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门派的两千年_第三章 何谓兵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何谓兵仙 (第1/1页)

    韩信拜将后以自己的才华说服了刘邦,刘邦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八月,汉王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顺着故道县返回关中,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县迎击汉军,章邯的军队被打败,退兵逃走;在好畤县停下来再战,又被打败,逃到废丘县。刘邦于是平定了雍地。刘邦向东挺进咸阳,率军在废丘包围章邯,并派遣将领们去夺取土地,平定了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派将军薛欧、王吸带兵出武关,借着王陵兵驻南阳郡,到沛县去接刘太公、吕雉。楚王项羽听说后,派兵在阳夏县阻截,汉军不能前进。楚又封原吴县的县令郑昌为韩王,让他抵挡汉军。

    汉二年(前205年),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降汉。汉军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刘邦因此得以统制五路诸侯的兵马,共计五十六万人,东出讨伐西楚,四月,攻入彭城,其后汉军被项羽回师大败而还。韩信再次收集溃散的人马与刘邦在荥阳会合,又在京邑、索邑之间摧垮了楚军,因为这个缘故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刘邦兵败彭城之时(睢水之战),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给母亲探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刘邦派郦食其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韩信大胜,俘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韩信派人请示刘邦说:“请增兵三万人,臣打算往北方攻取燕国、赵国,向东攻打齐国,往南断绝楚国的粮道,再向西和大王在荥阳会合。”刘邦于是增补三万人给韩信,派张耳和韩信一起,进兵攻打赵国和代国。井陉之战后破赵灭代。

    而后说服燕国,潍水之战之战后夺取齐地。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但韩信并不是像刘邦说的那样,他只是单纯的为了稳定。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龙且战死,项羽非常恐慌,派武涉去规劝韩信说:“汉王落在项王手上多次,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进攻项王,这种人不可信任。刘、项争夺天下,胜败在您。您站右,汉王胜,站左,项王胜。项王今天死,明天就是您。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何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韩信谢绝道:“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脱衣给我穿,分食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信我,我背叛他是不对的,哪怕是死我也不变心,请替我辞谢项王美意。”

    武涉走后,蒯彻知道天下关键在韩信手中,便以相术劝道:“您的面相,不过封侯,且危不可安。您的背相,显贵不可言。”韩信说:“这话什么意思呢?”蒯彻说:“楚人起兵彭城,攻至荥阳,却兵困京、索,被阻成皋。汉王统兵数十万,凭巩、洛险要,却兵败荥阳,兵伤成皋,只能逃到宛县、叶县之间,这就叫智勇俱困。如今,不如让楚、汉同时存在下去,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的贤圣以及强大的军队,迫使燕、赵屈从,为天下百姓请命,割大弱强,以立诸侯,便可以使天下归服于齐。”

    韩信说:“汉王把他坐的车子给我坐,他穿的衣裳给我穿,他吃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怎能见利背义呢!”

    蒯彻说:“陈馀、张耳本为刎颈之交,到头来,两人却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您和汉王的交情比得过这两人吗?大王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这叫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

    韩信说:“先生暂且休息吧,我会考虑的。”

    数日后,蒯彻又说道:“听取别人的善意,就能预见事情发展,办事坚决是智者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韩信还是不忍叛汉,回答道功勋卓著,汉王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便谢绝了蒯彻。蒯彻规劝没被采纳,他以为自己能救当年在总坛见过一面的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可惜可惜为什么当年是汤伦那个人做了他的先生。蒯彻不会理解韩信的,在那几年的游历生涯里,韩信通过自己的感受就已经立下了自己的信念一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二是人多多少少还是要讲点道义的不管对方如何先做到自己讲道义,哪怕会死。

    最终韩信没有反叛汉王刘邦,但却也没有按照约定去与刘邦会师。

    垓下之战后刘邦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江苏邳县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