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上山 (第1/1页)
白敬酒看着袁惜刀的身影在山下消失,刚才的话语还在耳边盘旋。 “漠北书院吗?” 他知道这家伙瞒了他不少事儿。 两人像是很有默契,关于之前的事情白敬酒没问,袁惜刀也没主动提。 袁惜刀这人总爱自己担着事儿,可别说白敬酒了,如今就一个云七七还不知道能否兜得住。 云七七下山干什么的,他再清楚不过。 那丫头要重开“云河书院”。 作为云氏一族唯一的后人,这也算是她的使命。 如今可比不得以前,人族圣贤创立的七十二书院到现在还传承有序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其中大多数,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断了传承,怕是连名字都记不清了。 而少部分还有后人在世,如“云河书院”一般在默默的等待时机。等有一日山门重开,立先圣之名。 可云河书院不比黎山,情况有些特殊。 当年大燕立国的时候,云河书院就在燕京城了。与皇室牵扯颇深,但后来落魄倒闭了,皇家的人也没站出来说过话。 至于黎山书院能这么“随心所欲”全靠了山长和夫子。 尽管很不想承认,但这个世界的权力还是掌握在强者手中。 燕皇做一些事情,不管是拉拢也好,忌惮也罢,总会考虑到黎山,即便山长和夫子什么也没做。 就是凭借了他们在最顶层的实力,这便是“拳头大”的好处。 而云河书院一没钱,二没人。如果不是袁惜刀,云七七怕是在燕京城一天也混不下去。 可袁惜刀也不是万能的,从回雁桥往东走的那条大街上,里边儿的侯爷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整个燕京城有的没的,都是你惹不起的。 卧虎藏龙! 卧的是别家虎,藏的是自家龙。 …… 前两天四先生上山找白敬酒喝酒,他自是欣然接受。 “小白,这酒如何?宫里带出来的。” 四先生在宫里有位故人,时常在燕京城里居住。 “嗯,比燕师兄的酒差了不少。” 瞎说什么大实话,白敬酒倒是不客气。 赵东山愣了一下。 “哈哈哈,自是比不过燕师侄的。” 这小子也不知道捡点儿好听的说。 “知道我这次进宫发现了什么吗?” “云七七那丫头的病可还记得?” 白敬酒若有所思。 年前赵师叔为丫头诊治的时候发现,她得的不是什么病,而是被人动了手脚。 云七七被人种下了“双生蝶”,一种很恶毒的手法。 被种下此物者,一定是双生姐妹。一方会代替另一方承受疾病和痛苦。 也就是说,云七七在这世上还有一位至亲的jiejie或者meimei。 她代替了她的亲人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伤痛、病痛,甚至是一切不好。 “知道被种下‘双生蝶’的都是什么人吗?” 四先生饮了一口酒,像在自言自语。 “皇室的人。” 就算是大燕皇室,也不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吧。白敬酒心想。 像是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四先生再饮了一口酒,再说,“我说的是大周皇族。” 大周! 可大周早就亡国了! 如今这个字眼在燕国算是忌讳。 其实白敬酒也有些疑惑,当年在边关袁惜刀是如何寻到云七七的。 她的身份,你知还是不知。 …… 山下的人已经等了多时,渐渐有人沉不住气了。黎山的人可是一点儿没见着急。 林子墨和冯茹在前山计算着时间,直到日头发生偏移。 “开——山——门——!” 这话并非出自二人之口,仿佛来自山下人的心底。 浩浩之音,经久不衰。 等到那些即将上山的学子回过神来,才有些明白这座小山为何能被称作“黎山书院”。 黎山有光,会照进每个人的心底,历经无数个春秋,尽管微弱,但依旧明亮。 教诲世人读书写字,明礼知智,为人族兴而兴,为人族衰而兴,这本就是书院的职责和使命。 不管时局如何变换,黎山书院身为人族先行者和捍卫者这一初衷不会改变。 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心向人族,我便教你。“有教无类”四个大字至今还在祖师堂上挂着。 时隔一百五十七年,这家自“颜圣”手里传下来的“黎山书院”在经历了兴盛,衰败,再衰败之后,又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那些故人们,你们还好好活着吗。 …… 此刻山下的人大致明白了黎山的规矩。 黎山祖训:凡黎山者,不入十。 黎山书院每次招录学生,最多只招九个。 但这规矩好像不是“颜圣”立的,可具体是哪一位祖师,也记不得了。 而这次更是特殊,只招七人。而另外两人,自然是林子墨和冯茹了。 没办法,有关系就是这样,怎么的也得先照顾自己人。 我内定了,你呢? “怎么样,这次招录的名单可定了。” 白敬酒来到前山,山下的人已经开始入山了。 黎山的规矩很简单,从山下到山上,先上山的七人为黎山书院学生。 可偏偏林子墨取出了一则名册,上面有七个人的名字。 燕国凉州,红王爷次子,红楼。 十七世家,唐家,唐礼。 秦国,荣亲王幼女,秦明月。 北江七国,大理国,段缺。 双龙镇,王紫霄。 双龙镇,梁樱。 双龙镇,顾秋秋。 “那这次可有变数。” 白敬酒合上名册,想是这次上山之人应是八九不离十。 “有!” 林子墨毫不犹豫。 你倒是回答得干脆。 “来时夫子告诉我,这次有姜氏后人上山。” “姜家后人?” 白敬酒似是想到了什么。 “这些年姜氏一族都生活在什么地方?” 说起来姜家也是十七世家之一,只是破落了,所幸还有族人得以延续。 林子墨摇摇头。 “这次上山的好像是姜家流落在外的女童。” “据说是姜逸先生的后人。” …… 姜逸,这个名字白敬酒只在《黎山纪要》中见过。 一百五十七年前,黎山书院发生了变故,此后关闭山门,到现如今才重开。 那场变故中,老一辈的人只有山长和夫子活了下来,姜逸也是因此丧生。 黎山的人本就不多,历经大难更是元气大伤。 如今山上亲历那次变故的,就只有山长、夫子和大先生。 其实无论是七十二书院,还是十七世家,到了这般地步早已名存实亡了。 哪还有昔日的造弄风云可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