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共治  (第2/2页)
满了人。    “三川城主董开山携其子送上拜帖,为郡公主祝酒!”    最后入场的,才是董开山。    她就亲自站在殿外。    此言一出,四下之人,无不惊讶。    对于董开山的亲自现身,他们更是没有想到,因为他们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董开山拜见郡公主,拜见尚德君!”    态度之诚恳,好似坐上之人,就是她的主公。    “董云拜见义母,拜见义父!”    那十岁孩童直接行跪拜之礼。    一声义父,更是让人不知所措。    李铮不管其他,亲自下来,扶起了董云。    “自今日起,董云为我之义子,视我如父,我当他如子!”    他朝众人说道。    两世为人,加起来活了四十年,有个十岁大的孩子,倒也说得过去,至少从心理上,他没有违和感。    “恭喜尚德君喜收义子!”    人群中,开始有人道贺。    此人出自张氏,乃董开山母系一族,他带头是提前商量好的。    紧跟着,场中又有两人,向李铮道贺。    但在这三人之后,氛围似乎突然卡住。    所有人面面相觑,无一人再出来。    堂下氏族,不是依附于董开山,就是依附于其余两家。    李铮以董云为义子,一定会让其余两位城主忌惮。    所以他事先没有任何的通知,就只通知了刘向一个人。    他要借助刘向,来让一切成为定局,让河阴城和安阳邑无法反驳,被动接受。    他看到了人群中的刘向。    “安阳邑恭喜尚德君!”    刘向会意,从人群中走出。    紧接着,安阳邑麾下的氏族们,一个跟着一个,向李铮道贺。    再然后就是河阴城董彦。    其余两家没有反驳,那他也一定不会出头。    事情就这样成了。    “尚德君仁义之名,天下之人无不知晓,妇人多谢垂怜,收我儿为义子!”    众人恭贺毕,董开山又携董云行礼。    举止之中,无不有恭敬之意。    李铮答应她的事,第一件已经做到了,第二件就是成为龙山王。    鼓乐声毕,四下安静。    年末盛典,李铮总共要做三件事。    其一,让氏族们承认领主地位。    其二,收董云为义子。    临丘城的缺席是个遗憾,但这并不影响,李铮要做的事。    接下来该是其三,推行共治。    “龙山之地,东西近七百里,南北过四百里,氏族之数,足有千余,庶民之数,几近百万,可自龙山国灭以来,礼法荒废,氏族之间,流血不休,庶民更是苦不堪言,何也,无治也。    今我为龙山之主,愿推行大治之策,愿氏族无争,愿庶民之安,然治者,就需得有治之吏,治之官,今郡公主虽为龙山之主,虽为龙山之治,但也愿行仁义之道,与龙山氏族,共治龙山。”    李铮话落,四下无声。    天下有皇帝,有方国之王,有封地之主,各有各治,各有各法。    但唯独没有听过,什么是共治。    李铮看过众人,又继续说起。    “我之计策,乃为共治,所谓共治者,是说我龙山之事,将不再是郡公主一人治下,而在诸位治下,我欲立一城主会,代行治理之权。    城主会设于龙山城中,共十八个席位,每个席位都由龙山氏族担任,以其城池实力为依据,两年一任,两年一换,自此我龙山治理之事,都归于城主会。    临丘城得两席,河阴城得两席,三川城得两席,安阳邑也得两席,此为常务席位,永不轮换,此四城者,实力最强,此四城安,我龙山安,而其余十席,则由诸位从其余城主中推举。    凡此之后,我龙山之事,不再以兵事解决,而是以城主会解决,十八席位少数服从多数,就可以解决所有争端,这才是真正的龙山由龙山人治理,共治之策,也可称之为共和。”    四董实力最强,每家两席,可以让他们四家平衡。    余下氏族城池,没少受到四董的压迫,城主会则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不再受压迫的机会。    对李铮来说,多一股势力入局,他对龙山的掌控就会越强,那十席联合起来,就能影响到四董。    今日,只是第一步。    从今往后,他可以利用城主会,来维持各方平衡,将手伸入整个龙山,甚至借力打力,最终将所有的权力,收到他一人手中。    他那点儿可怜的兵力,军事手段铁定不顶用,就只能用政治手段了。    众人思索间,还是三川城主站出来。    “尚德君的意思是说,龙山还是我们龙山人的,并非是尚德君的,这城主会,尚德君也没有席位?”    “当然,唯有这样的法子,才能让龙山长治久安,不管是我在与不在,都会一样。”    李铮扫视众人。    这些氏族要是足够聪明的话,应该能想到,对他们的好处。    “流沙城翟野,愿以尚德君之法,共治龙山!”    “张氏城也不例外!”    有了一个,就会有了第二个。    等最后安阳和河阴表态,事情就算推行下去。    城主会,听起来的确美好。    他们暂时还想不到,李铮真正的谋划。    “我龙山二军,将为城主会而战,以守护我与诸位今日之约,也希望诸位以此为约,划分好各自地域,让我龙山,再无争端。”    划分地域,也就是说李铮会收回三百里王畿。    “尚德君仁义,共同举杯!”    又是董开山提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