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有没有兴趣 (第1/2页)
跟前的冯智戴两个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失神刹那,连忙四下乱瞅。 霍弘一点都不生气,以冯盎的身份,完全没必要特意跑来调笑自己,那么,这话就是另一个意思——关心! “时常有人给我们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一点别样的色彩。”霍弘轻笑道。 冯盎沉默了十几息时间,语出惊人道:“某已经与李靖说好,臣服大唐。” “啊?哦!”霍弘一惊一乍的说道。 冯盎解释道:“老夫的话就是字面意思! 之前老夫差人前来取粮种之时曾言:‘天下安定之日,定将新粮泼天居功流返霍氏!’。 老夫受降之日,会将个中详情陈表奏于朝廷。 爵位肯定会有,但不会太高。 世家的阻挠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是从来返关中岭南的商人告知:‘关中夏旱’! 土豆、红薯、玉米减产的可能性极高。” 霍弘终于想明白冯盎上次为什么会亲自来送伤员了——看自己一趟! 作为被奉为“岭南圣母”的冼夫人之孙,拥有重兵与岭南的天然屏障优势的冯盎,隋朝灭亡、天下大乱之时没有割地称王。 大唐平定所有割据势力之时,又臣服归唐,从而避免天下再生战祸,这份胸襟,绝对是整个大唐名人当中首屈一指的存在。 此前取走粮种之时,立下誓言保霍氏功劳。 却不想自己突然探头,以医术进入了其眼睑。 好奇心外加关心促使下,冯盎才会在小半年前亲赴九康堂。 如今,归顺朝廷之前,又亲自跑来说起归顺与封赏之事。 一瞬间,霍弘心底,冯盎变得圣光无限。 即便是其平日的手段或行事亦会十分狠辣,但他的底线和大义却牢固异常,少有人比。 “封不封赏我其实无所谓的,原本我是准备今年去先父昔日故居或是桑梓之地,只是一直在等待朝廷为先父平反,这才逗留于此。”霍弘诚心实意道。 冯盎也看出来了,“你不在乎,老夫在乎!天下的百姓在乎! 这次前来,还有一事,就是转送为你父亲平反的文书。” 说着伸手从怀中掏出文书递来。 霍弘一字一句读完,长舒了一口气,期待已久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满足。 当年被流放岭南的原因很简单——治病治死了人! 受相熟的县尉介绍,为其同僚的县丞治病,抓的药还没吃呢,那县丞就挂了! 与后者狼狈为jianian的县令不行了,扣了个大帽子与县尉一同流放至岭南。 与父亲相熟的县尉没抗住流放的漫漫长途,在半路人就没了。 “行了!我先走了!”冯盎起身就走。 冯智戴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迈出了一只脚又怯怯的收回。 “我正好有事相商,冯公子请坐。”霍弘开门见山道:“白糖!不知冯公子……有没有兴趣?” “你要与吾合作白糖营生?”冯智戴皱眉道。 并不是嫌弃谈商事,而是吃惊。 九康堂的白糖怎么样,他是最有发言权的几人之一,而且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营生。 贬低商贾的同时又自己从商,就是这么搞笑且现实。 霍弘指了指门口说道:“准确的说,是和你们冯家!九康堂的砂糖和冰糖如何,冯公子是非常清楚的。大肆售卖,绝对有暴利。” 冯智戴问道:“你为什么不自己卖?而是要拉上我们冯家?” “我的能耐一时半会制不出更多的白糖,也守不住白糖的利益,不瞒冯公子,已经有人盯上了九康堂的白糖。”霍弘直白道。 “怎么合作?”冯智戴并不关心是谁盯上了白糖,冯家不惧怕任何一个世家,哪怕是朝廷。 这话没毛病! 即便李世民亲自领军攻打岭南,没有十万人的伤亡打底,想都别想。 岭南的瘴气和地形地势不是吃素的,冯盎也不是泥捏的,更关键的,是冯家因为冼夫人的余荫,民心极盛。 “我以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