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各自证明! (第1/1页)
花了三分钟时间。 陆行舟做了自我介绍,基本上是把纪录片采访的内容现场说了一遍。 不少直播的观众原本不知道详情,现在也清楚陆行舟真的是锦鲤附体了。 本来家人出车祸,还欠了不少钱。 但突然找到了爱因斯坦的手稿,今晚之后也许就能成为亿万富翁。 更让人羡慕的还是陆行舟是国防科大的研究生。 要知道现在的国防科大排名甚至要在清北两所大学之前! 有钱、有颜还有能力,简直就是无数小jiejie的理想型。 陆行舟介绍完将舞台让给两个拍卖行请来的专家。 接下来不需要他亲自下场了。 佳士得拍卖行请来的是欧洲的专家,苏富比拍卖行请的是老鹰国的专家。 这两个地方爱因斯坦都生活过,各自都有专门研究爱因斯坦的知名专家。 克雷斯西装革履地走上舞台,笑着和众人打了声招呼,才说道:“各位,经过我们认真细致地求证,我们百分百确定陆先生带来的手稿,全部是真迹,至于苏富比拍卖行前两年拍卖的手稿,很可能是仿品。” “反对!我们有证据证明《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这篇论文手稿是爱因斯坦亲笔所写,有爱因斯坦的表姐亲属后代可以作证!”苏富比拍卖行的专家德威尔喊道。 不等克雷斯反驳。 德威尔继续说道:“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后来和表姐爱尔莎在一起。”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艾尔莎将丈夫的手稿赠送给了自己的亲人,随后这份手稿就一直在爱因斯坦家族传承下来,这次我们也请来了爱因斯坦家族的人。” 艾尔莎背后的家族算起来其实也是爱因斯坦的亲戚。 只不过过去这么多年,就算爱因斯坦的亲戚也落魄了。 这才会选择拍卖爱因斯坦的手稿。 拍卖人叫做Emma,严格算起来艾尔莎是她曾祖父的父亲的叔叔的meimei。 爱因斯坦全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现在大家基本都称呼爱因斯坦的姓,很少称呼名。 这位叫做艾玛·爱因斯坦的人出现,顿时引起轰动。 原本苏富比前年拍卖手稿时,选择对拍卖人的信息保密。 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说服了艾玛·爱因斯坦站出来澄清。 来自爱因斯坦家族的肯定。 自然让手稿看起来更加像是真迹。 毕竟陆行舟和爱因斯坦八竿子都打不着关系。 人家艾玛可是爱因斯坦家族的人。 只不过算下来,关系比较远。 但在1919年艾尔莎和爱因斯坦结婚那会儿,人家的亲戚关系还是比较近的。 有艾尔莎在,拿到爱因斯坦的一些手稿也很正常。 台下观众还有观看直播的观众们都兴奋起来。 看来陆行舟这次不能成为幸运儿,好像还会受到爱因斯坦家族的背刺啊! 现在已经有大半人,都相信至少爱因斯坦的博士毕业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 陆行舟拿出的这份手稿应该是伪造的了。 其实这份手稿的后续完整版苏黎世大学也有保存。 只不过现在出现的是草稿,和最终版相比肯定有修改前的内容。 苏富比拍卖行神通广大,竟然拿到了苏黎世大学保存的正式版论文。 现代的笔迹学已经发展了很多年,通过正版和草稿相同字句单词书写手法对比。 也能增加可信度。 克雷斯一点都不慌,任由苏富比的人展示,一份草稿和一份正品论文被投影到舞台背后的荧幕上。 相同的字词全部标红,可以清楚地看到笔迹是相同的。 最关键的是这份草稿,还有爱因斯坦的亲笔签名,所有的一切都对上了。 难怪几年前苏富比拍卖行敢担保手稿是真迹。 毕竟有爱因斯坦家族的后人作证,再加上笔迹签名都像是真迹,基本就能肯定手稿没有问题了。 “啪啪啪啪!” 台下无数人纷纷鼓掌起来。 网上也有不少人在发弹幕。 “凉了凉了,陆同学看来空欢喜一场,这份手稿是伪造,其他的手稿真实性也存疑啊!” “哎,还以为能见证亿万富翁的诞生,现在看来悬了,说不定陆同学还要吃官司,苏富比应该会找他麻烦的吧?” 不少人看衰陆行舟,当然也有支持陆行舟的网友。 “急什么,佳士得拍卖行还没放出证据呢,万一他们也有爱因斯坦家族的人帮忙站台呢?” “听说佳士得拍卖行拍了纪录片,还请到了这份手稿的买家,把手稿都带来了,现在两份手稿放在一起对比,也许会反转呢。” 陆行舟正在VIP包房内。 身边有导师夫妻,还有导师的孙女林梦希。 林丰池看见苏富比拍卖行邀请爱因斯坦家族的人出来站台,就感觉今天陆行舟可能要吃亏。 现在看下来,几乎肯定要吃亏了。 他安慰陆行舟道:“小陆啊,就算不是真迹也不怪你,老师相信你不可能伪造这些手稿,卖不了多少钱就卖不了吧,我们搞科研的,还是自己学到了什么最重要。” “将来等你学有所成,赚的钱不一定比拍卖一次暴富来得少。” 陆行舟笑着点头。 不过他还是解释道:“老师放心,佳士得的专家还没给出证据呢,您接着往下看,爱因斯坦家族的背书可比不上我要拿出的证据。” 林梦希悄悄打量着沉着冷静的陆行舟。 心里暗暗佩服,陆老师真厉害,这时候还这么淡定。 佳士得自然不能任由对方发挥下去。 克雷斯收到指令,马上进行反击,他笑道:“谁说爱因斯坦家族的人就不会造假呢?我觉得他们造假的可能性更高,因为爱因斯坦这个姓,更方便他们造假了。” “这次我们也邀请到购买这份手稿的买家,他带来了原稿,我们现在对比一下陆同学拿出的手稿和另一份手稿有什么区别吧。” 随后工作人员拿出两份手稿。 放在投影仪上,手稿的所有细节都投影到了舞台的屏幕上。 整篇论文长达二十几页,所以也只选取了其中几张关键的手稿对比。 前面几张就让台下再次喧哗起来。 因为两份手稿,竟然丝毫不差。 无论是笔迹还是论文内容,全都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陆行舟拿出的手稿保存稍微完整一些,但看起来一样很旧。 对方更像是没有保存好,有几个破洞。 德威尔没有提前拿到剧本,只能看情况随机应变,他看了前两张对比图,马上喊道:“一眼就看出来了,你们的是仿造我们的手稿制作的,看看艾玛卖的手稿,上面充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个破洞,都说明手稿的年龄比我们任何人都大!” 新旧上做文章没有说服力,毕竟陆行舟拿出的手稿,系统改造过。 再严格的检测,也会发现是100多年前的东西。 但笔迹一致,就算爱因斯坦本人来做,也很难做到吧。 除非故意为之,写废了无数稿子,才有这种可能。 但爱因斯坦为何要故意为之呢! 只能是有一份伪造了,而且伪造技术太强,两份手稿在内容上几乎没有区别,可是一个有爱因斯坦家族的人背书,陆行舟的没有。 一个却是完全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夏国人,收藏轨迹不清,拿什么证明这是真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