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秋高气爽(一) (第1/2页)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过了一旬,已经立秋,天气仍旧溽热难耐。上官鸿命黄瑞引导守礼等入门,教些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黄瑞奉了钧旨,背地里少不了鸣鸣得意,守礼只视若无睹,日食三餐,夜眠一榻,凤兴夜寐,倒自得其乐。 忙碌之余,守礼细观默察,渐渐也摸清了班底。原来藏书阁、光禄阁、石渠阁、凌烟阁、明远阁当差的黄门五方杂处,居于下房,环绕在书阁几位典正所居院落,笼统计算,少说有两百人,如今单论藏书阁,班中六十六人,除了参与藏书阁事宜,还兼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劈柴、燃火、挑水、运浆、浣衣等事。 守礼私下听张晟说,藏书阁藏书无数,浩如烟海,惊讶之下,更添了几分期望。 中元前夕,上官鸿吩咐敲锣,召集所有人,公布新排班。守礼听是新旧搭配,顿时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于是暗暗鼓劲,盼着自己顺风顺水,不要拖别人后腿。 又过一旬,守礼跟老人在藏书阁做了几日差事,逐渐熟悉。原来藏书阁拔地百尺,共有五层,阁内藏书颇多,按照门类划分,有经义、史书、诗集、骈赋、法帖、cao典、乐歌、拓本、列传、传奇、集注、道藏、佛经以及方家医案等,还有一些朝代更迭毁于战火的断篇残简,虽内容缺失,但绝无仅有,已成孤本。 与守礼同班的有五人:孙哲、冯孝、辛欢、李通、田真,这其中,孙哲少年老成,不苟言笑,多在入门处登记借阅和归还名录,冯孝样貌出挑,言语明快,主要指引访客、翻查典籍,辛欢急性子,又爱耍滑,便负责藏书出入的分门别类,守礼、李通、田真初来乍到,还不甚清楚底细,便轮流交换跟着三人学习。 这日,天色隐晦,到中午还不见日头。守礼跟随辛欢,忙了半晌,才从二楼下一楼说话。 “说来还是凌烟阁和石渠阁当差舒服些,每日只扫扫地、洒洒水,一天便混过去了!”辛欢一边捏着发酸的胳膊,一边弯腰坐下,嘴上仍抱怨:“哪似咱们爬上爬下得辛苦?” 冯孝抿唇笑道:“这便是你想差了,他们虽比不得咱们辛苦,却每日胆战心惊。” 辛欢哦了一声,道:“说来听听?” “似凌烟阁,供奉着高祖、显祖、世祖、高宗四代功臣画像,不光朝野瞩目,陛下还时不时驾临观瞻,稍有差池,那便是杀头之罪,前两年,曾有一黄门失手打碎了供案上的花瓶,登时便被发落了,遣去暴室,饱受皮rou之苦,最后触柱而亡。”冯孝紧张地说,“还有石渠阁,乃本朝辩论之所,每尝文人sao客在此聚集,往往数月才散,祗应黄门端茶奉水,起火供饭,跑进跑出,几乎累断了腿!” 辛欢听得仔细,改口道:“那明远阁和光禄阁的黄门一定过得比咱们舒坦了!” 孙哲笑道:“却也不见得,明远阁和光禄阁是史官、编修和通直郎编纂史书、晏息饮食之所,这些文官啊,读多了儒家典籍,最是孤拐脾气,稍不顺心如意,便长篇大论教训人,这月初,一黄门近前侍奉时洒了鱼汤,气得于通直张口就骂,先骂黄门疏忽,又以小见大,谈及国计民生,说如今各地灾害刚有好转,若穷奢极欲,不惜粮食,恐惹怒上天,招致祸端,哩哩啦啦一车话,说得黄门哑口无言。” “这于通直,还是这臭脾气!”冯孝摇头道。 守礼随便听着,突然,李通哇了一声,惊讶道:“田真,你和田纯长得真像!” 田真微微红了脸,局促道:“我俩是双胞胎!” “真的假的?”李通感叹着,又如梦初醒道:“难怪我昨夜错认了,原来如此。” “昨夜怎么了?”守礼插嘴道。 李通随口道:“我夜里起来小解,误以为撞见田真,连喊了他好几遍,也不见他搭理我,我还气呢,打算今天找他问个明白,谁知早起遇见了他兄弟俩出门,我当时就吓傻了,原先没注意过,只觉他俩名字相似,不想人也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田真会心笑着,没有搭腔。 此时,孙哲望了望墙角摆着的漏刻,喜道:“正午了,该吃饭了,等下谁去带饭?” 辛欢挺身起来,接道:“轮到我了!”说着,向守礼使了个眼色,领他去厨房。 外面,天光暗淡,云影缥缈,西风簌簌吹着,池塘里的莲叶荷花顺着风向摇曳。 进了厨房,迎面见几个脑满肥肠的厨子围坐在案边,谈笑自如,地下还坐着几个小黄门,正在啃食猪蹄。辛欢看得咽了咽口水,巴巴凑到案前,申述了来意。 案上酒菜具备,厨子们正划拳,有点爱答不理,只拿手指了指灶台,继续谈天。 辛欢忍气吞声,掉头去了灶台,只见大锅刷得油光锃亮,台上摆了几碗素菜,还有一笼蒸得破了皮的馒头,甚是敷衍,辛欢怒从心起,转身冲那几个厨子质问:“这就是我们的午饭?” 厨子们醉心酒菜,压根不理,倒是底下一黄门憨憨的,热诚跑来,笑嘻嘻问:“可是有何不妥?” 辛欢在气头上,一把将他推开,怒冲冲跑到几个厨子面前,问:“上官典正早发过话,午膳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