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九七章 如今赵玄实力!高句丽的卑微! (第2/2页)
宇文阀和李阀交战,另外两个门阀也在无形之中有所动作,而且随着隋国三征高句丽失败,国力大损,在天下人面前也是丢尽了脸皮。 这也让其国力大损,对治下门阀,大家族的威慑力大损。 这也让隋国掌控的疆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诸多自立为王的反王,各种事情也让杨广焦头烂额。 回皇上。 高句丽被一支莫名势力进攻,如今大半国境沦陷,其护国国师傅采林也陨落了。将领立刻禀告道。 傅采林死了? 一听这,杨广顿时喜上眉梢。 三次征伐高句丽,之所以失败,都因为有着傅采林的存在,一 个神通陆地神仙太强了,而在隋国,只有昔日的开国皇帝杨坚拥有陆地神仙的实力,除此外,再无他人,所以隋***队虽然都为精锐,但是最强的战力却不如高句丽,也是大败的根本。 在这武道世界内,顶尖强者能够主宰战局。正是。 而且高句丽现在国境沦陷大半,就连都城都被攻陷了。 高句丽王已经逃至了边境,并且派使者入我大隋,向我大隋求救。 如今使者就在宫外等候。将领激动的说道。 高句丽,哈哈哈。 朕三次征伐,高句丽皆不臣,如今,竟然求到了朕的面前。 笑话,天大的笑话啊。 杨广大笑起来,带着一种扬眉吐气。宣。 随后,杨广对着大殿外喝道。话音一落。 大殿内的侍从也都纷纷高喊:皇上有旨,宣高句丽使臣觐见。 不一会。 高句丽的使者带着一脸惶恐,走到了大殿内。 显然。 对于求到隋国,这一个使臣心中也是恐惧的。 毕竟隋与他高句丽有着很大的仇怨,三次征伐之仇,三次让隋铩羽而归之仇,而这三次征伐的根本就是因为高句丽屡屡犯边,不尊皇道。 番邦外臣,参见大隋宗主国皇帝陛下。 高句丽使臣一入殿,直接跪下,显得极为卑微。 这一开口就将高句丽带入到了藩属国的地步。 你高句丽不是自称脱离我大隋,不再臣服吗? 如今怎么又自称藩属?杨广冷笑道。回皇上。 当初我高句丽之所以与大隋产生矛盾,一切都因为国师之故,从古至今,我高句丽都愿臣大隋,我王也是如此,愿永世向大隋称臣纳贡。使臣极为卑微的道。 笑话,可笑啊。 杨广冷笑着,轻蔑的看着这个使臣。 三次征伐苦果,如今国境内反王四起,或许切的引子都是因为高句丽为引子。 杨广又怎会被其三言两语说服。直接说出来意吧。 朕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杨广冷冷道。 我王恳求大隋出兵救我高句丽,消灭那犯我国秦军。 只要大隋愿意出兵相救,我高句丽愿意立下国契,永世臣服大隋,世世纳贡。 高句丽对着杨广叩首,极为卑微的恳求道。看他这卑微的样子,显然,如今的高句丽已经逼到了绝路了,要不然他们根本不会到隋国来求救。 不过。 这样子也让朝堂上的隋国臣子都有着一种扬眉吐气的既视感。 你高句丽是在与朕说笑吗? 要亡国了,如今求着朕出兵,当初未曾亡国时,是如何犯我大隋边境,杀我大隋子民的? 如今。 朕只送你两个字,报应。来人,给朕轰出去。 朕,要看着他高句丽覆灭。杨广冷笑着喝道。 几个禁军立刻冲入了大殿,直接将这高句丽使臣架了起来。 皇上。 我高句丽与大隋相连,如果我高句丽被这秦灭了,下一个肯定就是大隋遭遇进攻,皇上,唇亡齿寒啊。 高句丽使臣挣扎着说道。朕会怕吗? 杨广冷笑了一声,根本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而且说到底。 对于即将要灭高句丽的那势力,杨广心中非但没有担忧,反而是有着一种感激。 大隋经历了三次失败,如果高句丽还存在,那就真的太丢脸了。 高句丽亡,顺带着也将他隋国的耻辱给洗刷了。 力? 如今在高句丽国境攻伐的究竟是哪一路势是突厥,还是门阀? 杨广看着朝堂上的臣子问道。回皇上,从现在来看。 毗邻高句丽的李阀应该也没有能力再出兵,至于其他门阀,也没有理由去进攻一个高句丽。 而且根据探子禀告,这一支势力是忽然出现在高句丽国境,旗号为秦。 他们归属何方,哪一个势力,这些都不清楚。 一个臣子站出来禀告道。高句丽,无需担心了。 传朕旨意,将布防在高句丽边境的大军全部撤退。杨广当即下旨。 皇上。 大军撤退。 那毗邻疆域难道不要了? 一个文臣站出来,顿时不解的道。 传朕旨意,那些疆域就交给李阀去掌控吧,李阀也为大隋的臣属,他们替大隋牧守边境也是职责所在。杨广平静的道,但心底却是浮起冷意。 历史记载。 杨广是一个无道昏君,但从此刻来看,他的心思深层,又哪里像是一个昏君。 驱虎吞狼之策,直接被他以大义运用了。 而且李阀就算知道了也无可奈何,毕竟李阀居于北境,与高句丽和突厥相邻,隋国撤军,他们也只能坐视,不可能将驻地转移。 皇上。 如今我李阀正在与宇文阀交战,并没有多余兵力镇守边境,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一个李阀所属的朝臣立刻站出来反对。臣以为可行。 李阀乃是大隋臣属,理当为大隋效力。一个宇文阀所属立刻附和。 臣附议。 宇文成都也立刻附和道。朕意已决。 传旨靠山王,撤军。 杨广自然明白这旨意能带来什么,不听朝臣之言,直接一锤定音。 皇上圣明。 朝廷上许多朝臣直接附和道,只有李阀的人脸色铁青。 杨广这是给他们挖了一个大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