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安排后事(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第1/1页)
第二日,嬴政就和丞相张邦昌二人一同前去金军大营。 时间紧迫,不得不这样。 临行前,韦贵妃已经卧在病榻上起不了床,嬴政知道和她告别肯定要弄得生离死别似的。 嬴政本就也不乐见这种哭哭啼啼的场面。 他什么东西都不想带,甚至连贴身太监徐贾都不要了。 “殿下,让小人跟着去吧。” “日前问你话你不回答,让你留在殿里你去求情,未免太不中用。现在,我让你留在汴梁,你也不肯。莫非是觉得我康王无能,你想着自己做主。” “奴婢冤枉啊。”徐贾说着,清鼻涕溜了出来,嬴政有重度洁癖,看到徐贾眼睛发红发肿,现在又流鼻涕,脏兮兮的,当即连连后退两步。 “看看你,成何体统。” 徐贾不争气,眼泪直掉。 “殿下这是嫌弃小人了,觉得小人无用,所以才要把小人独自留在宫里。” “你这个内侍,本事不多,一肚子委屈和牢sao。让你留在宫里,是让你照顾好韦贵妃。” 徐贾抬起泪眼来看着嬴政,“奴婢唯恐殿下一去不回。” 嬴政双眼咪成一条细缝,“你倒是想法挺多。若是我一去不回,你留在这宫里,不也是可以捡一条命吗。” “小人不敢有这样的想法。小人一日是殿下的内侍,那就一辈子跟着殿下。如今殿下要走,旁的力士都可以跟着去,独独留我在这里,奴婢心里不安啊。” “娘们唧唧的,好似离了我,你就活不了了。” 嬴政看着徐贾,他不过年纪比自己大个五岁,没想到这么没主见。 嬴政屏退左右,单独和徐贾讲话,“国家局势你懂么?” 靖康之变马上就要发生了,如果不想被金人打包带走,就必须要逃。 徐贾摇摇头。 “那你应该知道,如今金人正在攻打汴梁吧。” “这个谁都知道啊。连宰相蔡京都跑了,您又何必这个时候出头呢?” “因为我是康王。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事情需要有人来做。为了保全我大宋,暂时议和是必要的。” “恕奴婢直言,殿下您有大志,反而惹了当今官家不喜。殿下此番说是去议和,实际上不过是官家临时找的挡箭牌罢了。若是情况危机,他们很可能还会作出对殿下不利的事情。到时候,殿下您就夹在宋金之间,两边都对殿下不利啊。” 嬴政听了,难得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你说的不错,不过,我这一次去,是为了我自己。我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那就是贵妃在宫中无人照顾。我要你想办法带着贵妃出宫暂住。” “出宫?” “对。” 徐贾顿时会意。蔡京逃跑,不仅仅是个例,如今宫中许多人都想着要夜缒出城。 “殿下的意思,是让我带着贵妃离开汴梁?” “有些事,知道就行,用不着说出来。” “可是若是被发现……” “办法你们自己想,总之,尽快离开汴梁,去别的地方。如果你能护送贵妃活着离开汴梁,我会赏你……你们太监不是担心无后吗,我会找人过继做你的儿子。” 打蛇打七寸。 徐贾听着这话,激动的泪水流了下来。 “谢殿下。” “此事,你知我知。这些年我有的俸禄,虽然没有攒下多少,但是里面的金银玉器,你可以想着法子先变卖了。” “可是殿下,能逃往哪里去呢。” “去临安。暂避半年,等到事情有了转机,到时候再回来。” 徐贾还是不敢,这要是被抓到,他怕是要被打断腿。离了主子,他们这些人脸街边的狗都不如。 “这是唯一一次机会。你可要想清楚。金人围城,只有我去了金人大营,他们才会撤军。只要一撤军,你们的机会就来了。” 嬴政的目光一向严厉且坚定,如此郑重其事的跟徐贾讲道理,也是头一次。 外面还是雨雪交加,灯火影影绰绰摇摆个不停。 徐贾硬着头皮道,“奴婢答应殿下。” “去了临安,不到我回来找你们,不要声张。” 徐贾自己心里没底,他还得酝酿,就怕韦贵妃不肯跟着他走。 “那殿下,您这一去,是不是就不回来了?” “如果我回不来了,那就说明大宋完了。你觉得大宋会亡吗?” 徐贾摇摇头,不答话。 两人陷入沉默。 “我可是,把我最重要的人,交托给你了。” “殿下说了这么多,奴婢也明白殿下的意思了。其实殿下是想孤身前去金人大营,给大宋制造机会,也给贵妃一个离开汴梁的机会。殿下舍身成仁,奴婢记在心里。此次南去,一定向佛祖求情,祈求殿下平安归来。” 啰啰嗦嗦的,嬴政对徐贾有些无奈,但是只有这种人才值得托付这样的大事。 “知道怎么带贵妃离开吗?” “等金军一撤,我们就走。” “还有呢?” “还有……” “跟着商队走,记得换衣服。我明日就要走,宫中又戒严,去了临安,找闹市落脚,不要躲在偏僻人家。” “殿下,您知道知道的这么多啊。” “我以前微服出行的次数多了去了。” 在咸阳时,嬴政经常微服出巡。只是史官记载下来的实际次数很少。 次日,嬴政就坐上了马车,和他同行的,还有当朝的宰相——张邦昌。 这老年人皱着眉头,耷拉着脸。 他也是被坑来的啊…… 城门一开,门外甲光闪烁,一千年过去,兵器越发锋利,这些人都已经不用弩机和长剑,改用了强戟,大刀。 浩浩汤汤的金人大军就在自己眼前,拥挤在城门前,就像是密密麻麻的蚂蚁。 方阵排的整整齐齐,将士们锐气冲天,嬴政看了微微皱眉。 他坐在马车里,仔细端详着身边这些将士,却发现他们中有人一个个面如土色,神情倦怠。 金军一路南下,没有停歇,其中夹杂的汉人也本来就处在底层,待遇不好,连日奔袭,自然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正是宋军反击的时候…… 只需要里应外合,就能达到效果。 东京城中百万人,足以一战,但是要想吃掉金人大军,却缺少外军接应。那就是外援有问题,驻外的将领没办法支援,或者不愿意支援。 在赵构的皇帝剧本里,这个赵恒也没安好心,估计这小子一直想着等自己北上,金人撤军,随后再捅金人的屁股。 不带这么玩的。 难怪赵恒把汴梁城玩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