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学生运动,嬴政被释 (第1/1页)
次日,割地求和,罢免种师道、李纲二人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宋徽宗年轻时就做了许多风流韵事,望之不似人君。 凡此种种,早就让汴梁百万人都寒了心,如今面对金人的围困,宋人在城中战战兢兢,惊慌恐惧不断。而这件事成了最后的导火索,彻底激怒群众。 一些爱国志士再也无法忍受当朝统治集团的脑残决定。 于是,在靖康元年的二月五日,宋人都城汴梁被围了一个月之后。 太学生陈东率领千余诸生伏阙上书,军民不期而至者数万人。(一说十余万,似乎略有夸张。) 这一日,太宰李邦彦连家门都不敢出,唯恐那群人暴乱把他给宰了。 汴梁城里,从来没有这么混乱过,也从来没有这么万众一心过。 军民在学生的带领下,一起来到大宋宫门前上书。 宋徽宗本在福宁殿养神,听到外面熙熙攘攘的叫喊,吓得以为是金人打进来了。 慌慌张张丢下冠冕就要往外遁,结果来到宫殿台阶上向下一眺望,结果熙熙攘攘一群五颜六色的蚂蚁拥挤堵在城墙下。 从皇宫向外看去,汴梁城的主道上竟然挤满了人。 其声犹如鼎沸。 熙熙攘攘,宋徽宗赵佶一辈子都没看见过这场面。 他吓坏了。 “速速去传太宰李邦彦。” 而此时,赵恒自然也早就收到了消息,此时此刻,他正在扶额头痛。 这个时候,他的脑海里忽的浮现出赵构的模样。 当日他就说过类似的话。 “官家肯议和,可东京百万人口不答应。” 这个时候,赵恒忽的有了力量。 他感到其实身边是有很多人支持自己的真实想法的。 而赵构本人,也确实有点东西。虽然他有威胁自己皇位的能力,可是他在这件事上,想法却是和自己一样的。 虽然他们两个是争夺皇位的对手,但是赵恒一向知道,赵构和他一样,都讨厌他们的薄情寡义的父亲。 赵恒定下心神,确定了自己不是势单力薄,胆子也跟着壮了起来。 他要做个好皇帝,他要把金人都赶跑! 趁着这个机会,他要除掉李邦彦这些围在赵徽宗身边的jianian臣。 宫门外,千余儒生聚齐,万人请愿。 人群排山倒海般涌来,像是奔涌的潮浪,猛猛的冲击着腐朽的大宋皇室。 “罢黜李邦彦!” “复用李尚书、种将军——”(李纲) “反对割地乞和!” 汴梁城里,皇宫门前已经被挤满了人,剩下的都站在城中高楼上,摇旗呐喊助威,更有甚者,擂鼓助威。 东京人把压抑已久的情绪都借此机会宣泄出来,有识之士纷纷反对。 是非黑白,善恶忠jianian,汉人心里自己有数。 一时间汴梁城里,原本热闹非凡的花街柳巷冷冷清清,城楼前却挤满了人。 有些在汴梁城住了一辈子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金人尚且在外,城内锣鼓喧天,喧吼不断,吓得金人不敢乱动。 驻守在城门下的左副元帅完颜宗翰虽然不知道城内发生了什么,但是他听着响动,觉得城内形势很严峻。 不明觉厉…… 于是他命令大军悄悄后退三里地,又派间谍潜入汴梁城,打听具体的情况、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人之谔谔。如今千人齐齐谔谔,这种起义状态维持了足足三天,宋钦宗原先派出去镇压的士兵,到了最后倒戈相向,跟着他们为种师道、李纲求情。 求和派、投降派,见到这种阵仗,一个个都如缩头乌龟躲了起来。 宋徽宗三次传召李邦彦,可是他都推辞无法前来。 气的赵佶直跺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伏阙上书,是太学生率领引发的。 史家称:这是一次永垂史册的学生运动,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总是学生最少估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民请命,成为民族的脊梁。 宋钦宗自知大义有愧,如今汴梁城里的局面若是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内乱再起。 于是,靖康元年的二月八日,宋钦宗宣布李纲、种师道复职,并且让李纲出面安抚学生,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二月八日时,金人大营,完颜宗望正在抱着美人喝酒,忽的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报——” “元帅!出大事了!” 完颜宗望斥退帐内的无关人等,厉色疾目,张口斥曰:“汴梁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何完颜宗翰退兵三里。” “启禀右元帅,汴梁城里太学生伏阙上书,逼宋朝皇帝复用李纲、种师道,而且,宋钦宗在他们的要求下,已经放弃了各地求和的想法。” 完颜宗望听了,手中的酒杯当即掉了下来,只是有毡毯铺就,所以没有摔碎。 “坏了!” 完颜宗望这就召集部众将领商讨对策,金人一致认为: “看来,宋人中的主战派已经占了上风,而我们的大军已经久屯坚城之下,宋人勤王兵又在外围聚集。如果我军继续围攻,那么将处于内外夹攻的危险境地。” “说的是,就怕三镇没拿到,我们自己还折了进去。汉人有句老话。赔了夫人又折兵,我们可不能这样。” 但是完颜宗望却道,“费了这么大劲,一路攻城略打到汴梁城门口,但是现在我们却要我们无功而返。我不甘心,将士们更加不甘心。” “元帅,战机瞬息万变啊,还请元帅快些做决定。否则等到宋朝的太上皇也改变主意,倒时候宋人真的和我们开战,咋们就要被包围了。” 完颜宗望皱了皱眉,一咬牙,“既然如此,那就派使臣告诉宋朝的皇帝,地我们不要了,劫营的事情我们也不追究,宋朝的宰相还有那个讨人厌的康王也一并送还给宋人。只是,我们要金、银、绢各一千万,马、驴、骡各一万头。” 这个天价的赔偿,金人听了都觉得夸张。 “这样高的赔偿,宋人未必愿意。” 完颜宗望却道,“宋人做生意,喜欢讨价还价。我们要先给他们一个高价,随后再减。你们认为呢?” “一切听右元帅的。” 此时的嬴政,尚且在反观察金人。 他穿着黑色的汉人袍子,毡帽上落了浅浅的积雪,太阳一出来,立刻化成水珠。 嬴政坐在帐篷里,打量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嬴政发现,金军之中有不少汉人,这些汉人很仰仗依赖金人,但是女真族人并不肯信任他们,他们紧紧的把控着高层,唯恐汉人掌握权力。 这是机会—— 嬴政眸中熠熠生光。 宰相张邦昌见到赵构如此,虽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心里无比佩服。 所谓的帝王之相,也不过如此。 只是此时,他虽然对赵构有好感,但是朝中有宋徽宗与宋钦宗,他还不敢生出其他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