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棋逢对手 (第2/3页)
不住四面八方的长矛戳刺。 甚至在近距离作战时,梁军还会使用短弩攻击。 “陌刀!”一道雄浑的喊声在战阵中响起。 五百陌刀手依次排开,他们并没有如高行周一般狂奔,而是如墙一样缓缓推进。 他们要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双手上。 在他们身后,杨师厚组成了三个千人矛阵,跟着一起推进。 咚、咚、咚…… 李晔亲自在烧塌的城楼上击鼓。 战鼓声将战场上每名将士的心连在一起。 梁军有三万之众,但在潼关前狭小的战场,根本铺展不开。 这是精锐的较量,这是勇者的战争。 在后世古代战争剧中,李晔经常看到一方稍有不利,全军溃退,然后是追亡逐北。 但这是唐末,连绵不绝的战争,让每个士卒的意志坚韧如钢铁。 有时候,李晔真为这个时代可惜,若他们的武力用来开疆拓土,天下又会是怎样一番局面? 可惜武人们没有这种眼光。 随着陌刀手投入战场,吸引了大部分梁军的注意。 毕竟只有五百人,搞得这么夸张,想不引人瞩目都不可能。 不信邪的精神人皆有之,陌刀的传说,已经过去了一百四十年,很多人以为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几个梁军将领带着部下冲击陌刀队。 “斩!”在李筠的喊声下,陌刀队带着自己独有的节奏,一刀刀劈下。 长矛、盔甲、刀剑、血rou…… 全都一刀两断。 战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呔!休得猖狂,寇重武在此!”梁军中一将越众而出,策马在崎岖的路上向李筠冲来,手上大刀都快赶上门板大小。 此人身如黑塔,长相凶恶,来势也异常凶猛,甩开身后重甲步卒,认死了李筠。 李筠也认死了他,快步冲了过去。 两人距离迅速拉近。 “死来!”仿佛平地里暴起一道惊雷,寇重武大喝一声,大刀借着马势劈下。 电石火光间,李筠身体伏低,陌刀平举,避过刀芒。 一人一骑交错而过。 鲜血喷红了李筠的半边身子。 战马的血,敌将的血。 “将军威武!将军威武!” 关上关下的唐军奋力呼喊。 众目睽睽之下斩杀敌军大将,观看这人无不血脉贲张,也最是提振士气。 此消彼长,梁军眼中终于出现畏惧神色,有意无意避开陌刀阵列。 趁此机会,李筠摘下头盔,掏出腰间水囊大口喝水,兴之所致,他扔掉头盔,扯下身上盔甲,露出胸膛虬结的肌rou,对着两军发出阵阵野兽般的呼号。 最前面的几十梁军被李筠的气势吓到了,转身回跑,还未跑两步,旋即被身后的友军砍死。 “后退者死!”一员梁将冷漠的呵斥身边士卒,旋即,他的目光越过李筠,转向城楼上若隐若现的身影。 在他腰间,挂着一个“厅”字铁牌。 有了陌刀队的强力支持,高行周压力大减,终于突破包围,冲入投石车阵列中。 火油坛子现成的,连火把都准备好了。 cao纵投石车的梁军在如狼似虎的高行周面前,就像羔羊一样楚楚可怜。 高行周大笑一声,“烧!” 对当兵打仗的人来说,杀人放火是传统技艺,熟练到用不着人教。 很快,投石车化作熊熊烈焰,不时夹杂着三两声炸裂声。 风助火势,火助军势。 升腾的烈火,仿佛烧进高行周的心底,他看着不远处飘荡的“牛”字大旗,眼中也燃起熊熊火焰,“诸军听令,随我生擒敌军主将!” 将为兵之胆,士卒也跟着狂吼起来。 兴致起来了,没有什么不敢干的。 “杀!”高行周一人当先,沿途都是梁军溃兵,并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反而梁军都集中在侧翼,大营之后,还有大量梁军枕戈而待,因为地形的缘故没有盲目投入战场。 冲到营门前,高行周忽然有些疑惑起来。 敌营悄然无声,营门大开,仿佛是在欢迎他们的到来。 在战场上直觉如同野兽一般的高行周,已然觉察出不妙来,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纵然里面是千军万马,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冲进去。 他举起长枪,一个“杀”字刚刚涌上喉咙,还未出口,营中缓缓走出一将。 此人三十左右年纪,身披重甲,却不带头盔,长发束在脑后,相貌雄毅,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双手臂未着甲,袒露在外,肌rou贲实,扛着一把长刃重剑,眼中却带着不屑一顾的神色,仿佛面前站着的是一群土鸡瓦狗。 两人一样的锋芒毕露。 高行周被他的云淡风轻激怒到了,没想到有人比自己还狂,“认得大唐高行周否?” 梁将歪着头,眸子里全是不屑一顾,懒懒散散道:“无名小将,也敢猖狂。” 高行周差点气炸了肺,狞笑道:“藏头露尾之辈,连名字也敢报了吗?” 梁将的头又歪到另一边,单手抡起重剑,“徐州刘知俊。” 然后将重剑插着面前的土地上,身后涌出千余士卒,人人身披重甲,手持长剑。 陌刀手喝水休息的时候,杨师厚的三个矛阵顶了上去,由于陌刀手的表现,以及李筠的临阵斩将,梁军士气已泄,他的矛阵更像是收割战场。 这些矛手都是军中扩充的新卒,虽然大部分是以前凤翔军、邠宁军的俘虏,但也有一部分是关中招募的民壮,杨师厚想让他们见见血。 而且还是梁军的血。 在他的指挥下,三个矛阵互相配合,即使有负隅顽抗的梁军,也很快被击溃。 “梁军不过如此!”如今的魏五郎被提拔为副指挥使,一直在杨师厚帐下效力。 火烧潼关,的确是神来之笔,打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但出关死战,没想到梁军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强大。 “骄兵必败,我军精锐尽处,梁军措手不及,不过,梁军实力当不会如此不堪,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