便可解汉庭北军将领不足的缺陷,至于…统帅!” 柳羽顿了一下,“这个…就得选一位军事才能过人,且有极强名望的,在下…就不敢妄言了!” 嘿… 别说,困扰着刘宏许久的平叛难题。 竟在羽儿这边,三言两语就迎刃而解了… 包括战略层面的大方略… 包括一将难求的困境… 甚至,就连平叛之后,羽儿也考虑到了。 他的话并不深奥,可每一句深入简出,让人听得十分清楚,又十分信服。 嘶… 刘宏轻轻的呼出口气。 正想夸奖一句… 哪曾想,曹cao第一个站起来,“三弟,原来…这一切都在你的意料之中。哈哈哈,大哥我总算是有用武之身了。” 终究是年轻时的曹cao,没有那么多的城府与内敛,倒是多出了许多锋芒毕露! 反观刘宏… 他思索的是,每一个太学生,都会像曹cao这般,愿意来帮助朝廷平定叛乱么? 那太学石经上“帝之辅弼、国之栋梁”的字眼,他们依旧铭记着么?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