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不过如此! (第2/5页)
没想到眼前这年轻人,竟然手里有? 不过……是真是假,谁知道呢? 庄木申说道:“老九针之长针,现在流传不多,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 莫玉生正色说道:“我可证明,陈南有老九针长针的使用手法!” 庄木申看见莫玉生都说了这话了,信了七八分! 这个行业,是讲究名气的,名要是败了,这行业地位就没了。 莫玉生这样的老牌医生,自然知道规矩,不会那这个开玩笑。 庄木申继续说道;“也罢!” “可以,不过,我得补充一条……你要是输了,在我康筋堂门口磕三个头。” “要不然,别人还觉得我康筋堂随随便便阿猫阿狗都能来挑衅!” 此话一出,周围顿时哗然。 就连郑易复和莫玉生脸色也不好看了。 陈南却微不足道的点头应了下来:“好!” “我接了!” “如果你输了呢?” 庄木申目光淡然:“我不会输。” 陈南笑着说道:“如果输了,我来提条件吧!” “你要是输了,我也不要你你那康筋堂的手法技巧,我要你摘下这康筋堂的牌匾,任我处置,三年之内,不能挂牌!” “你敢不敢?” 陈南说话间,目光赫然如铁,面色严峻没有丝毫玩笑可言。 你庄木申做人不留情面。 那就不要怪我不给你面子。 磕头? 不需要。 陈南受不起这七十多岁的老人磕头。 但是,这牌匾,是康筋堂的脸。 而且是总部的牌匾。 这要是摘了,可就是真的丢了天大的人了。 庄木申的脸色终于变了:“竖子尔敢!” 陈南:“你怕了?” 庄木申沉声含着怒意说道:“来人,准备应战!” 说完,甩手就朝着里面走去。 这庄木申毕竟是几十年走来的人物,该讲的规矩,一点也不含糊。 莫玉生和郑易复看了一眼陈南,眼神里也多了几分郑重和担心。 这赌注,可就大了。 一个输了磕头离开。 一个输了要摘掉牌匾。 陈南站在原地,面色一喜。 【叮!恭喜您,庄木申对您的差评等级提升至:高级!】 这就高级了? 陈南忍不住笑了笑。 而此时,周围本来就有慕名而来寻医问诊的患者或者打听的家属,看见这样一番事情,顿时激动了起来。 “这是要干啥啊?” 一个老人说道:“这叫挑馆,老规矩的传统,以前的时候,有开武馆的,教打拳的,开门坐诊的,做典当的,摆摊看相算命的……等等,老九流啊……” “这些人,同行竞争的时候,为了不伤和气,为了不破坏行业规矩,为了不恶意竞争,这些老九流就制定了规矩,叫做挑馆!” “挑馆的人,要挑战对方擅长的东西,挑馆之前,要有规矩制定好了,输了赢了怎么办!” “还要有同行见证者!” “这就是挑馆!” “只是,这些年见得少了,几十年前,挑馆的可不在少数啊!” “津门,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江湖水很深,当时荣道、蓝道、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当时挑馆不在少数。” “也算是津门特有的时代!” “可惜,这些年见的少了……” 老爷子的话说完,周围一个个人顿时瞪大了眼睛,充满了期待。 甚至不少人已经拿出手机开始拍摄起来! 显然,对于看热闹这件事儿,大家都不嫌事儿大,而且对于这种有历史的古老挑战,还充满了期待。 不过,也有些人看出来了猫腻。 “哎?这个年轻人就是陈南啊,好年轻,不过……他的书写的很好啊,《陈南杂病心传》,我妈买了一本在看,我看了看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没想到他会这么年轻。 而且……庄老爷子都七十多岁了,成名已久,他陈南……能行吗?” “不行也得行啊!你是不知道啊……就是这本书,前段时间庄木申在网上批评了很多,说陈南水平不行,什么的……泥人尚有三分火性,这陈南能来,我倒是佩服几分,不管输了赢了,都是一个人物!” “话虽然这么说没错,但是……陈南太年轻了啊,才二十五岁,而且挑战的还是庄木申最擅长的筋骨医学……我觉得,根本没有希望啊!” “是啊……” …… …… 周围众人忍不住评论起来。 庄木申已经打定主意,要让陈南丢人。 既然如此,他直接让人摆在一楼大厅之内。 他要让陈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输的心服口服! 哼! 不知天高地厚! 这个时候,莫玉生笑着说道:“按规矩,你来找中间人吧!” “你该不会找一个偏袒你的吧?” 庄木申呵呵一笑:“区区一个娃娃,他……配吗?” 说完之后,庄木申随后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人的电话:“有人来挑馆,我请你做中间人。” 中间人,也叫见证人,准确点说,就是裁判。 这个裁判,需要双方都认可才行。 一般情况下,由被挑战者来找。 对方闻声,顿时沉默一下:“我现在过去。” 此时的津门中医药大学。 国医大师魏启刚挂了电话,看着眼前几个人,说道:“老程,你跟我出来一下,跟你说个事儿。” 程华锦看着老友如此慎重的模样,多了几分好奇,跟着出去了。 “怎么了?” 魏启刚叹了口气:“有人去康筋堂找庄木申挑馆!” “他邀请我去做中间人。” 程华锦顿时瞪大眼睛:“挑馆?” “有段时间没有遇到过了。” “谁挑馆?” 魏启刚皱眉:“一个年轻人,据说只有二十五岁,名叫陈南,我没怎么听过。” “你知道这个人吗?” 程华锦听见名字以后,顿时笑了出来:“知道!” “最近挺有名气的一个后辈。” “我没少听老黄说他。” “说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年轻人,天赋很好,年仅二十五岁,可能已经摸到了大师的门槛了!” “说不定,过几年就能叩门。” “你知道这一次的青年中医培训计划吧?” 魏启刚点了点头:“当然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