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人间疾苦 (第2/2页)
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类的苦难。 什么贞观之治,国泰民安,历史书中所记载的都是骗人的。 常年的战乱给生存在这片土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现在都已经到了贞观九年,战乱已经结束十多年。 可李察所到之处尽是断墙残瓦的破败之地,老百姓依旧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里依旧吃不饱,穿不暖。 这是一个真正的老无可养,少无可依的时代。 前世十岁的孩子还在为了买一个玩具向mama撒娇的时候。 这里十岁的孩子已经完全撑起了一个家。 路过了无数的城镇,路过了无数的村庄。 碰到了无数为了一口吃的,向路人不停叩头的乞儿。 碰到了很多跪在地上,卖身丧亲的孝儿孝女。 也碰到了不少从野狗嘴里抢食物的孩子。 还有无数路边冻死,已经僵硬了却没人管的尸体。 太多的土地闲置,却没人种。 不是这里的人懒,而是真的种不过来。 尤其是走到河北之地后 方圆几十里都看不到一个人。 只有一片片荒田,在旷野里等着来人去耕种。 一座座孤村,在风中等着它们原来主人的回归。 当遇到一个从野狗嘴里抢吃的孩子,被野狗咬的遍体鳞伤,最后在李察怀里咽下最后一口气后。 李察再也忍不住了。抱着怀里骨瘦如柴的尸体,李察的心里异常的难受,对生活在大唐这个时代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怜悯。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扫他X的匈奴,呸!封他X的侯,呸!都是什么狗x的世道啊。” 在无人的荒野上,李察尽情的释放着自己心中的烦与怒。 李察心里很明白,造成现在这种人间疾苦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前朝末年的为争夺天下,连年战乱造成的。而这其中同样有着李元霸所在的陇右李家。 老天仿佛也理解李察的心情,突然间飘起了鹅毛大雪。 银絮飞天,琼瑶匝地,四下里都白茫茫的一片。 埋葬了那具可怜的小孩尸体。李察走了,在这漫天的风雪中。 走过河北,李察沿着道路一直往东北方向走去。 李察也不知道去哪,只知道心中有一股有股莫名的声音让他往东北方向走。 李察一路走着,一路观察着这大唐人的生活。 满脸的灰尘,衣衫褴褛。 代表富贵人家的一身绫罗绸缎,现在已经变成了布条了,但他也没有太在意。 直到有一天,李察停在了一个村子前,想找户人家,求点吃的。他已经有两天多没有吃东西了。 李察随便敲响了一家茅草屋的房门,开门的是一个白发老丈。 听到李察的请求后,老丈将李察迎进了屋内。 “家里就只有这点白粥了,只要小哥不嫌弃就好。” 老丈对李察说道。 打量着这座茅草屋,所谓家徒四壁在合适不过了。 墙边放着一张胡床,床边一张还有三条腿的桌子,一碰就会倒。 桌子旁边一个炭盆,里面燃烧着nongnong的火焰,来驱散着屋里的寒气。 在远处就是一个灶台,锅里还冒着热气。 灶台旁边放着一口开着盖的米缸。 除此之外,屋里没有任何东西了。 看到这里,李察不由的一阵心酸。 李察拥有者常人无与伦比的身体素质,感觉不到寒冷。 可他实在想不明白,眼前这位老丈是怎么在这寒冬腊月,零下十几度的破茅草屋里活下来的。 难道就靠眼前这盆燃烧着炭火? “老人家,这里是哪啊?” “这里属于安北都护府,翻过东边那座山,就属于室韦的地界了,不属于大唐了。” 老丈回答道。 李察这才知道,他已经走到了大唐的最东北边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