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 有守夜天尊的地方,百姓不会再缺粮食 (第2/2页)
就是一片。 他们没有牛,地主提供牛,用屁股都能思考出来,这牛不可能让你白用。 不黑死你,算他们对不起你! 所以地租交的特别多。 小客忙活一年,到年底活活饿死,真不新鲜。 古代没有娱乐节目,老百姓也不觉得活的单调。 因为他们全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有钱人吃饭是为了活着。 穷人活着是为了吃饭。 不管多肥沃的土地,在古代,麦子和稻子的产量就那么多,无解。 想通过这两个主要的农作物,把所有老百姓全养活饱了,那是痴人说梦。 再说也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大旱,大涝,大蝗灾,都能让农民辛苦一年的汗水白废。 尤其蝗灾,甚至能让农作物颗粒无收。 那时,农民绝望的连撞墙自杀的心都有! 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欲哭无泪! 流的不是泪,是心血! 那么麦子和稻子不行,从国外引进玉米和红薯就行? 答对了。 玉米产量特别大,营养特别丰富,烤着吃,煮着吃,炒着吃,打成渣子煮粥,都行。 21世纪,喝不起奶粉的家庭,只用玉米渣子粥都能把孩子养活的好好的。 红薯更是粮食中的头号大功臣! 红薯亦是营养丰富,吃法众多。 生着干咬也行,烀着吃,都是又香又甜腻。 要是晒成红薯干,那保质期更长了。 冬天没粮食,吃这个就行。 玉米和麦子、稻子一样,怕冰雹,怕蝗灾。 那红薯就不怕吗? 还真不怕。 萧飞也被史斌的行为弄懵了。 他问道:“这玉米,红薯的,是啥东西?” 读书再多,再勤奋也没用。 大离没有这些东西。 这些物种本就是后来的朝代从国外引进的。 史斌冲他神秘一笑:“解决百姓吃粮食问题的法宝。” 扈大官人说:“天尊这话不假,论亩产,红薯的产量是麦子的十倍。” 萧飞蹭的一下就蹿了起来! 这堂堂的数一数二的大高手,守夜人玄尊者,今天是一点也不顾及风度了。 也不在乎这帮有钱的大老板会在心里嘲笑他没见过世面了。 “多少?这也太扯了吧!”萧飞震惊不已。 大嗓门把门外的燕子都吓飞了。 史斌平和笃定的告诉他:“扈大东家的话,半点水分也没有。亩产十倍于麦子,轻轻松松。而且这东西,超级好吃,香甜柔糯,一会让厨子烀熟了,你尝尝。” 萧飞欣喜若狂,心砰砰直跳! 只要一件事有益于老百姓,他能高兴疯! 他表面上风风火火的,有点莽,但他那颗爱护百姓的心,真是没的说! 真是个仁义无双的大侠客! 他扯着嗓子大叫着,说话语无伦次:“那……那要这样的话,好吃……好吃好啊,那百姓就不用吃糠了,那东西真是难以下咽……而且,产量这么大,如果大量,巨量推广的话,百姓还愁没吃的吗?” 史斌耐心和他解释道:“推广是个天大的难题。老百姓没接触过这东西,你让他种,没人敢种。你说亩产十倍,也没人敢信。夏虫不可语冰就是这个道理,只活三季的虫子,你告诉它一年有四季,它会觉得你是弱智。” 扈大东家接口道:“天尊说的一点也不假。不瞒尊者,我们也想造福百姓,曾经免费送给他们种子,可是没人要啊!” 韩大官人说:“百姓认准了我们这群人是为富不仁的东西,我们说什么,他们都不听!” 葛大东家唯有连连叹气而已。 自己挣到钱了,日子过好了。 想回报家乡,想为家乡人做点事,可是没机会,也没人信你。 于是老百姓只能继续受穷,继续挨饿。 “这事我来做。另外,以后你们每次出海,都至少要给我交上十船的粮种!”史斌站了起来。 三大家主一齐起身,敬拜史斌: “天尊心系百姓,佩服!” “我们还道天尊想要稀罕珍宝,没想到天尊眼里只有百姓!” “有天尊在,百姓再也不会挨饿了!” ----- 有一堆故事想讲出来给读者听,却没那么多手和时间,用来打字……5555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