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4章 确立  (第1/1页)
    东宫大量的人都安置在经籍库,而八宝库又与之紧紧挨着。    而作为传染病,人员越是集中,感染的风险也越大!    而武英殿这么一大片地方,却只安置了朱允熥一人。    在生死面前,二人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高低,一眼可见!    生死永远是最能够考验人最深处的。    就好像保大还是保小,就好像救老妈还是救媳妇儿,只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才能够显现出来……    太平无事的时候,如果非让做选择,那就是没事找抽了!    这个时候巴掌要坚决呼上去!    千万别客气!    朱允熥宽慰说道,“兄长吉人自有天相,这小小的天花必然不能奈何兄长,还行皇爷爷安心。”    “唉,但愿吧……”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道。    朱允熥从朱元璋的手中,把自己的手抽了出来,又有些担忧的说道:“皇爷爷,您不该来见我的,万一孙儿也染上了天花,岂不是……”    要知道当时朱元璋并不知道自己没有染上天花,他就已经亲自出了宫门,想要面见自己了。    见了自己之后,又赶紧亲手试温,又一直拉着自己到了武英殿。    说到这里朱允熥心中非常感动,朱元璋因为担心自己可是把他自己的性命安危都放在一边了!    而一旦自己感染天花,再传到他身上,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此刻,朱允熥感受到了朱元璋对自己满满的爱意。    这个老头……还是蛮好的嘛。    作为一个性格要强的老人家,朱元璋拍了拍朱允熥,并没有说什么温馨体贴的话语,可心中的那份关爱已经悄然流露了。    朱元璋抓住自己孙儿的手,眼神之中满含希冀的说道:“允熥,现在可不能疏忽大意呀……咱已经决定了,要立你做太孙了,你可得好好的,不能有事啊……”    听到这话朱允熥才送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也才放了下来。    按住内心的激动,朱允熥行礼说道:“多谢皇爷爷!”    太孙之位,终于要落袋为安了。    朱允熥问道:“皇爷爷,你为何突然由此决定啊?”    朱元璋回答说道:“不是突然的决定,是咱早就已经想好了,只不过有些顾虑,没有对你直说罢了……”    要知道现在的朱元璋,心里真的有些软下来了。    自己的长子朱标死了,现在天花又在东宫发现,如果是朱允炆那孩子倒罢了。    一来他不是朱元璋所选定的继承人,二来他这段时间也没有在东宫居住,染上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他擅自回到东宫去见吕氏,还有和宫女小翠的接触,也只是意外,    应该不会染上吧。    可朱允熥几乎天天都住在东宫啊!    而且太子妃吕氏还特意请他前去叙话,那时候小翠也在旁边。    所以染上天花的几率太大了!    如果朱允熥再染上天花,如果因此丧命,当真是太悲哀了……    “你哥哥哪里都好,谨守礼法,行事公允,性格也好,当真是一个谦谦君子……”    朱元璋看了一下眼前的孙儿,接着又说道:“可你就不一样了,你性格刚毅,做事霸道,还喜欢擅自做主,别人都得顺着你的意思,就连沐英和瞿能你都敢责罚,蓝玉的干儿子说杀就杀了,阴谋诡计,手段狠辣……”    “呃……皇爷爷,您确定是在说孙儿的长处?”朱允熥脸上有些不自然。    朱元璋没有理会他,又接着说道:“如果要是普通人,你兄长比你强,人缘儿比你要好得多……可是作为大明的皇帝他就不行了!”    “居上位者,就需要独断专行,就需要霸道!如果人云亦云,如果不引人非议,只想着成为百官们口中的好皇帝,那就是把天下黎明百姓至于水深火热之中!”    朱元璋又教训说道:“你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被底下的人牵着鼻子走!你是君他们是臣!”    “孙儿谨记,多谢皇爷爷教诲。”朱允熥谦逊的说道。    通过对比之后朱元璋才发现,自己的这位孙儿比他哥哥强太多了!    有时候人就怕比较。    朱元璋又说道:“告诉你这些是让你别多想,好好的在这里呆着,哪儿也不许去!扛过去这次天花,你就是太孙!”    “皇爷爷,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再冒险了,你真要有点什么事,大明和朝廷该怎么办啊……”朱允熥关心的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咱明白,这也是怕你出事,这才紧张的,别人还不值得咱那么做!”    好吧,朱元璋永远那么霸气!    朱允熥想了想后世防止疾病的方法,说道:“皇爷爷,这天花最忌讳多人在一处,不如就将东宫的人分别隔开到不同的房间,不许他们互相接触。”    “另外,所使用的东西也都要用喷洒,所有的人也都要用面巾捂上口鼻……”    对于面巾,朱元璋和这个时代的人并不陌生。    早在一二七五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所撰的《东方见闻录》中就有中国人使用口罩的记载。    “那些伺候皇帝饮食的人,口与鼻子一律蒙上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薄巾,使他们所发出的气息不至于传到皇帝的食物上。”    这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薄巾”,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口罩。    不过那个时候之所以戴上面巾,就是为了卫生。    这就相当于是现在的口罩了!    要知道中国的“口罩”可是很早就有雏形了。    例如,《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古代人们对于能够散发出来难闻味道的东西,都会掩住鼻子,为了方便起见,也会用丝巾遮住口鼻。    当然了,那个时候并不成形的。    不过口罩用于瘟疫其实老早就有了,不过那个时候不是为了防病毒,而是为了隔绝难闻的气味。    因为古代毕竟生活水平有限,许多人很长时间都不会洗澡,尤其是在冬季。    再加上衣物不多,更不会勤加换洗衣物。    而且感染瘟疫的人身上溃烂流脓,恶臭难当,气息实在不好闻,所以才有了“口罩”的运用。    只不过并未形成规矩罢了。    听了朱允熥的话,朱元璋便立即吩咐下去,按照朱允熥的话来做。    既然朱元璋要立朱允熥做太孙,就会充分尊重他的意见。    在朱元璋的一声命令之下,整个东宫所有的皇孙和郡主都在锦衣卫严密的看守之下,由宫女和太医检查每个人的身体状况。    如果没事,就要乘坐四周密封的马车,转移到经籍库。    而宫女和太监坐在锦衣卫的押送之下,全部出宫,安置在半山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