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鹤唳 (第1/1页)
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院里。知树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回到了沙漠,那是他第一次作为萧家最高等级的知字辈暗卫执行任务。 他在沙漠里一直跑,一直跑。满脸,满身,满脚的沙子。汗水混杂着沙子,糊上了他的眼睛,鼻子,舌头,耳朵。 已经几天没吃饭了。远处横着的一具骆驼尸体,是最后能吃的东西。他想也没想就跑过去,想要拿剑划开骆驼鼓囊囊的肚皮。 鹤唳声一啸冲天。骆驼的肚皮里藏着一个人!黑鸦鸦的一柄非刀非剑的兵器,响着凄厉的鹤鸣,直直杀向他的脸,划伤了他的左脸。 是鹤喙楼! 知树一下子惊醒,后背立刻渗出了鲜血。 他跌跌撞撞下了地,说要见主人。 很快,萧伯鸾来了。 “知树,”萧伯鸾说:“昨晚你过于冒进了。” 知树跪在地上,血一滴一滴浸了地。“属下知罪。” 昨晚心底的那一丝迫切和好奇,害死了两个兄弟。 “等你伤好,去知风那里领罚。”萧伯鸾对知树留了一点仁慈。 “是!” “好了,且说说你的判断。” “属下认为昨晚是鹤喙楼的人在阻挠。” “哦?何以见得?” “属下脸上这道疤就是被鹤锥所伤。” 这事萧伯鸾记得。 那年,他派知树去取一颗人头,那人躲进了沙漠。知树跟了进去,三天三夜不曾进食,遇到一头骆驼,却被藏在其中的鹤喙阁的人误伤。至于鹤喙阁的人为何会藏在其中,又要杀谁,不得而知。 鹤喙楼是他始终捉摸不透的组织。 今上曾多次派绣衣直使调查鹤喙楼,皆无功而返。作为绣衣使者的他也查过卷宗,它更像是一个随心所欲的赏金猎人。金主只需在城中墙上留下记号,他们就会主动找上门,也可能不会来。给钱,办事。但有时候,给钱,也不办事,更有不给钱,强行办事。 毫无规律可言。 鹤喙楼的兵器很特殊。是一柄乌铁打造的非刀非剑非枪非茅的锥形兵器,卷宗上记载,它长一尺二寸,呈鹤喙状,可一分为二,出击时未必有声,但若要毙命,必然伴随鹤唳声。 鹤唳声声催人命。 鹤喙楼的杀手,随身藏着极为可怕的黄色毒液,能用来袭击他人,更能将自己的尸体和鹤喙锥化为一滩血水。 它最想隐藏的,就是他们的来历。 知树道:“昨晚的人并未使用鹤锥。但他们的招式,与当年属下所见如出一辙。不会有误。” “如用鹤锥,必有鹤唳之声。他们没有守在申府内宅,却守在外围。属下想,倘若他们不想惊动申家,这一切就说得通了。说明田小菱并不知道这些人的存在。” “你想的真不少。”萧伯鸾犀利地看了一眼知树脸上的疤,像是蚯蚓般扭曲。 知树额头顶地,不再说话。 萧伯鸾站了起来,负手走了出去。 很显然,有人知道他会派人去抓申小菱。通常暗卫守夜,最多不过几人。昨晚十数人守在那里,是滴水不漏的阵势。 萧伯鸾曾经怀疑过那个躲在暗处的人,就是鹤喙楼的人。 如果知树没认错招式——他不会认错。这点把握,萧伯鸾是有的。 那鹤喙楼的人换兵器,有两个目的,一是不想惊动申小菱,二是掩藏身份。 掩藏身份说得通。不想惊动申小菱,就说不通了。 回到官驿门口,站了不少人。见他出来,齐齐地喊着:“萧大人” 萧伯鸾这才想起来,今天是明王限定的收清单的日子。 这些人,一大早就来候着了。萧伯鸾着人收了单子,拟了名册。唯独没有申家的。 她这是怕了吗? —————— 从小将军府出来,路过官驿。看到各家的人都在那儿挤着,申小菱放下帘子长叹了一口气,躲是躲不掉的了,官驿是必须要去的了。 原本想揣着明白装糊涂。 小将军应该是听说了些什么,看在老婆孩子的份上,点拨了几句。意思是不要明着和明王与绣衣使者起冲突。这姓萧的就是绣衣使者。 虽不太明白这是个什么官职。但也不难推测,这人是有权有势的。 那就按照最初的设想,捐些银子了事。这事需让岑管事来做更妥帖。对方如果有什么刁难之心,岑管事也能应付自如。 岑管事三十出头,是个秀才出身,原本是不屑于来申宅这种商户做事的。不想几次中举不成,一家老小指望着他,瘦弱不能提,满腹的八股文和律法国纪换不来粮食,士农工商,他只能跟了申小菱。申小菱尤其敬他懂法,但凡生意要事、合同文书,皆要询他意见。 “常清,岑管事今天可是在西允街的铺子?” “应该是。” “那就去哪儿吧。” 西允街离老阳楼不远处,是申家最大的铺子,是申小菱设想的旗舰店。 东家来了。柳大掌柜的看见了申小菱,立刻跑了出来。 “岑管事可在?” “在的,在的。在二楼。” “柳大掌柜,近日什么出得最好?”申小菱迈进铺子,四下巡视了一下。拿起柜上的各种玩偶,随意看着。 “最近出得最好的,是端午节上新上的小龙舟。昨天一天就一共卖了二十六套。”柳大掌柜的一边走一边汇报。 “爹,是二十七套。”一个清秀少年站在柜台后面,灰扑扑的衣衫,并不显眼。“但出得最好的不应该是小龙舟。” “怀舟,不得造次。” “无妨”申小菱打量了少年。“这是你儿子?” “惭愧,是犬子柳艇。这不是考不了功名嘛,我就想着带着他在铺子里学点东西。”柳掌柜羞愧地低着头。被抓了一个现行。 怀舟是他的字,那就不是少年了。长得倒是像个十六七岁的孩子。 申小菱招招手,说:“来,你来说说,卖得最好的是什么?” 柳怀舟走向前,深深作了一揖:“夫人,昨日一共有九十八位客人。” “你数了?”申小菱看了柳怀舟一眼。 “是,父亲要我坐在这数人头。” “这都还是夫人教的。”柳掌柜又作了一个揖。 “你继续说。”申小菱看向柳怀舟。 “九十八人中,有三十二人问的是七彩灯,但灯已经估清了。” 也就是说,近三成的人选择了七彩灯,但无货。小龙舟成了替代商品。 申小菱赞许地看了这个年轻人:“你还有什么想法,继续说。” “他们之所以还会买小龙舟,是因为天气炎热,孩子们还能玩水。” 说的没错,这是季节性产品。 年轻人自信地迎向申小菱:“夫人,中秋节临近,普通彩灯,纸或纱的造价不菲,又容易损坏。而七彩灯是木制,彩漆,容易保存。若能保证货源,卖得好的,理应是七彩灯,直至次年上元节。” “再容易保存,也就半年光景。明年此时,谁还会用它?”柳掌柜嘴上斥责,其实内心还是骄傲的。 “不,爹。我仔细看过那个灯,雕花漆窗可以卸下来,只需要新样式的雕花漆窗就可以了。” 这是关联产品的概念。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这孩子多大了?”申小菱问柳掌柜。 “我刚满二十!”柳怀舟似乎有些不满被称为“孩子”。 柳掌柜警告道:“不可无礼!”又对申小菱恭敬地说道:“教子无方,东家还请见谅。” 申小菱微笑道:“柳掌柜教得很好,得你真传!” 说完上了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