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两滴清泪 (第1/2页)
“嗯,你的这两位老师所讲的道理,同我们地球文化中不可知论的哲学观点类似,同样无法解答关于宇宙的边界状态问题。 就像你meimei说的,这个问题,只能在生命内在的极致体验中,才有明了的可能性。 所以你们,包括主人自己,以后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悟性,直至最后完全明白所有终极问题,否则人生就是不圆满的,知道吗?” “知道了,主人!”咕咚点头应道。 “我以前也经常思考类似的问题,也请教过很多顶尖科学家和玄学大师,但至今还是感觉那些都不是真理。”翎儿有些郁闷的说。 “是啊,古往今来,该有多少智者穷其一生,殚思竭虑地思考过这些终极问题,但真正有几人能够了悟的呢! 反而容易让人落下心病,寝食难安,怀疑人生,严重的还会得抑郁症,甚至精神病……对了翎儿,你好像对华夏国传统文化了解很多,知不知道屈原这个历史名人?” 翎儿得意地回答:“这个我当然知道啦!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在楚国当过大官,负责过一些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曾几度被流放。后来在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之后,眼看国家无望,于当年五月五日,悲愤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投江之后,世人为了纪念他,单独为他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重大的节日——端午节,并将他视为水神,立祠祭祀。 一九五三年,在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方睿笑着点点头:“你这又是在千度中摘抄来的,是吧?” “咯咯,难道不可以?” “嗯,屈原确实是华夏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华夏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曾开辟“香草美人”的传统,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后被誉为楚辞之祖,后世很多有名的辞赋家都受到过屈原的影响。 其主要作品有《离sao》《九歌》《九章》《天问》等,标志着华夏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sao》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sao”,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 “主人也是摘抄的千度吧?”咕咚打断主人的话。 方睿愣了愣,笑道:“主人说的都是主人脑海中的知识,而且屈原是主人最敬佩的古人之一,尤其他写的《天问》最为经典,翎儿你读过吗?” “天问啊,恩,程序扫描过几次。不过我们的灵式翻译系统,对里面的一些文字无法解析。不过经过模糊逻辑粗略判断,他应该是提出了一些,关于宇宙天文地理方面的问题。”翎儿如实回答。 “古文差不多都是这样子的,其句式和语法,以及一些生僻字,确实有些难以读懂,其实《天问》相对来说还好些。 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一百多个问题,被誉为千古奇作。 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句: 第一句是: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这句话是在问宇宙形成之初,天地法则是如何形成的? 用现代科学语境来翻释,就相当于在问,奇点大爆炸之时,及爆炸后的运行法则来自于哪里?难道无缘无故就有了吗? 第二句是:“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直接用现代科学语境来翻译,就是在奇点大爆炸之前,都是虚无一片,没有具体的形状,那如何进行理性的逻辑思考? 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定律是宇宙间公认最基本的法则。 如果我们无法理性思考宇宙形成的来龙去脉,那奇点爆炸后形成的宇宙世界,以及后来产生的生命和文明,这一切的实在性,又有何凭据? 所以,人的思维是一种建立在符号体系上的思维,而符号只能描述具体的有形的事物,难以描述无形的事物,而这正是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的一个重大障碍。 第三则是:“圆则九重,孰营度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我国古人很早就产生了天有九层的观念,但是最早见诸于文字的是屈原的这篇《天问》,它涉及到宇宙的空间深度,以及天上物体彼此之间的距离问题。 从视觉直观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