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忍辱负重 反客为主  (第1/2页)
    糜汉正文卷第一百三十章忍辱负重反客为主韩当在得到陆逊到来的消息后,立即就来到孙权大帐中,将这事禀报给了他。    而孙权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却没有浮现如韩当一样的喜色,而是浮现了诧异与怀疑之色。    孙权可是记得,他从未发过令陆逊领兵前来的檄令。    面对孙权的诧异与怀疑,韩当对孙权解释了陆逊领兵前来的来因。    听到是吕蒙之前发出命令,让陆逊率军前来后,孙权脸上的怀疑之色渐渐消散,但心中却对吕蒙这番过于谨慎的举动表示不满。    虽病重,然数万大军撤退,数倍于敌方的兵力,又何须畏惧敌军出城攻我?    子明真是越发胆小了。    只是孙权并没有将他的这番想法表现出来。    而面对着陆逊的请求接见,孙权因为现在心情不错,于是便同意了。    在得到孙权的允诺后,韩当急忙出营将陆逊带往孙权大帐。    在这一路上,韩当将最近发生的事跟陆逊一一说明。    听到孙权已至,吕蒙兵权已经不再后,陆逊心中微微一沉。    他聪慧异常,虽说往日中孙权对其也算信爱,但其却能从孙权对其的信爱中,察觉出一丝忌惮。    今孙权已至,不知道还会不会令其执掌大军。    只不过就算孙权不用其为督,也无所谓,陆逊并不贪慕权势。    只要孙权能用其之计,扭转江东败局即可。    韩当带着陆逊很快就来到了孙权的大帐之外。    在孙权的侍者入内禀报后,陆逊不久后就得到了孙权的传召。    因为孙权口令中只传陆逊一人接见,所以韩当留守在外。    陆逊整理了下身上的甲胃。    孙权对人的礼仪很看重,而自己是否穿戴整齐拜见其,更是在往日中,被孙权当做是否尊重其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整理过后,自觉无任何差错之后,陆逊跟在孙权的侍者后面,亦步亦趋地进入了大帐之中。    陆逊在进入大帐中后,他并没有太过上前,只是在远处对着孙权深深一拜,    面对着陆逊的完备的礼数,孙权心中油然浮现一种满足感。    在江东中,他依然还是那个至高无上的至尊。    孙权对着陆逊颔首,    陆逊在孙权的这句话下,才缓缓抬头,看向了孙权。    孙权这时凝望着他的这个侄女婿,他问道,    孙权对陆逊一直是有一些忌惮的。    陆逊出身吴郡陆氏,吴郡陆氏乃是江东有名的大族之一。    自幼出身名门的陆逊,才学斐然,少有令名。    建安八年时,时年二十一岁的陆逊入了孙权幕府,成为了他的令史,专职文秘工作。    时值今年,陆逊跟随孙权已经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陆逊无论为政,还是领军,都曾立下了不菲的功勋。    但十几年的辛苦建功,却并不能让孙权对陆逊真正感到放心。    因为算起来,吴郡陆氏与吴郡孙氏之间有着血仇。    兴平元年时,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庐江太守陆康坚守了二年。    到了兴平二年末,庐江城终究还是被孙策攻克了。    之后月余,陆康因忧愤病逝。    在陆康抵御孙策的两年战争中,陆氏家族百余人因为饥荒和战乱,    死了将近半数。    陆康的幼子、陆逊从父陆绩比陆逊小六岁,所以那时候重振陆氏得到重担,都压在了陆逊身上。    可以说吴郡陆氏的上代家主陆康,便是因为孙策而死,而且因为孙策,陆氏家族精英死了百余人。    要不是当时年少的陆逊早成,帮助陆绩重树门户纲纪,吴郡陆氏可能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有着这种过往,一向多疑的孙权很难对陆逊怀抱百分百的信任。    也正因为对陆逊不信任,所以陆逊在展露自身的才能后,孙权做出了一件至今都为人所诟病的事。    建安二十一年时,也就是四年前,孙权强令陆逊以无所出为理由休掉了他的原配张氏,转娶了他兄长的女儿孙氏为妻。    建安二十一年时,陆逊已经三十四岁,而那孙氏方才十七岁而已。    若是陆逊没有原配,若是陆逊娶的不是孙策的女儿,那么年纪相差大一点,这件事也并不会让人诟病。    但孙权明知道孙策与吴郡陆氏有着血仇,陆康更是可以说因为孙策而死。    在以孝为天的两汉,孙权令陆逊娶害死了他从祖父的仇人之女。    这难道对陆逊来说会是恩德吗?    而且陆逊与孙权年纪差不多,本来是同辈。    但经过孙权这个举动,陆逊无端矮了孙权一辈,成为了他的侄女婿。    这难道对陆逊来说会是宠信吗?    一切都是孙权的权谋之道而已。    当时孙权之所以会这么做,是他看重陆逊的才能,却又忌惮陆逊的出身背景及他的过往。    而当时陆逊的原配,乃是吴郡张氏。    孙权不想江东各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