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章 史斌:朕为百姓熏霜! (第1/2页)
,大离守夜人 反正也把楚王得罪了。 反正也背上了忤逆长辈的罪名。 那就得罪到底吧。 史斌将楚王废为庶人,将他那七万多亩良田尽数没收。 还没登基,先废一王。 乱世中王道行不通,霸道行的通。 道理讲不通,威势讲的通。 江宁城、会稽城、建安城等地的王爵,见史斌出手这么狠辣,主动上交粮食。 失去粮食,顶多失去一次发大财的机会。 废为庶人,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庶人哪有寄生虫好啊。还是当一个整天造粪的寄生虫划算。 这回一个个的也不啃咸菜了,当真是神通广大,以前都混到啃窝头的地步了,现在各各家有余粮。 堆积如山的粮食,熬成粥,就着那漫山遍野的野菜,和海中各种各样的鱼,暂时能支撑一段时间了。 但是光支撑一段时间,还远远不够。 最次也要撑到,让这数十万灾民种地,并且取得收成的时候。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不饿死。 否则光靠赈济,上哪没完没了的找那么多粮食去? 必须越吃越少。 必须得可持续发展才行。 那这样的话,就必须得有余粮,还要有粮种。 江南稻可以成熟两季,红薯种子和土豆种子也需要时间才能长出来。 只要暂时能撑过去,会水性的灾民,可以由朝廷出船,让他们分出一部分捕鱼为生。 手工业者可以通过打工挣钱。 其它的农民可以分得土地,战乱年月,最不缺的就是荒地。 前前后后忙活了三个多月,史斌才和手下一起把这帮灾民全都安置好。 当真是没日没夜的忙。 奢侈享乐那种美事,暂时真顾不上。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敌人的屠刀追击中,在他们征集战船准备渡江的危难时刻,在安置灾民的繁忙工作中,史斌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抽出浮生半日闲,登基。 登基地点是在楚王宫。 原来的主人现在为了谋生,跑到外面摆地摊,摊煎饼去了。史斌过意不去,让他按月领月俸。 那天,殿外大雨如注,在群臣山呼万岁声中,史斌接过大离朝权力顶峰的宝座,手持玉玺,登极称帝。 都顾不上玩三次辞让的把戏。 没那么时间给你用来作秀。 此时早过了三年之丧,把那俩漂亮女孩也都娶了。 姚芷芳品行端淑,有母仪天下之风范,册立为后。 阿翎现在也长大了,出挑的亭亭玉立。 王进、萧飞等人,各封为大将。 一朝天子一朝臣,吕氏旧王,旧臣,只要不是新皇帝的嫡系,自然要给新君手下的重臣让位。 江山社稷,向来是只听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世家大族这样盘根错节的大势力,是必须拉拢的。 好在最顶级的世家大族,义门陈,是效忠于新皇帝的。 那就好办了。 陈枫被封为丞相。 此举不但拉拢了义门陈,更拉拢了世家。 这是一个信号,效忠我的世家,必受重赏,必得重利。 虽然一直没敢大张旗鼓的杀伐世家,但收拾了吕氏王爵,也足够给世家敲警钟了: 吕氏抗命,尚且受罚,你世家又算个什么东西? 不管怎么说,双方保持了表面上的平衡。 义门陈受封后,江南所有世族无一例外,全向新君表忠心,不等强征,主动献粮。 如此一来,这些粮食可以撑上六个月了。 只要能熬过这段时间,就算老天爷开眼。到时这七十余万的难民全能活命。 时间越长,越对史斌有利,等三大航海世家回到大离,又是满船的物资。 他们卖给史斌的那部分,全是超低价。除此之外,还会上贡一部分。 史斌以前不在其位,反而大鱼大rou,良辰美景,往死里享受。 现在得了帝位,反而不敢重捣昏君覆辙,兢兢业业治国。 姚皇后知书答礼,见过见面,有她主持后宫,史斌放心。 花木兰亲自统领禁军,内部人也没能力造反了。 史斌带着手下微服私访,看见那铺天盖地的难民有地种,有鱼捕,有的则是给本地人采摘棉花和果树,挣劳力钱。 还有裁缝帮人当工人,陶匠帮人烧瓷器,都能谋生。 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他仍然高兴不起来。 敌国侵占大离领土,这笔帐岂能不算? 但现在没这实力啊。 连这些灾民都喂不饱。 确切的说,征粮已经把豪族征的差不多了,但只够明面上的消耗,没有计算突发状况。 也就是说,如果是风调雨顺的年月,撑到有收成,不难。 可现在不是大旱就是大涝。 风不调,雨也不顺。 看着灾民们灾后重建,劫后余生,挂在脸上的喜悦神情,史斌现在做梦都害怕会爆发自然灾害! 他不敢想象,如果,气候一直这么差,农人们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全部遭灾,所有心血全部白费,绝种痛彻心扉的绝望,他们还不得集体跳海?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的。 气候越来越差。 江北大地因死人太多,没人掩埋,细菌滋生,爆发了一场大瘟疫。 敌军中也有很多人被瘟疫所害,丢了性命。 他们暂时停止进攻了。 真可悲。 他们没有及时挥动全力,在大离朝最脆弱的时候,狠捅一刀,不是因为他们心善,而是因为瘟疫! 瘟疫迟缓了他们的脚步! 但留给史斌的时间仍然不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