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物价局很有必要  (第1/2页)
    朱见济对着马冲吩咐了一句,“明天给孤安排下去皇庄的行程,孤要亲自见见这位老妇人!”    马冲应诺。    随后有幸被太子翻阅检查的,是车马行的账本。    如今的四轮子在直隶一带也算流行了,除了上面的确鼓励的原因外,也因为新式马车坐起来更舒坦,震动更少,空间也大,所以有些注重实用性的商户也开始购买起来。    只是不像某些官老爷一样有所图谋,他们订购的只是最便宜朴实的那种,有利于他们拉货而已。    而这些人,属于京城生物圈里的中等阶级,也是商税的主要征收对象。    朱见济让卢忠调查过他们对商税征收的看法。    这些人起先是不愿意的,可官方命令无法违背,而且免除半年入门落地杂税的诱惑也动人——    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只按照纸面规定纳税,那么每月的三十税一只是比新法推行前的各种花销贵了一点点。    更何况地方上收税,他可能给你按规定来吗?    地方上的官吏口气大点,简直恨不得把人皮给扒了!    做生意也讲究时效性,如果地方上故意刁难,那商人们为了回本,也得忍痛割rou喂给官老爷。    现在只要按时缴税,就能免除这些繁杂的流程,避免一些问题,多出一些钱还是值得的。    何况被征税的商人们身家还算可以,他们在打完算盘后,也倾向于给中央交钱。    不过朱见济对此还不是很满意。    因为他查漏补缺了一下,发现了一个漏洞。    虽然他派遣东宫最新培养出的会计们和户部相关人员亲自上门收账,可万一有人造假账本偷税漏税怎么办?    万一下面办事的跑过去拿小商贩充绩效怎么办?    市场经济的波动是非常迅速的,家资过百两的商户中,难免会有漏网之鱼,没有给国家做贡献。    而且市场商品定价不一,核算起来也比较麻烦。    朱见济觉得,他需要成立一个管理市场秩序的新组织——    明朝关于民间的市场管理是比较放松的,起因还是在开国之初,官方几乎垄断了各项生产上。    以至于到了眼下,调控市场价格的不是官方机构,而是所谓的牙行。    虽然牙行的开办都需要有官方凭证,可说到底也就相当于给朝廷找了个代理人,来管事的还是个人。    而随着民间商业的发展,管理制度的落后,也有很多私有牙行出现,慢慢脱离了官方控制。    市场的规矩成为大商人的私有物品。    朱见济觉得这样不行。    赚钱的买卖怎么能不掌握在朝廷手里呢?    再加上明朝不禁止官员涉及商业,也难怪明末会出现失控的东南财阀集团。    整个大明的市场,从开始到结束,都处在一种野蛮发展的状态。    服了!    于是朱见济又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将建立市场监控体制提上了日程。    唉,    当太子真不容易,    每天都要为了让大明发展的更好而奋斗。    搞得朱见济每天不得不多吃几碗饭,生怕自己小小年纪就亏空了身体。    ——————    第二天早朝,四川黄龙叛乱的首脑被压送京师。    这场叛乱三月份开始,四月份就结束了,在封建时代的消息传递速度下,让朱见济连担忧的心都来不及升起来。    因为在他于京城听说动乱消息的时候,地方上很可能已经搞定了乱党。    而那些叛乱头头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肯定死透了!    自古敢于破坏社会稳定的,不管起因如何,结果都不怎么美妙。    特别在君主专制的古代,你敢于挑战天子权威朝廷统治,那么凌迟都是小事。    朱见济心善,见不得这种事,所以让人别在京城里处决犯罪者,拉去郊外搞定。    成天“推出宣武门斩首”的,那也是皇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