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253 这不可能 (第1/2页)
,这个北宋有点怪 听到王安石的话,场中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但吕惠卿却不太服气:“陆真人非我儒门弟子,何称得上君子。” 他个人对陆森没有什么意见的,就是单纯不服王安石罢了。 凭什么一个被外贬的罪官,回来后居然比他这个勤勉的地方父母官更得朝中大公们的欢心? 职位甚至还高他两级。 这时候,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吕惠卿的身上。 而处于众人焦点中的吕惠卿,表面平静,内心却有些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却不知道庞太师、包拯等人看着他的时候,眼中多是审视的目光。。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吕惠卿,王安石很淡然地说道:“孔圣曾求道于老子,与庄子亦是知己,儒学算是脱胎于道门,儒道本是一家。我与陆真人认真谈过,他所学很杂,儒学道学信手拈来,佛门也略知一二,还有一些很超脱的思想混杂在其中。况且陆真人君子六艺中,就‘乐’一项稍弱,可却也懂得乐理,能明大雅之音,他当不得君子,何人当得君子。” ‘儒道本是一家’这想法,在场绝大多数人都是认可的。 君子六艺……在场众人,没有一个能拉弓引箭,能御車,陆真人能御飞天之器,不比御車雅致得多? 所以王安石这么一说,在场官员皆也觉得,陆森当得起‘君子’的称号。 吕惠卿本来还反驳的,但他仔细一想,自己是不服王安石,又不是不服气陆真人,何必在这件事情上,与王安石杠起来,等日后再说。 众官员见吕惠卿没有再反驳,便悄悄收回审视的目光,他们现在对王安石话中某句更感兴趣。 一直没有说话的富弼忍不住问道:“陆真人有何超脱的想法?” 在场的,几乎都是顶尖的文人了,他们对于儒学已极为了解,对佛道也略知一二,虽然政见不同,但说一千道一万,他们都是师出同源的,该知道的思想都知道了的。 因为超脱的想法,他们听了就很感兴趣。 所有人的视线都移到王安石身上。 “当时我与陆真人谈到土地兼并之事,他说‘土地兼并从无内部解决’。” 包拯点头:“这话他也与老夫说过。” 其它人没有听过这话,因为皆若有所思。 王安石继续笑着说:“后面陆真人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一切的阶级矛盾,都源自于生产力不足。’” 众人莫明……这话听着很白,但其中的意思,又很奇怪,若有所指。 “生产力?”包拯想了会,说道:“生育产业之意?陆真人的意思是,我大宋人不够?产出不足?” 其它人想了会,都觉得是这意思。 王安石摇摇头:“似是而非,陆真人所指的生产力,似乎有更深的内义。我之后也询问过此词何解,他没有再交谈下去的欲望。” 众人皆是叹气。 陆森在京城为官时,他们多多少少与陆森交谈过,知道此人见识广阔,不愧是半仙之名。 况且从‘仙家皮影戏’这事物便能看得出来,陆真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导,与他们这些普通人,完全不一样的。 知道一些‘大道’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若是能听听陆真人讲解与‘生产力’有关的道理就好了,说不定是大圣之道。” 其它人皆是点头赞同。 官做到他们这个程度,学问做到他们这个程度,几乎已经到顶了,剩下来的就是‘突破’。 可是突破那有那么容易。 众人闲聊了一阵子后,庞太师说道:“不管如何,现在先想办法把西夏打退。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我方钱粮充足,而契丹正陷入内乱,无力犯我边疆,若不能一鼓作气打下西夏,往后千百年,未必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包拯点头赞同说道:“确实如此,即使无法攻陷西夏,也得把兴庆府拿回来。” “那么,该让谁去支援狄将军?”庞太师觉得有些发愁:“能征善战的将军,似乎就那么几位,都已经前线。若是穆大将军还在京城就好了。” 说到穆桂英,众人都觉得脸上讪讪的。 老实人好欺负,杨家拼了命地护着北宋,几近绝后,他们觉得理所当然。 现在杨家悄悄跑了,他们这才发现……以前对杨家,似乎真有那么点苛刻。 “让曹家后人上吧,他们本就是将门。曹诱这人还行,虽是文人但也学过军阵之道。”晏殊想了会说道:“就封个洛阳观察使的官职,让他带着兵马和粮草,支持狄将军,再随锹将军节制。” “监军要不要派?”欧阳修问道。 众人一时无语。然后偷偷瞄了下王安石。 按理说是要派的,但……先是王安石,再是司马光,以及其它,有监军或者文人监管的战斗,几乎都失败了。 然后又被陆真人在朝廷上指着鼻子骂,即使这些文人再心大,也忍不住得心里嘀咕。 莫非真是监军怠误军机? 最后还是庞太师说道:“暂且先不派吧,要想让陆真人回来,还真得打几场大胜仗。” 众人皆点头。 于是新一轮的西夏攻略便被定了下来。 若是赵祯还在的话,他们自然会和赵祯商量,当然结果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赵祯一般也不会反驳中书门下的决断。 更何况现在的官家还小,至于曹太后……女人懂个啥家国大事啊,好好养育小官家长大,便是天大的功绩了。 很快,朝廷要再次出兵西夏的事情,天下皆知。 陆森在杭州,当然也听闻了这事。 但他并不知道,这事其实是为了请他回朝堂才出现的。 他纯当是朝廷终于有了些血性。 然后便去找苏轼喝酒,闲聊一下,开开心。 结果刚到杭州府衙,便看到大量的群众在外边围观,陆森挤进去一看,发现苏轼正在审案,几个人跪在堂前,因为这些人背对着自己,所以陆森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人被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