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章一死一逃 (第2/2页)
灭大清了。 再加上多铎跑路朝鲜,就剩下两黄旗为主力的士卒了。 多铎是指定认为大清无法战胜锤匪,才会果断跑路的。 这条消息一旦放任开来,有多少人能够死守沉阳? 许多人都想着跑路朝鲜,投奔新皇帝豪格呢。 内忧外患,摆在多尔衮面前。 在他再次召开诸王会议的时候,连代善对于守卫盛京都没有想法。 粮食是指定不够吃的。 锤匪的火炮犀利,一旦等他们围城,大清士卒在野战的悍勇就无法发挥出来。 以他的意见,莫不如放弃盛京,退回界凡寨。 铁背山上树木浓密、怪石嶙峋、三面临水、一面连山,地理位置极为险要,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前的驻点。 对于代善的话,多尔衮等人皆是有些沉默。 要他们守卫城池,那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除了此地,还有抚顺关、萨尔浒等险要之地。 只要锤匪胆敢追击,那就利用险要地 形打他们。 多尔衮虽然身为摄政王,但手底下也没有多少实力了,阿济格的主力带走了一些两白旗士卒,多铎更是带走了镶白旗士卒。 他麾下的正白旗人数也急剧缩减。 还得两黄旗作为主力,代善手上的正红旗以及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士卒。 代善虽然很不情愿,但也把目前的困境说出来了。 就算是圈养百姓,也没有多少粮食可以供应给他们,大批人几天不吃饭就得饿的差不多要死了。 粮食始终是影响作战的大问题。 多尔衮看向济尔哈朗以及其余两黄旗主将。 济尔哈朗也深知放弃盛京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退回去。 多尔衮说的便是存地失人,存人失地的策略。 反倒是两黄旗主将们面面相觑,谁都习惯了在城里的生活。 现在一下子返回深山老林当中去作战,不少人都无法接受。 巩阿岱站起身来: 他以前就因为临阵退缩被众人拿住问罪,多亏皇太极提拔才重新掌握吏部,不在带兵打仗。 如今众人被一个临阵退宿出名的大臣指责,皆是脸上有些挂不住面子。 代善怒斥一声: 巩阿岱出奇的愤怒,当初他临阵退缩就被夺爵问罪,罚没了许多家产。 现在锤匪大军还没来盛京。 这群善于作战的人,就打算逃跑。 那谁来问罪他们? 就欺负先帝死了是吧? 这他妈的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巩阿岱大声呵斥道: 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先祖的盛京三陵都会被锤匪破坏。 盛京作为大清的龙兴之地,已经被按在这里了。 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弃。 但锤匪来势汹汹,他们又不擅长守城。 巩阿岱继续发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谁也没法反驳他。 其实多尔衮是不在乎什么先帝陵寝会不会被锤匪发掘出来,给他整鞭尸这么一出的。 他们这些人今后能不能被埋在陵墓里都是一件不确定的事。 最为紧要是要保存实力,将来才有可能反攻回来。 随着巩阿岱的咆孝声,大厅内是一阵阵沉默。 谭泰站起身来说道: 随着两黄旗的主将们表态,多尔衮只是冷笑一声,并没有反对。 代善岁数大了,早就没有什么心气。 他实在是有些害怕硕托回来杀了他全家。 岳托、硕托这两个前妻生的的儿子都是仇人。 有后妈必然有后爸,否则也不会父子相处成为仇人,恨不得制对方于死地。 济尔哈朗也为自己逃跑的想法,感到羞愧,于是请命率先出击,打锤匪的先头部队,杀一杀他们的威风。 大清内部说实在的还是要靠手底下的实力说话。 多尔衮名为摄政王,但是因为两个兄弟一死一逃,已然是实力垫底了。 他再说什么话,众人也不怎么么尊重,想要自己干事了。 面对两黄旗主将的集体发问,多尔衮靠在椅子上,看着顺治小皇帝道: 「我的意思是离开盛京,我们没有足够的粮食长久的支撑战事的发生。 若锤匪大军到了,一旦合围成功,把战争的主动权拉进他们擅长的阵地去,你们打听打听去,锤匪最高纪录便是一日攻克九城,盛京比北京更加难以攻克吗?」 福临也听不太懂,但是他却是坚定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有了顺治的发话,两黄旗将军们大喊着陛下英明神武之类的话。 大玉儿眼里充满了担忧之色,她明白多尔衮话里的意思。 大清面对锤匪的攻势是完全守不住盛京的。 谭泰等人也皆是有着阿济格的想法,我大清绝不可能战败,那是锤匪没有遇上我! 只要我领兵出战,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 多尔衮见顺治都说了话,他只是站起身来郑重的行礼道: 代善张了张嘴,他想要说些什么,最终也只是拄着拐杖回家去了。 谭泰等人便开始谋划如何进攻锤匪的先头部队,吃掉他们。 多尔衮站在宫殿外,听着蝉鸣,总是觉得十分烦躁。 本来当上摄政王想要大展拳脚,结果被锤匪一波接一波的暴击,搞得毫无还手之力。 【鉴于大环境如此, 现在那帮脑瓜子里都是肌rou的两黄旗都统们,竟然想要去同锤匪硬拼! 他们打的过我兄长阿济格吗? 大玉儿捏着手绢一时间难以接受,她还未曾见过如此垂头丧气的多尔衮呢。 多尔衮并没有看向她,平静的陈述道: 「留在盛京我大清就没有重新崛起的机会,只会同大明一样被贺今朝所灭。 若是我们退入建州卫甚至更远的地方,贺今朝他想要覆灭大清,就得花费数十年的时间。 你能明白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