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六章 横征暴敛!!!(求订阅) (第2/2页)
支,可全都来源于赋,等百越平定,恐也会效彷北疆,让那边的士卒在南海长久定居戍边。” “但......” 秦落衡看了看众人。 继续道: “南海那边的情况世人皆知。” “有多少人愿意驻守呢?” “而且南海平定之后,同样要论功行赏,这一切都需要钱,还有朝廷正在进行的各项大工程,虽是征召的徭役,但徭役也是要吃饭,这些同样需要钱粮,如今的大秦恐早就担负不起了。” “大秦缺钱! !” “你们或许意识不到钱财的重要性。” “但我可以这么说,若是朝廷不能给地方官员按时付年秩,到时别说维持秩序、执行法令,他们不起来造反就不错了,普通官吏也是需要吃饭的,日常生活也需要用到钱。” “而今朝廷能正常运转,是因为租税赋还能收上来,若是有朝一日,发生了洪涝,亦或者干旱,租子减少,赋税也开始收不上来,甚至开始影响到官吏年秩的发放,到时你们认为大秦还能稳定运转吗?” 众人脸色齐齐一变。 秦落衡冷声道: “仁政?” “仁政的代价是要减少租赋的,现在大秦征收的租赋堪堪只能维持运转,即便如此,六地官吏已露出反噬之态,若是再施以仁政,只怕大秦会在数年内直接分崩离析。” “大秦的法制、安定,是源于体制的正常运转。” “而体制的运转却是源自钱财发放。” “有钱万事皆可为。” “就算体制出现了问题,只要有钱,朝廷依旧能正常运转,就算地方发生了动乱,只要朝廷有钱,便能轻易的征召到士卒,平定战乱,就算法度出了问题,引起民众暴动,但只要朝廷选择薄赋敛之,又算得了什么?” “搞钱才是治国之根本!” “另外。” “大秦现在的财政其实已经出现了问题,只不过并没人注意到,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当初商君徙木立信,确立了法制的信用,若是朝廷日后难以满足军功爵之赏赐,那时大秦才真正危险了。” “或许我说的比较俗,你们有些难以接受。” “但这就是事实。” “前面二兄长说三代是源于体制崩坏,我对此有不同看法,诸位可曾听过债台高筑?这便是周朝末代君主周赧王身上发生的事,堂堂天下之主,穷到只能到处借钱,只能任人鱼rou,这何其凄惨?” “而周朝立国之初,又是何等鼎盛?” “但之后呢?随着对天下掌控力度的减弱,开始征收不上租税,军备也随之松弛,而后一步步沦为了鱼rou,只能任人欺辱,这一切看似是体制的崩坏,殊不知实则是钱粮的贵乏。” “没钱如何练兵?” “没钱又如何能守住天下基业?” “当一个国家财政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以往没有暴露的问题,便会渐渐浮现于眼前,最终将这个国家彻底拖垮。” “大秦眼下的确很强盛,但在我眼中,实是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因为大秦能收上来的钱粮已濒临极限,日后再想动兵,亦或者说是上马修长城等大工程,只会越发力不从心,也会越发让民众怨声载道。” “大秦所谓的繁荣,其实是空中阁楼。” 众人面露惊惶。 他们以往从来没有想过,大秦已到了如此危险的地步。 扶苏道: “那照你这么说,长城不当修建?” “大秦在各地的水利工程,同样不能继续?” “而且民众已苦不堪言,若是不减少租赋,岂非是在自掘坟墓?天下正值百废待兴,你这番话,实是有些过了。” 秦落衡摇头。 说道: “我说了治国之本在搞钱。” “只要朝廷能搞到钱,一切都不是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大秦已搞不到需求的钱财了,就算敖仓还有一些积余,但不到万不得已,父皇恐不会轻易动用,那是真的关乎国本。” “在我看来,大秦今后当调转方向,不当致力于推行各种大政,而当以搞钱为主,天下稳定在于体制稳定,体制稳定在于官府运转,而这一切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到钱财上。” “这只是我的个人薄见。” “正如我前面所说,大秦敛财的方式基本告罄,短时很难再大量征收钱财,所以为了不激起天下民怨,也为了避免天下皆反,只能另辟蹊径,把重点放到关注民生上。” “在保证民生的基础上,加强朝廷的敛财能力。” “这便是我的治国之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