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沉思录_第二十七章孝道昭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孝道昭昭 (第2/2页)

  没有享过一天福气。

    以后再也见不到你啦,呜呜!”

    连同女性至亲后辈,一片哀痛哭恸之语。

    期间,根据风俗习性,特请来戏班一帮人马,临时搭棚建台,安放音响,乐器设备,戏子仓促化妆,穿戴古装。

    一切准备皆就续,

    唢呐哀声一声扬,

    敲锣打鼓皆上场,

    二胡快板响天地,

    一名戏子便登场,

    哀乐一响,戏曲开幕,传至深远。

    对于喜爱听戏之父老乡亲,纷纷前来围观,人数可达上百来人,以高天为棚账,以一米之高为舞曲戏台,连续大敲大唱三日,女戏子涂脂抹粉,身穿锦绣花衣,妆色唯美,腔调尖锐,纤细魅腰,手眼雅韵传神,演技一流。犹如清朝千金小姐,戏语情节大多,悲大苦深,泣涕涟涟,相公战死疆场,从此不归,留遗妇一人孤苦伶仃。

    男戏子妆容,不亚于女子,英姿飒爽,身壮骨威,干脆利练,有武士之勇,报效清朝之志,驰骋沙场,将匈奴斩于刀下。

    犹如清朝古人重活在世,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剧情跌宕起伏,不时甚者,拍手称快,连连称赞:“好戏,好戏。”

    哀乐一响起,受戏班唱戏的熏陶渲染,哀者更哀,哭声更伤情。

    一边一片哭声,

    一边假戏真唱。

    此处真情流露,

    那边连连叫好。

    这边磕头行礼,

    戏子长袖善舞。

    这边孝女晕厥,

    那边助哀敲鼓。

    真是相得益彰,

    真是相形见绌。

    一边生龙活虎,

    这边孝道昭昭。

    其实在外人看来,这些行为作法,这些花费铺张,被人们议论纷纷,津津乐道,反倒成为人们的相互比较,相互超越的优缺点。

    如此行径,如此作派,誉为孝敬辞世之人地不舍美名,树立品德良好之家风。

    可谓是,在哭声中揭露世间真情,在笑声中寓悲世之意。

    第三日下午,一些亲朋好友,纷纷开始在棺材内,投入大枣,钱币,大多一元、五角、一角钢镚,或一些稀少随身生前喜爱的物品,比如烟斗,烟袋!

    前来帮忙的人员众多,被主管临时分为三个组,主管郭方涛讲到:

    “大家集合一下,快点集合,你们十个人一组,手持钢钉铁锤,待在一旁,当遗体入殓完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盯牢棺椁,使其密不透气,打牢固定。

    然后你们十个人,分为第二个组,当我说道,起灵,立马闯入灵堂,抬起遗体,放入棺材内部。

    你们十来人,分为第三个组,死命阻拦前来疯狂拦截的戴孝之人,搀扶戴孝儿子,一会准备完毕,便向村西方向前进,做好下葬地准备。”

    “起灵”

    主管郭方涛,大喝一声,人员便迅速到位,各忙各自的任务。

    便冲入灵柩每人抓住一角,抬起遗体,便往棺木之处靠近,这时候,子孙后代至亲们大哭大闹,疯狂阻拦抬走郭忠声的遗体。

    哪怕在停放一分钟?也是一种念想。

    这一分别,便是阴阳之隔,这一次远离,便永无相见之日。

    哀伤之情油然而生,哇哇哭恸:“求求你们,等会,再看一眼。”

    这可不能停下,防止一拥而上,致使遗体倾覆掉落。

    可谓乱哄哄,拉拉扯扯,又哭闹又嚷叫。

    按事前分配的任务,打牢棺材顶盖,进行封闭,其中俩人一组,左右搀扶戴孝之子,等待出发。

    放炮车在前面带路,负责放炮与沿街抛洒白色纸钱,灵柩车在后,一帮戴孝男性,紧随其后步行,向村西坟场迈进。

    行至大街,每遇到十字路口,便停下脚步,炮声嘣嘣响彻云霄,一帮戴孝男性,至亲后辈,手持高挑白棒,皆行跪拜之礼:“呜呜。”

    伤心流泪,送别长辈一路走好

    女子戴孝之人,便坐在棺椁灵柩车上,趴在棺材上面哭泣连连:“呜呜”

    哀声一片

    “礼毕”

    主管郭方涛大喝一声,炮声便暂时停息,孝子贤孙便起身前进,每逢一条十字路口,便如此。

    傍晚二十二点后,在白天送殡的路上,为逝去之人,烧小马,纸电视,纸家居,衣物等一些生活用具

    “奶奶,为什么烧这些东西啊?”花少疑惑不解,好奇惊讶,不懂就问。

    “烧这些,是为你爷爷送去马车,以供驱使,送去电视,床,柜子,钱财,衣物,到了阴间可以有电视欣赏,有钱花费,有床可以歇息,有衣服可以穿,家居可以使用。

    初去阴间,人生地不熟的,总得有些家当不是?再烧些橘子,面饼,怕饿着你爷爷,有饭可吃,一个人在那边,没有人照顾,所以便多烧一些,这边一切安好,不用挂念。”

    奶奶一边用棒条,撩起冥间纸具,防止熄灭,以便燃尽,一边回复花少所问,又好像再告诉爷爷:“那边吃喝用度,不用发愁,你安心的去吧,都给你送过去啦!”

    “嗯!”花少小声答应,不懂装懂的点头。

    “孙子,来张口,吃些面饼吧,给你爷爷烧过地食物,吃下以后,就会八字变硬,以后什么都不用怕。”奶奶用棒条,将烧过的面饼剥拉出来,蹲下身子,伸手捡起,便往花少的嘴里塞。

    “我不吃,好脏啊,都烧糊了。”花少大声反驳,严词拒绝的回复。

    “听奶奶的话,快吃吧,不然就。”奶奶本是善心之举,慈爱之心,但动作绝不客气,没把话说完,已经塞进嘴里。

    “这是生的,还有湿气面粉,而且烧糊的味道,吐。”花少刚咀嚼两下,发现面团粘住牙齿,表面烧糊,连忙吐出口外。

    奶奶蹲下身子,手指前方:

    “孙子,你细细感悟,听说七岁以下的孩子,在烧完小马之后,会看见爷爷驾着马车,向前方驶去,你看见没有啊?”

    “没有,嗯,看不见爷爷。”

    花少并不感到害怕,因为是自己的亲人,立即屏住呼吸,微闭眼眸,瞄准前方,进行细致地窥探。

    “怎么没有,那你闭上眼睛,能不能听见,马车铃铛,来回晃荡的声响。”奶奶一脸严肃,不大相信,反复指导,好像真有此事一般。

    花少紧闭双眼,两耳伸展,转过头去,使劲倾听,随即讲道:

    “真的,奶奶,什么也没有听见。”

    并内心疑虑,奶奶好迷信,哪有这么神奇,故弄玄虚。

    谁知?将来的人生旅程,丧葬送殡之白事,成为了花少的必修之课,有一年之久的工作奇缘。

    可谓是无奇不有,至今使人心有余悸,惊魂不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