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九章 朕或许的确错了!(求订阅) (第2/2页)
土地,甚至将自己丰腴富庶的故土拱手让给昔日的敌人!” “而你就是这么对待他们的?” “若是下安宁秦政无事,老秦人之创举,足以在青史留下巍巍然的一笔,然而,如今复辟暗潮层出不穷、汹涌猖獗,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六国余孽正在密谋举事,要恢复他们失去的山河社稷。” “若真面临与复辟势力的生死决战,大秦又将以何种面貌去应敌?” “而今若有三百万老秦人在关中,大秦何惧下复辟sao乱?今日如何?朕这个皇帝,在关中却是连十万老秦人兵力都拉不出来了,此何其大险也!” “以战国强力大争之惯性,六国余孽势必会做殊死一搏,复辟大潮无论朝廷如何避免,如何规避,最终都会到来,到那时,大秦又何以应战?若是不能再次取胜,大秦新政便不能真正的巩固。” “大秦又何以安下?!” 嬴政怒目而视。 嬴腾早已跪伏在地,浑身战栗,大气不敢多喘。 嬴政这番话,自然不是给嬴腾听的,他是给自己听得。 他这些年忙于运筹大战场,忙于运筹创制,忙于运筹盘整华夏,想着安外而后攘内,建立一个庞大完善之帝国,而今却幡然醒悟,他为了盘整华夏,抵御外患,竟已用尽了后备力量,甚至以一己之力分解了大秦立国之根基。 此何其短视亦! 嬴腾朝廷龙行虎步,无暇顾忌细节。 他又如何听不出嬴腾的话外音,哪是朝廷无暇顾忌细节?分明是在指责他嬴政忙于建功立业,全然没有念及到老秦人之死活。 嬴政双目赤红,胸膛剧烈起伏着。 他回首这些年。 只感觉自己这些年的举止,跟王翦嘲弄过的乐毅竟如出一辙,当年乐毅一心想着‘化齐’,结束齐国之战,结果呢?非但没有化得了齐国,反倒是六年不下一座孤城,最终导致了齐国的死灰复燃。 他而今又何尝不是? 下一统之后,他不忍下再陷动荡,便想着‘怀柔’,宽抚六国贵族,想以此来感化对方,让下能少造杀伐,让下能真正的归复太平,但这个想法何其迂腐矣。 战争便是战争。 打仗便要流血,要死人,更要歼灭敌方。 下贵族惧威而不怀德! 他嬴政灭人之国,夺人之地,毁人之涉及,还打算教他们真正的服从自己的新政,做你的驯服臣民,当真岂有这般道理? 若是秦国被灭,他们心自问,岂能甘心臣服于人? 自是不可能!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他竟看的还没秦落衡透彻,当时秦落衡在骊山时,他们曾有过言语,秦落衡当时便言,改革自古便不存在没有流血牺牲的,流血牺牲是在所难免,若是下反,便杀到下无人敢反。 大秦能灭六国一次,便能灭第二次! 他若是早点看破这个道理,又岂会倒行逆施? 而今关中若有三百万老秦人在,只怕六国余孽根本就不敢滋事。 他以往一直盯着下局势,匈奴势大,便夷灭匈奴,百越扰边,便出兵镇压百越,然而下谶语流言依旧层出不穷,纷纷叫嚣秦政必亡,嬴政当死,他以往一直担忧的是复辟势力日后起事,但现在看来。 他错了。 从一开始就错了。 而且错的无比的离谱。 大秦陷入而今局面,六国余孽又能占了多少? 安知不是他的方略出了偏差所诱发? 他一生历经了无数大风大浪,从来不曾有过畏惧,然而,对慈因自己犯错而诱发大秦一步步迈入的险地,他却感到了一股钻心的痛楚。 嬴政长长沉默着,脸色阴沉的可怕。 嬴腾跟随始皇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始皇脸色这么吓人。 良久。 嬴政才抬起头。 冷声道: “嬴斯年的没错。” “大秦这些年的新政该有所盘整了。” “老秦人为大秦赴汤蹈火,朕又岂能一次次失信于他们?” “嬴腾,去通知内史马兴,告诉他,暂停成军人口迁徙北疆之事。” “今后征发徭役当以中原与旧楚地之民为主,尤其是骊山陵,告诉章邯,若是六地之民敢在骊山生乱,直接杀无赦!” “他们既不愿为秦民,朕又何须对他们再留情?” “若有一人生乱,便杀一人。” “十人生乱,杀十人。” “百人生乱,杀百人。” “千万人生乱,那就杀千万人!” 听着嬴政这杀气腾腾的话,嬴腾心神一颤,连忙俯身道:“臣遵令,臣现在就去传令。” 嬴政没有理睬,径自闭了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