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大军出征 (第1/1页)
大秦军队在与匈奴的作战之中,能将自身的优势更好的凸显出来。老秦人比匈奴更懂得如何在马背之上作战,也更加强悍凶残。加之蒙恬所率领的是三十万骑兵,有对匈奴作战的经验。战争的天平,看似都在秦国这一边。 秦政听闻白晟与司马堪迟迟未归,知道他们二人一定是除了什么事情,便派出秦国大将李磬率领五万人马先行出发。这李磬也并非常人,乃是秦国名将李信之子,也是名门之后。而这一路秦军的正印先锋官正是黄敬,骑上猛虎手拿大锤的黄敬显得更加的勇武。 听闻远处有大秦骑兵出没,黄敬便命所部一万人马快速行进,听闻前方有秦军被包围,他二话不说便带领所部人马冲上前去,在敌人的背后狠狠的扎了一刀,将身处包围圈中的白晟和司马戡救出。 即便秦军强悍,但面对八万匈奴主力,也终究无法正面抗衡。但秦军擅长阵战,只要他们转攻为守,匈奴人一时也奈何不得他们。匈奴早已被秦军打怕了,面对兵力只有自己八分之一的秦军,也是畏畏缩缩不敢上前。 看着黄敬胯下的猛虎,他们也顿时被吓破了胆。但他们也并不是怂包,看着对方只有一万人,且后边没有援军,匈奴人的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此次率领匈奴作战的右大将,也是百里挑一的勇士,不会这么容易被吓住。 随着这位右大将的一声令下,匈奴的军队开始朝着秦军冲杀过去。看着这如潮水般的匈奴军队,黄敬不慌不忙,沉着应战。蒙恬再与匈奴的作战之中积累了很多的阵法,现在正好派上用场。黄敬大喝一声,秦军的阵型开始不断的变化。秦军虽然兵力上不占优势,但却能靠着灵活的阵法和强悍的实力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匈奴人即将冲上来之时,秦军的阵型开始收缩成两个圆圈,随着圆圈的滚动不停的绞杀着敌人。匈奴军队全都配备着圆月弯刀,这样的兵器虽然灵活轻便,但较之秦国的戈、矛来说还是略显不足。长兵器也能让秦国的阵地战如虎添翼。 匈奴进攻不顺,反被陷在阵中无法逃脱,秦军配合默契,将自身的优势展示的淋漓尽致。仅仅是一个冲锋,匈奴就损失了数千人,秦军的铁蹄之下,随处可见匈奴士兵的尸体。秦军不停的变换阵型,让匈奴人苦不堪言。 正在双方僵持之际,一阵号角声响起,匈奴人听见号角声之后,纷纷掉马头开始撤退,只丢下数千匹战马和数千具无人认领的尸首。黄敬并不知道匈奴人的根底,不觉的问道:“二位将军,这匈奴人撤退的如此急促,甚至连己方的尸体都不管” 白晟略显担忧的说道:“这是匈奴王庭召集诸位首领议事的号角,号角一响,就代表有大事发生。” “老白,会不会与左贤王被杀有关?”司马堪问道。 “应该不会这么简单。”白晟说道。 “黄将军能出现在此处,恐怕不是接应我二人这么简单吧?”司马戡问道。 “陛下已经下旨,出兵二十五万扫荡匈奴。此次由陛下亲自挂帅,王离将军担任大军主将。李磬、甘垣、樗里齐、赢周四位将军为副将,分五路大军行进,末将正是李磬将军帐下正印先锋官。”黄敬说道。 白晟这才恍然大悟道:“匈奴部族之中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才会用号角召集众首领商量对策,匈奴族中有事,或许对我大秦来说是一个机会。但也不能轻敌,传闻这位匈奴的新单于可不是泛泛之辈。” “将军劳苦功高,可先回九原歇息,待末将前往捣破匈奴,将那匈奴单于生擒活捉。为两位将军报仇雪恨。”黄敬挥舞着大锤,意犹未尽的说道。 白晟眉头微皱,不再说话。但此次匈奴已经知道大秦的意图,必定有所防备,要想出其不意已经不太可能。这漠北之地不比中原,一望无际寥无人烟。想找到匈奴的主力极为困难。 三天之后,秦政与王离带着大军进入出九原城,一路向北。行进之时,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向西望去,那是狼山的方向,那里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有令他日思夜想的女子。 此时白晟与司马堪二人已经回到九原城,此战他们大获全胜,杀伤匈奴两千余人,斩杀匈奴左贤王等一众大小头领,算得上时功不可没。黄敬也因首战告捷被记功。战端未开就已经先下一城,对秦政而言很是欣慰。 为大秦长治久安,此战势在必行。秦政早已下定决心,要先铲除北境胡患,再平定中原乱局。 虽然他对这位匈奴的新人单于比较了解,但也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不管怎样,此人一定是大秦此次出征最大的绊脚石。秦政也并非要将匈奴赶尽杀绝,只是要尽可能的消灭其有生力量,使其难以对北境构成威胁。 秦政知道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在战场之上只能拖累别人,但他毕竟是大秦的帝王,有他在,将士们会更加奋勇杀敌。只要能达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他也算不虚此行。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磨练自己的心性,因为只有见过战争的死亡的人,才能更好的明白生命的意义。 只有身临其境,接触到最血腥最阴暗的地方,才能深切的体会光明的意义。秦政通晓华夏历史,深深的知道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之后,才能免于帝国的欺辱,他们的国民挺直腰杆,堂堂正正的活着。 虽然匈奴的百姓也是百姓,但他毕竟是大秦的皇帝,能保秦国平安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致了。若是他日匈奴也和六国一样,称为秦国的一份子,秦政自然也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子民。敌国之间无关情感、善恶,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