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4章:金殿面君 (第2/2页)
了吧。 但是朱允炆笑着道:“你可还记得与朕的约定?” 场面其实有些尴尬,田厚义诚惶诚恐,朱允炆倒是谈笑风生,而其他人,特别是文武官员都是一脸茫然,没想到皇帝与这小子早就认识。 倒是其他的一众学子,莫名的有些失落。 原来皇上认识他。 呵呵,那今年的金科状元,也就非他莫属了。 唉—— 在皇帝进殿之前,在场的所有学子,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状元及第,但是当皇帝与田厚义一番对话,所有人都觉得。 既然皇帝认识田厚义,而且好像皇帝还挺喜欢这小子。 状元是谁? 这还用问吗? 其他人的沮丧表情,朱允炆自然也看得见。 今天是殿试,不是叙旧的地方。 还是得干点正事儿。 于是他轻咳一声,旋即笑着道:“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投身帝王家,朕知道,你们都等着今日金榜题名。” 在这封建王朝时代,平凡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苦读诗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混得一官半职。 当然,那些有抱负的人,更是希望以此封侯拜相。 但是朱允炆笑着道:“你们的文章,朕都已经读过...”说着他故意顿了顿,然后满意的道:“都很不错,对于王朝的弊端和优势,也都基本说到了点子上。” “对于你们的建议,朕会认真思考,若是对我大明王朝有用,朕自然会大力推行。” 闻言,学子们莫名的有种受宠若惊。 他们原本以为,皇帝不一定会看他们的文章,或许只会在殿试的时候,随意问一些问题,然后回答的好的,自然就会成绩越好。 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皇帝居然看了他们之前的试卷。 今年的策论,就是让考生们指出王朝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自己的见解,给缺点提出改良建议。 朱允炆的确看过他们的试卷,昨天看了一个下午。 比如田厚义写的,就比较详细,他提到了好几点,其中有农业,他觉得现在大明朝农田不少,但是粮食的产量却不高。 正所谓一亩五担谷,一担谷十斗,一担谷一百三十斤,碾成米九十斤,这是后世一些记载写的,大致就是明清时期的亩产六百五十斤。 但是,朱允炆穿越过来已经一年多。 亩产六百五十斤? 呵呵,想多了,也不知道后世那些记载的人,是从那里找来的数据,去年水稻收获的时候,朱允炆曾问过主管农业的官员,得到的答案却是,江浙一带的水稻亩产,也只有两石而已,折合后世的斤两,应该是接近三百斤。 这是一个大问题啊,作为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至关重要,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一旦遇到灾荒年月,老百姓就得饿肚子。 太祖皇帝当年为啥造反? 就是因为饿的,饿得没办法了,他不造反就得死人。 他晚年经常提及此事,他说要是当年但凡有口饭吃,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造反的朱元璋,只会有一个农民朱重八。 田厚义提到了这一点,他的建议是鼓励百姓垦荒,想要粮食增产,那就多种。 其他人也提到了很多建议,虽然很多建议都不够全面,但至少说明,他们的确开动了脑筋,确实有用心去琢磨过。 就在学子们庆幸自己的文章,被皇帝看过而激动时,朱允炆却又淡淡的说道:“以往殿试,都是朕提问,你们来作答,然后朕根据你们的回答,来决定成绩。” “今年!”朱允炆说着,故意停顿下来,然后看向大殿上的二十名学子,笑着道:“今年改改规矩,朕今天就不问了。” “” 所以人顿时愣住,心说陛下您这是什么意思? ...... ......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武锻大明更新,第84章:金殿面君免费阅读。http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