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前我成了赵孝成王_第一章 龙台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龙台宫 (第1/1页)

    “三天了,看来是真的回不去了......”

    邯郸,龙台宫,寝殿内。

    赵丹坐在床榻上,看着这间古香古色的宫殿,又打量一下自己的身体,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他现在不得不相信自己穿越了,而且还穿成了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大王——赵孝成王。

    按理说,穿越古代,成为一国之君,还是个二十出头,早早继位的一国之君,应该感到满足才对。

    可是,这是战国啊,谁都知道秦国最终会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而赵孝成王呢?不过是秦国统一道路上的一颗‘垫脚石’而已。

    穿越前,他就是不愿意成为领导的“垫脚石”,愤而辞职,自主创业的。

    经历了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的失败,如今总算是小有成绩,经营的小公司即将被一家上市公司收购,自己的人生也终于见到了一丝丝曙光。

    可是,就在三天前,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身穿黑白相间的古代袍服,骑着一条飞龙遨游于天地之间,还未飞上云端,就坠落了下来,惊醒后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

    这......怎能不让他感到郁闷。

    “大王,平原君求见。”

    一名身着宦者服饰的老者来到赵丹近前,躬身施礼说道。

    赵丹抬起头,看了看来人,正是自己的宦者令,名叫缪贤,因举荐了门客蔺相如而被先王赏识。

    此时,他那有心情见客,便回道:“贤伯,寡人身体不适,让王叔改日觐见吧。”

    这几日,赵丹一直在睡觉,希望再醒来的时候能回到现代,所以找了个身体不适的借口。

    “大王,平原君说事关重大,无论如何请大王见上一面。”

    “何事如此重要?”

    “听闻韩国上党郡守冯亭献来降书,欲献上党十七城与我赵国。”

    “什么!”赵丹听完心头一惊。

    上党降赵,那不就是秦赵长平之战的开端吗?

    穿越前,他就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所以对长平之战的细节还是了解的。

    公元前262年,秦武安君白起攻占韩国野王,致使韩国上党郡与新郑往来断绝。韩桓惠王惧秦,欲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而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的力量抗秦,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经过和重臣商议后,决定接纳上党。这无疑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长平之战爆发。

    两军相持三年,关键时刻,赵孝成王临阵换将,用未经战阵的赵括,换下了老而弥坚的廉颇。最终,赵括轻兵冒进被白起围困在丹水河谷,赵军惨败,四十余万赵卒被坑,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一统天下之势不可阻挡。

    脑海中略过上述信息,赵丹只觉得脊背一阵阵发凉。

    “这也太扯了吧,开局就是长平之战啊!”

    再想想长平之战后,就是秦国围攻邯郸,长达三年之久,他便有了种想骂娘的冲动。

    不行!不行!绝对不能让长平惨剧再次发生,否则自己就成了等死的猪。

    冷静下来...想想办法...

    赵丹压下激动的心绪,强迫让自己冷静下来。

    长平之战的源头是赵国接纳了上党,如果不接纳上党能否避免秦赵大战呢?

    好像也没那么简单!

    如果不接纳上党,虽然可以暂避秦军锋芒,但上党必定会被秦国占领,可是上党对于赵国来说又太重要了。

    要知道,上党高地位于太行山脉中段西麓,自古就有“上勘与天党”之赞誉,可见其巍巍乎高踞中原之威势。

    最关键是它东连赵、魏、韩三国,西接秦国河东、河内两郡。

    若赵国占据上党,则可以居高临下虎视秦国河东、河内两郡,同时也可以占据有利地势抵御秦军继续东进。

    可若秦国占据上党,那上党就成了悬在赵国头顶的一柄利剑,秦军保守点可以向西攻击赵国的旧都晋阳,将赵国一分两段;激进点可以直接进攻赵国首都邯郸,到时候赵国疲于奔命被秦国牵着鼻子各种虐,岂不是死得更快。

    所以,还得接纳上党。

    但接纳上党,则必定会与秦国交锋。

    那么,现在的赵国打得过秦国吗?

    平心而论,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已历四代君王,全国上下只讲耕站,国家富足且国民怯于私斗而敢于公战,其国力军力早已不是其他任何一国能够抗衡的了。

    赵国虽然经历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军力方面与秦军不相上下,但是在整体国力方面可就差的远了。历史上,长平大战第三年,赵国已然缺粮,即使还以廉颇为将,同样避免不了战败的结局。

    咋办!

    打又打不过,不打还不行!

    见赵丹脸色惨白,缪贤关心道:“大王要保重身体,老臣这就回了平原君,让他改日觐见。”

    赵丹一怔,回过神来,挥手制止了缪贤,现在可不是当鸵鸟的时候。

    历史上,赵孝成王只与平原君赵胜和平阳君赵豹商议了是否接纳上党这件事情,这显然是太草率了,这么重要的事肯定要召集重臣,一同决议。

    可这也不能全怪孝成王,此时他才继位四年,而且前两年都是由其母赵威后执掌朝政,直到威后亡故后这才亲政,也就是说,原主真正执掌赵国才两年。

    经验不足,威望不够,又不敢轻信他人,所以孝成王遇到所有大事只会与平原君赵胜和平阳君赵豹商议,以至于言路闭塞,大权旁落。

    可如今他成为了赵王,自然不能再走弯路,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掌握权利,在重臣中树立威信,使臣属们能如臂指使,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毕竟比古人多着两千多年的知识储备。

    想到此处,他便对缪贤说道:“让平原君正殿等候,同时宣平阳君赵豹,上卿蔺相如,虞信,大将军廉颇,马服子赵括一同议事。”

    “还有,吩咐人准备汤沐,寡人沐浴更衣后去见诸位重臣。”

    现在脑子太乱了,加之三天以来连床都没下,是时候拾掇一下自己了。

    “诺。”缪贤答后,施了一礼便出了寝殿,吩咐侍女准备浴汤,传召众位重臣。

    -------------------------------------

    身体浸泡在温热的水中,两个俏丽的侍女在旁小心翼翼的服侍,赵丹紧绷的心稍微放松了下来,思路也逐渐清晰。

    怎样才能在上党之战中击退秦军呢?

    赵丹的思绪再次回到了这个问题。

    记忆中,秦国在变法强军后,战败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的。

    除了与齐国的桑丘之战和与赵国的阏与之战中是单挑失败的,对了还有灭赵和灭楚两次灭国战争中有过单挑失败,其余都是在与多国联军的较量中战败的。

    这样看来,只有联合其他国家才有可能在上党之战中击退秦军。

    那联合谁呢?

    齐国?貌似赵国参加了五国伐齐后,齐国就一直看赵国不爽,况且,现在赵国还占着齐国济西二百里地呢。

    楚国?这哥们到是和秦国有血海深仇,毕竟楚怀王死在了秦国,还被秦国偷过家,可惜离赵太远,只能引为外援。

    燕国?这家伙和赵国有世仇,不背后捅咱一刀就不错了。

    韩国?这厮被秦国揍怕了,估计在秦赵决出胜负之前没胆趟这趟浑水。

    魏国?这货是无利不起早,而且也是被秦国打怂了的,不到赵国被灭国的程度是不会发兵的,就是发了兵也是磨磨唧唧的,要不也轮不到信陵君去窃符了。

    这么一算,好像一个能结盟的也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