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秋去冬来(二) (第1/2页)
月色迷茫,连廊外林木改色,泛黄的叶子裹着露珠,北风袭来,竟有几分凉意。 守礼脚步缓慢,顺着台阶下到平地,稍作驻足。 穷目远望,只见远方灯火依稀,有三三两两的黄门打着纸糊灯笼,急如星火赶路。 准是才卸了差,赶着回去歇息,守礼心下想着,不急不慢收了目光,向北而去。 走了有一刻钟,便抵达厨房,只见三合院内黑灯下火的,唯有南边两间小屋还亮着灯,隐约有人说笑。守礼略作思忖,猜度还有人,于是拾阶而上,推门进去。 几个黄门正围着四方桌说亲道热,忽见守礼不打招呼闯了进来,面上都有些惊讶。 “我的天爷,进来前能不能敲门?活活把人胆子吓破!”一个两颊丰润的黄门嚷道。 守礼略感歉意,忸怩着低下头,抱歉道:“怪我思虑不周!” “今儿又是孙哲和你们六个在藏书阁当值吗?”另一年纪稍长的黄门温声和气问。 守礼听了,倍有好感,忙道:“是!” 问话的黄门听了回答,展颜道:“怎么单你一个来了?孙哲他们还在半路是不是?” “不是,你误会了,现在还不到藏书阁关门的时辰,我之所以过来,是因为受人所托,取肴馔送到石渠阁!”守礼慌不择口,竹筒倒豆子,吐了个一干二净。 黄门听说,笑唏唏道:“原是为这!” 守礼听他顺口答音,便牢牢注视着他。 黄门蓦然抬头,正对上守礼凝滞的目光,笑道:“肴馔在锅里温着,你自取吧!” 守礼连声答应,昂首走向灶台。 灶下的柴火阴灭着,冒着烟气。守礼扫了一眼,移开目光,却见眼门前有四口锅,悉数盖着。守礼闹不清是哪一口,只能挨个打开,不想四口锅竟然全有饭食。 摸着脑袋瓜,守礼想了一遭,笃定较为丰盛的才是,于是攥着拳头,拿征询的目光看向黄门。 黄门不经意瞥见了,蓦地会心一笑,追述道:“我特意留了暗记儿,你细瞧瞧!” 听了提示,守礼赶忙低头,只见四口锅唯独一口专门留了竹板,标示‘石渠阁’。 守礼心中欢快,飞速盖上其他锅,然后,特特向几个黄门讨了竹盒,提了放在灶台,逐一端出菜肴,层层叠上,最后,又套了暖罩裹住食盒,阻止热量流失。 “对了,托我办事的那黄门说,还要一坛黄酒,麻烦各位沽酒!”守礼恍然道。 几个小黄门滑头滑脑的,你看我、我看你,仍旧无人动弹。 最后,还是那性格和顺的大黄门动了身,带守礼到酒海前,抓了水舀,沽了一小坛黄酒,递给守礼。守礼心中感激,连声称谢,一手提食盒,一手提酒坛,匆匆出去。 院外,月色凄惘,枫叶正红,几株丹桂落了满地黄蕊,散发着幽幽可闻的香气。 守礼闭上眼,猛嗅一口,只觉一股香气钻鼻,直入人心,十分喜欢,于是缓缓睁开眼,目视远方,只见金风渐起,紫叶菊、红牵牛包孕了瀼瀼露水,随风摇摆。 果然暮秋了,风吹得守礼忍不住打寒噤,便拢了拢衣领,拼除杂念,专心赶路。 很快,经过藏书阁门口,守礼听阁内没什么动静,虽觉好奇,但念着别人的恳托,不敢怠慢,只能过门不入,急三忙四赶去邻近的石渠阁,寻找留守的小黄门。 赶巧小黄门迎面出来,撞见守礼,又见他提着食盒,一目了然,于是欣欣然道:“巧了,我正发愁怎么还不送来,打算亲自去厨房走一趟呢,你就巴巴送来了。” 守礼望着他,一面将食盒递他,一面笑道:“你错会了,我是隔壁藏书阁当值的!” 小黄门不解道:“藏书阁?那你怎么跑到这儿啊?” “刚有位哥哥声称内急,教我帮他取了肴馔,送到石渠阁来!”守礼口齿流利道。 小黄门听了,立马反应过来,道:“那一定是石皓啦!”说着,直勾勾盯着守礼,恳求道:“哎呀,你来都来了,不如随我一起打点吧,我一个人实在忙不开!” 守礼嗯了一声,轻轻点头。 商议已定,二人提着酒食,徐步进入暖阁。 小黄门怕守礼冲撞了,边走边提醒道:“眼下阁内有五位通直郎,一个是性格耿介、嫉恶如仇的虞通直,一个是豁达明朗、不计小节的唐通直,还有一个是态度高慢、目无余子的李俭,剩下韦思忠、韦思谦两人,是堂兄弟,既爱自吹自擂,又爱和稀泥,你才来,不用理会旁的,只安心摆了酒食,然后自可离去!” 守礼知他好心,点头喏喏。 转眼进了里间,只见门窗紧闭,罗帷低垂,阁内设了八张长案,案上书堆如山,五位通直郎或伏案行书、或高声交谈,中间簇了盆火,火烧得极旺,时不时有火星迸出。 小黄门聪慧,匆匆向守礼递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