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转换门庭 (第2/2页)
才只是初闻消息的惊慌失措,现在稳定下来开始思考如何应对! 田仰说道: 刘孔昭就是cao江总督,他摇头道: 田仰点点头,又说道: 这次换阮大铖摇头了: 刘孔昭想了想说道: 阮大铖想了想也只有这么办了,他补充道:「让黄得功去太平府,扬州让给高杰,他的骑兵最强,应该能守住 北大门!还有刘良佐去凤阳,刘泽清去徐州!」 江北四镇是南明朝廷的北方屏障,但四人之间关系并不好,黄得功与高杰甚至为了争夺扬州打过仗,最后皇帝下令让高杰去了徐州,将扬州让给了黄得功,这才避免了内讧。 原本江北四镇的驻防地很完美,高杰骑兵战斗力最强,所以驻扎徐州,利用平坦的地势狙击清军,黄得功的军队虽然最少,但战斗力最强,留在扬州最为第二道屏障。刘泽清刘良佐二人军队最多,但战斗力一般,所以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山东策应两翼。 可是现在为了防备上游的左良玉,将完美的战略部署完全打乱,正面战场变成了高杰单独面对清军,如果高杰能打赢北方来的清军倒没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清军从河南过来,马上战斗力稍弱的刘良佐就成了一线,而在后面的高杰想要救援就要跨过两淮之间的各条河流,这让以骑兵为主的高杰实在发挥不出全力。 后来清军进攻的道路也正是如此,多铎从潼关出来,沿着黄河进入河南,刘良佐根本一仗没打就投降了清军。而这时候高杰部下偏偏闹起了兵变,高杰被人杀了,他手下群龙无首那是清军的对手,兵败如山倒连带刘泽清也投降了清军。四镇最后只剩下独木难支的黄得功,就算黄狗子再能打也弥补不了数量的劣势,最后黄得功也只能自杀殉国。 可以说侯方域这一手引起了连锁反应,南明的灭亡侯方域引左良玉清君侧就算不是主要原因,但也是一个次要原因,所以后人骂他倒没什么错。 田仰听阮大铖这么安排,接着补充道: 其实东林党与阉党做的都对,不管谁执政,都必须要集中全力才能对付满清或者流寇,可是偏偏这两方谁都不能收拾掉谁,这样互相争斗的后果就是目前这个状况。 阮大铖听田仰这么说,叹了口气说道: 阮大铖说的也是现实问题,如果单论打闷棍下黑手,阉党这帮家伙还真不是东林党的对手,如果能行的话崇祯年间就行了,那能被东林党压制了十多年。 赵福祥在边上听得有趣,听到阮大铖不知如何下手,赶紧说道: 阮大铖三人刚才心思都在左良玉身上,忘了赵福祥还在这里,现在听赵福祥说话才想起还有一个大活人,阮大铖问道: 赵福祥说道: 赵福祥的话让阮大铖眼前一亮,说道: 赵福祥的毒计让阮大铖直嘬牙花子,他作为东林党的叛徒与东林党斗了一辈子,基本上什么计策都用过,但这种下三路的招式还第一次用。这种招式兴许对阉党这帮道德败类没啥作用,但对东林党绝对是个杀招,毕竟东林党那些人一个个自认为是高风亮节、绝德至行、克己奉公、刚正不阿的道德圣人,如果被世人发现这帮家伙暗地里却是一个败类,真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赵福祥并不比阮大铖他们聪明多少,甚至官场经验还远远不如这三人,但赵福祥 得益于后世发达的网络,看到了官场那些种种丑态。比如漂亮国选举大统领的时候,川建*国找了几个不同肤色的小孩,让他们叫克林*顿爸爸,而希拉里也找了几个老太太,说川建*国三十年前与他们有过亲密接触,种种下流手段让赵福祥真是叹为观止,所以今天能快速的想到这种下三路的毒计,对赵福祥来说真是小场面! 阮大铖对赵福祥十分满意,他点头笑道: 如果抛开人品不说,阮大铖的文学功底可半点不次于钱谦益,只是底子太臭,所以学生也不多,不过就这样能收赵福祥当学生也是破例了,赵福祥赶紧跪地磕头,行了拜师礼,算是败类拜了败类为师,败类到家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