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5章 四天休息 (第2/2页)
,纷纷去实地考察,当然也包括老谭。 他和艳华曾研究过员工四天休息的事,觉着有点难。一个月休四天的话,前台、后厨至少各增加一名员才能排开,要不然休不完。增加俩人就得增加两份开资,少说七千元,这还不算吃住费用,压力确实有点大。 开饭店和过日子一样,都得精打细算。 在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上,阿巧已经很高了。按照正常饭店来说,人员工资不能超过营业额的百分之二十,超了等于不赚钱。 当然,其中有着利润空间,但很少有老板舍得。 阿巧已经超了,是百分之二十二,所以纯利润不多,要是再增加开资就更少了。 不像单体店,除了老板就是员工,工资压力不大。现在是公司,除了一线员工还养着三十来号办公室人员呢,何况这些人大部分是高工资,都得从纯利润里面拿。 要不然徐姐咋提醒上半年没赚啥钱呢。 在省城的时候老谭亲自去面馆考察过一趟。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面馆和阿巧不同,人家只卖面条和拌菜,吃的人大部分是附近老百姓和周围民工,还有出租车司机。都不喝酒,既吃即走,也没有提前订餐的,周一休息不耽误主道。 阿巧不行,饺子馆,大部分是聚会喝酒的,并且有些人和单位偏赶在周一订餐,所以休息不了。 周一全员休息的好处是员工能彻底放松,毫无顾忌的玩上一天。尤其是处对象的、夫妻在一个店工作的,可以充分享受一下同时休息的快乐时光,那可是饭店人梦寐以求的。 但阿巧现在还达不到。 不但周一休息达不到,就连四天休息都困难。 回到呼市后老谭听说有家中餐厅做到了周一休息,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叫上周晓梅就过来了。 这家餐厅不大,两层楼,二百平左右。装修的挺有特色,很怀旧,像六十年代的饭店,进来后有穿越的感觉。 他俩到的时候下午一点多,楼上楼下客人全满,并且还有等位的,火爆程度相对于阿巧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俩在大厅角落挤了个座位,台面都没收拾,没办法,只能先坐下,不坐下就被人抢跑了。 “这吃饭和打仗似的。”周晓梅一边擦汗一边说。 “人家这才叫生意呢。”老谭感叹。 “和咱家周五、周六差不多少。” “今天周三,咱家做不到这样。” 过来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服务员,把一张菜单给了周晓梅,然后开始收拾台面。 周晓梅看了一下菜单,然后递给老谭。 菜单很简单,十二道热菜,六道凉菜,一道主食。酒水也在上面,加一起六种。 老谭点了两个菜,一瓶酒,两碗米饭。 服务员往厨房送菜单的时候,老谭跟着到了传菜口,从这里能看到整个厨房的工作情况。 厨房不大,三十平。 两个厨师,一个凉菜,一个面点,两个砧板,没有打荷的。所有热菜都是提前备好的半成品,一份份摆在厨师后面的cao作台上。 厨师炒,砧板打荷,出菜速度非常快,几乎是菜单刚下来,两分钟不到第一个菜就出去了。 这速度叫老谭有点咋舌,他觉着自己家就够快了,没成想人家更快。 等凉菜就更快了。 只见凉菜师傅拿着菜单,看着菜名打开冰柜,里面是一盘盘制作好的成品,拿出来直接走菜,一点不耽误。 面点就不说了,整个蒸车全是一碗碗蒸好的米饭,更快。 老谭看了一会儿便折转身回来,刚坐下没一会儿,菜、饭、酒全上来了。 “他家上菜真快。”周晓梅说。 “准备工作做得好,能不快吗。”老谭说。 “尝尝味道啥样。”周晓梅拿着筷子开始夹菜。 说实话,味道一般,勉强算中档水平。 “这味道照咱家差远了。”周晓梅说。 “到他家吃的是气氛、回忆,还有上菜快,不耽误事,最主要是便宜。”老谭说。 “但这绝对吃不住人。”周晓梅说。 “也行,挺新颖的。老年人的回忆,中年人的记忆,年轻人的向往,他家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有生命力------他家厨房整的挺好,没打荷的,咱家要是能把打荷的取消就敢四天休息,我回去研究研究。” 说实在的,这是老谭最大收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