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来信 (第1/1页)
冬日里难得的暖阳,照进了屋。 洛巧玥端着一碗药汤走了进来,见申小菱还靠在床头。 “夫人,我扶您下床走走吧,郭大夫说您活动一下,更有利于恢复。” 申小菱并不说话。 不过十日,整个人瘦了得脱了相。 洛巧玥将药送至嘴边,她一语不发,埋头喝掉。 见她还是如此,洛巧玥也不再坚持。握住她的手,一个关节一个关节地按揉着。 和她话起家常。 “再过几日便是除夕了,我让常清常静她们去买些rou,您有什么想吃的吗?” “大夫人说要过来看你,我没让进来。” “对了,柳怀舟来信了。” 这是柳怀舟离开杭州后第一次给杭州写信,洛巧玥收信的时候,难以置信地看着信纸上写着的“洛巧玥”三字。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 不过百字,都是一些腊八节思乡问安的话,她早已读了几十遍,甚至能背下来。但她仍小心翼翼地取出信,将信笺展开,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薛石隐借着夜色赶到宅子,洛巧玥就立马将此事说与他听了。 “她可有说什么?” “夫人还是没说话,”洛巧玥摇摇头,又有些欣喜地描述道,“但至少她特地转过头来,认真地听我读信。” 是吗?薛石隐抿紧了嘴唇,不想细究这个转头背后的意味。 在申小菱的房门前驻足不前。 他轻轻地将门推开一条缝,房内的烛光将他的身影斜斜地拉向了黑暗。 只见申小菱坐在床边,直直地看着蜡烛,眸子里像划过无数将要陨灭的流星。 一种怪异又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薛石隐不敢深思,推门而进。 探询地问道:“小四,今日可好些了?” 申小菱不回答,愣愣地望着他。 冷清的气氛让薛石隐有一丝不知所措。为了掩饰这无措,他为她倒了一杯茶,递到她唇边, “来喝口热茶,你嘴唇都快要裂开了。” 申小菱微微偏开了头。 薛石隐放下茶杯,蹲了下来,双手握住她的瘦峋的肩:“你是不是想见柳怀舟?” 柳怀舟。 申小菱终于有了反应,嘴唇动了一动。 薛石隐抓住了这个表情,又问道:“可是要将他从京城叫回来?” 怕她听不明白,又强调了一遍:“可是要将柳怀舟从京城叫回来?我让洛巧玥给他写信。” 申小菱艰难地摇了一下头。 “不要他回来?”他问。 她不语。 “不要洛巧玥写信?”他再问。 她点了一下头 薛石隐明白了:“我让我们的人送他回来,可好?” 申小菱再一次摇头。 “你在等他?”薛石隐渐渐明白她的意思。却不明白这个“等”是哪个意思。 她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给洛巧玥的信里没有提到回杭的日子。”薛石隐回想着那封信的内容,又忽然明白过来:“他将信寄出的日子,就是他启程的日子。” 信上落款的日子是腊月初八。也就是说,他快到了。 申小菱不再回应他的任何言语,只似深思,似迷茫地坐着。 薛石隐叫来二十六再诊一次脉。二十六只能重复之前的话:“老四她受了极大的刺激,药石枉然,只能假以时日,等她缓过来。” 又过了两日,杭州府传开了一件绯闻。 “申家没了。”一个路人一阵唏嘘。 “租了一个宅子住着呢,说是人疯了。” “我听说申氏可是萧指挥使的下堂妻。” “我也听说了,不知为何下堂?” “说是无所出,就休了。” “申氏不是带着一个儿子吗?” “萧指挥使怎么会不要儿子?” “说明这儿子不是他的呗。” “我今晨还见那萧指挥使带着胡大夫去申家了。”另一个路人嗤笑道:“那儿子要不是萧指挥使的,他带小儿圣手的胡大夫去干什么?” 胡大夫也听说申小菱疯了,一直忐忑不安。萧伯鸾一来敲门,他立马就提着药箱跟着去了。 十多日来,萧伯鸾第一次见到申小菱,大吃一惊,她当真是疯了。 胡大夫见状也十分惊惧。那日他刚将针扎进头皮,未进完针,她就抽搐倒下了。 “你可知她为何会不言不语多日?” 胡大夫摇摇头:“这很难说。脉象来看,并无不妥。受惊过度,一时痴傻也是有的。” “胡大夫,”萧伯鸾道,“人是从府衙出去的,你务必瞧仔细一些。” “老朽只懂小儿之病,这成年女子和小儿的用针之法完全不同。那日若非贵人要我治病,我是断断不肯的。这病,老朽治不了。您另请高明吧。”胡大夫说完便匆匆告辞了。 萧伯鸾看着毫无往日光芒的申小菱。 “申小菱。”他站在她面前,“他认为你真痴了,而我认为你是在装疯卖傻,我将胡大夫带来,也是替你圆场。但我说的话,你务必仔细记住。” “你,我,还有他,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萧伯鸾继续说道,“以你的聪明应该知道我们在筹谋一些事,我没有杀你,是我信任你。然而,大事为重,自然会有牺牲。每一个牺牲的性命,都名留青史。至少,你还活着。” 他走到门口,回过头,淡淡说道:“这次,是我欠你的,我定还你。他欠你的,找他还。” 申小菱还是那样坐着,神情没有一丝波澜。 也不知听懂了还是没听懂。 萧伯鸾离开申家直奔梧桐小院。 知雨恭候多少了。见他进院,便上前说道:“知树来信了。” 萧伯鸾接过密函。知树说太史院拟的出巡日子,皇帝十分不悦。 皇帝召明王回京,明王一直托病不动身。太史院的王佥院是明王豢养多年的旧人。拟日子时必然是动了手脚。 明王想让皇帝晚些出巡,恐是为了出海之事。申家的家产已收到手里,李知府那里报的银钱不过五万两,薛石隐说李知府是皇帝的眼线。既然如此,只怕皇帝对明王戒心早早就备下了。 “可查到《忘忧枰》的事?”皇帝因为它杀了一个值夜的太监,萧伯鸾不敢小觑这本棋谱。 “知树说要回太原去查此事,请求允准。” 太原。萧家老宅。 秘密囚禁田小菱的地方。 萧伯鸾有些犹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