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钦宗让位徽宗崩 (第1/1页)
郑望之面露难色,“此事说来话长。” “那就长话短说。” 郑望之还是不想说,这个时候,他们两人已经没有知道原委的必要了。 宋朝的开国皇帝都没死的明明白白的,何况赵佶赵恒呢? 郑望之摇头,另开话头,“康王殿下做了这样的事情,但是却于心不安,认为这件事实属僭越之举。现在康王殿下正在军中,军民一起拥护劝告康王殿下,可是康王殿下还是不敢回到汴梁来。所以望之如今过来,是为康王殿下求情。” 赵恒听了,自然生气,上去就要踹郑望之。 “造反在前,逼宫在后,居然还好意思说自己僭越了,不敢回到汴梁来。” “虚伪!” “恶心!” 赵恒在殿内咆哮着,郑望之听了,也就不再废话,他挥挥手,两个力士便上前来了。 三个使臣也围了过来。 可是让众人讶异的是,郑望之却又在这个时候,猛地跪倒在宋钦宗面前,“请官家下诏,让位于康王殿下吧。” 赵佶听了,自然黑着脸。 但是直到此时,他都没有想明白,赵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居然煽动了这么多人跟随他。 赵恒千算万算没想到,自己居然被赵构摆了一道。 他还以为他真的就此离开了汴梁,打算做个庶人呢。 赵佶听了,自然高兴,“我正有此意。九哥儿深明大义,心存正气,一心想着要锄jianian,护卫大宋。我这就废了恒哥儿,立九哥儿为帝。” 赵恒听了赵佶的话,自然哭笑不得。 到了这种情况下,赵恒已经非常冷静。 他狠狠的甩了袖子,然后站起来对着赵佶就是一顿嘲讽,“爹爹还是不要再装腔作势了,赵构既然敢围城造反,又怎么会放过你。” 赵佶却不这么想,他可是赵构的亲生父亲。 郑望之毕竟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见到二人喋喋不休,想起康王今日的说辞,他便又给自己打了气。 赵恒看着毒酒,慢慢的走了过去,当着众人的面,他自己给自己斟酒。 这可把赵佶给吓坏了。 这小子平日里就好逞英雄,去死也这么积极? 可是郑望之见了,却为赵恒感到惋惜和悲悯。 毕竟,赵恒他曾经想过要让大宋变好,只是他没有能力。 赵恒摇了摇毒酒,却停了下来,他问郑望之,“我九哥儿是几时有造反之心的?为何我一直不知。” 郑望之不答。 赵恒又问,“你们为什么都愿意追随他,而不是效忠我呢?他到底比我强在哪里?” 说这个,郑望之可就愿意了。 “其一,临危受命,愿意为了给大宋争取时间,康王亲去金人大营议和,期间不卑不亢,未失我宋人风度,有万夫不当之勇,我等看在眼里。其二,金军虽撤,康王不以为喜,有远谋,为万民做想。于众人面前发誓,大宋和金势不两立。此举合乎民心。” “抗金!”赵恒听了,居然哈哈大笑起来,“九哥啊九哥,你是真的……真丈夫!” 话说着,赵恒腿一软,竟然坐倒,他当即泪流满面。 “我今日一死,是为了成全他赵构!好个九哥啊!居然做了我做梦都想做,但是却一直不敢做的事情!他居然真的把那些jianian臣一个个全部抓起来了。” 赵恒说罢,一面泪流不止,一面嘴角却露出欣慰的笑。 “行营使,临死之前,我要你帮我做件事。” “官家明说便是。” “替我给九哥儿传个话。” 郑望之一顿,“一定转达。” “你告诉他,我赵恒今日被他逼死,一点也不怨恨于他。恰恰相反,我是为他而死的。在我死之前,我要亲笔为他写下让位诏书。” 说着,赵恒便持着毒酒,走到桌案前,在空白的诏书上写下了传位诏书。 他龙飞凤舞,笔落之后,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随后他把诏书和传国玉玺一起放在了锦盒里,亲自端了过来递给郑望之。 赵佶在一旁看着,一双眼睛瞪得老大,他才觉得,原来他这个长子不仅仅是懦无能单纯,更是个傻子。 而郑望之和其他使臣看到这一幕,一时间心中都感慨万千。 郑望之在惊讶中接过锦盒,而赵恒再起端起他的毒酒,他微笑着道,“好好保护九哥儿。告诉他,既然要抗金,那就不惜一切代价。我赵恒无能,今生做不成这样的事情,是我一生之悲。不过如果这皇帝如果是他来做,我却心甘情愿。” “我知道,他从小就喜欢和我比较,但是他一直没有这个胆量,和我斗和我争。以前我总爱嘲笑他有心无胆。可是没想到,原来这个真正胆小的人,是我……” 说罢,赵恒再也不犹豫,一口气将毒酒饮罢。 片刻过后,赵恒便倒在了地上抽搐,口中吐着白沫…… 众使臣见到这种场面,自然忍不住,泪如雨下…… 赵佶见状,丝毫不痛心。他现在琢磨的是,赵构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那么自己总该活下来了。 “官家已经崩了,我也不怪罪九哥儿,你们快快请他回来登基吧。” 临行前,李纲曾单独对郑望之说过,比起官家,太上皇才是更难缠的人。 二帝不可并立,否则到时候又要为权势争斗不休。 一不做,二不休…… 郑望之亲自把三尺白绫递给了赵佶。 赵佶看着三尺丝滑白绫,吓得一眼大一眼小。 “我可是太上皇啊。” “请吧。” ———— 靖康元年二月二十三日。 宋钦宗深知自己临时罢将,为筹备赔款大肆搜刮城内百姓,大义有亏,让位于康王赵构。 宋徽宗赵佶,亦于二月二十三日崩。 郑望之办完了差事,骑着骏马就去找康王。 此时此刻,嬴政正坐在军营之中,左面立着种师道,右面则是李纲。 郑望之举着诏书和玉玺而来,众人见了,一个个都欢欣雀跃。 现在陪在嬴政身边的,都是主战派,他们迫不及待就要拥立康王即位,以完成抗金大业,收复山河。 (未完待续……) 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