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四章 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第2/2页)
晚。    “陛下,夜已经深了,这奏章也全部处理完了,您就赶紧休息吧!”    王令连忙道。    “睡觉?”    李世民摇摇头,“朕睡不着啊!”    “王令,你去传旨,把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绩四人给朕叫来!”    “啊!”王令惊住了。    这么晚了,还要召重臣进宫?    “啊什么啊!让你去你就去!”李世民沉声道。    “是是,陛下,老奴这就去!”    王令见李世民真的有些生气,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跑出甘露殿去传旨。    皇帝召见。    哪怕是已经熟睡,也会被从被窝里叫起来。    没过多久,房玄龄、李靖四人便出现在了甘露殿当郑    “陛下,不知您深夜召见臣等,是有何重要事情?”    房玄龄开口问道。    李世民笑了笑,然后道:“四位爱卿,关于西突厥肆叶护邀请我大唐一同攻打铁勒,朕已经有了决定!”    闻言,下方四位重臣不由得内心一紧,相互对视一眼,却发现大家的眼神都很迷惑。    很显然,除了陛下自己,其他人并不知道为做何种选择!    此刻,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李靖、李绩都紧张到了极点!    他们四人心里都很想知道,陛下最终的决定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是打还是不打!    “还请陛下示下!”    四人齐声道。    “朕决定拒绝西突厥的建议!”    李世民话音一落。    李靖、李绩神色失落,而房玄龄、杜如晦却是一脸笑意,连忙呼喊道:“陛下英明!使大唐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陛下真乃千古明君耶!”    “哈哈,房爱卿、杜爱卿,你们先别急着夸朕,朕的话还没有完呢!”    李世民笑着道。    嗯!!??    房玄龄、杜如晦皆是一愣。    拒绝西突厥的建议,这件事情不就完了么?为何陛下还有其他话要?    就在李靖、李绩二人也是一愣,他们也没搞清楚,陛下这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但他们眼神里多了一丝希望。    就在房玄龄、李靖四人都困惑的时候,李世民开口了。    “朕拒绝西突厥,同时还要对铁勒动手!”    李世民淡淡道。    啥!!    甘露殿内的人都惊呆了。    谁也没有想到,李世民会想出这样的法子来。    这下轮到李靖、李绩二人笑了。    作为武将,他们对于李世民是不是拒绝西突厥的结盟,一点也不关心,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是不是能对铁勒动手!    而李世民最后这句让李靖、李绩血脉当中的血液躁动起来。    “陛下英明!”    “陛下,臣愿意奉命出征,征服铁勒!”    “臣愿为前锋,彻底击溃铁勒骑兵!”    自从有了钢铁厂,大唐军队发生了翻地覆的变化,不光是陌刀批量生产,而且其他大营士兵的武器、盔甲等等也都得到了改良!    即便是一个左武卫大军的普通士兵,现在也是武装到了牙齿!    这就让李靖、李绩二人有对任何敌人动手!    “陛下!不可啊!”    刚刚还在赞颂李世民的房玄龄,连忙站出来阻止,他有些幽怨的看向李世民,在他看来这是被李世民给套路了。    “陛下,我们既然拒绝了西突厥联合出手的建议,那就更不应该对铁勒出手!”    “若真这样做了,那必然是同时树立了西突厥、铁勒两个敌人!于国于民都不利!”    “更何况我们若是单独对铁勒出手,更是师出无名,怕是要被下人唾弃!”    房玄龄一字一句,句句情真意牵    “陛下,臣以为房大人所言甚是,我大唐万万不可以拒绝西突厥后,再出兵铁勒!”    杜如晦也紧跟着道:“单独进攻铁勒,我大唐即便能赢也必将付出巨大代价!”    “不值得啊!”    “届时我大唐在一众番邦诸国当中也将毫无信誉和威望可言,如何还能做到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    房玄龄、杜如晦的话音刚落,李靖、李绩两人就坐不住了,当即准备和这两人好好理论一番。    不过这次李世民早有准备,大手一挥,制止了即将开吵的众人。    “哈哈,你们不用吵了,此事朕既然做出了决断,很自然是有充分的理由和好处在的。”    “你们且细细听我道来!”    皇帝开口,房玄龄、李靖四人只好暂时放弃争吵。    房玄龄颇为不服,故意道:“既然陛下有高见,臣倒要好好洗耳恭听!”    杜如晦:“臣亦然!”    面对房、杜二人写在脸上的不服,李世民并没有太在意,从东宫回来之后,他早就将李佑所办法推演多次,以他征战十多年沙场的经验,将一些不成熟的地方补齐,可以此刻李世民心中对铁勒一战,有了最少九成胜利的把握!    李世民颔首,淡淡道:“四位爱卿,其实在这之前,朕也和你们一样,只想着是拒绝肆叶护的提议还是同意肆叶护提议。”    “根本没有思考,我大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让大唐百姓吃饱穿暖,建立大唐盛世,这事朕的夙愿,想必也是四位爱卿的夙愿。”    “如今在土豆等神物的帮助下,我大唐百姓已经能够吃上包饭,但是穿衣问题依旧很严重!”    “这个冬季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好在佑儿提供了棉衣和煤炉,让这个我大唐历史最寒冷的冬季,冻死的百姓却是最少的!”    “可根据各地上报的冻死数据来看,依旧有不少百姓冻死,他们有的冻死在街头、有的冻死在路边、有的冻死在田间!”    “煤炉虽然能让百姓在屋内暖和,但是一旦到外面,单薄的麻衣如何能御寒?”    “要知道很多普通百姓还得吃饭,他们得外出工作、劳作,光靠煤炉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生产更多的棉衣越发重要!”    嗯嗯!!??    听到这里,不光是房玄龄、杜如晦听懵逼了,就连李靖、李绩也跟着懵逼。    如果不是顾及皇帝面子,估计他们都要高喊:陛下,咱们是在聊要不要打铁勒,咋上棉衣了!    这怕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