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一四欣欣向荣汉中郡 (第2/2页)
钟婵儿连忙扔掉了手中的雪球,红着俏脸跟了上去。 见李汗青过来,静立在屋檐下的杨赛儿迎了两部,展颜而笑,“汗青,刚刚和向部长他们什么,了这么久?” 李汗青笑着走上了台阶,“另立新法的事。” 杨赛儿没有再问,笑着上前温柔地为李汗青拂掉了身上的雪花,“阎氏一案的事情我也了解了一下,虽然判决有失偏颇,但郝明等人确实没有徇私枉法之嫌。” 显然,她也以为李汗青刚刚是因为阎氏一案在对向歆等人大发雷霆。 李汗青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笑容,“错不在他们,而在律法本事……” 着,他话锋一转,“先进屋,边吃边聊。” 屋里,无烟炉已经烧旺,碗筷已经备好,见李汗青进来,秦娥连忙进灶房端饭菜去了,钟婵儿也照理跟过去帮忙。 不多时,饭菜上齐,五人围着热气弥漫的无烟炉而坐,边吃边聊,笑语阵阵,在屋外夜色和风雪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温馨滋味。 饭吃到很晚才结束,呼啸的风雪持续了整整一夜才停歇。 雪初晴,阳光明媚,李汗青将分发物品的事情交给了刘季之后便去城外巡视了,并未如他计划的那样开始内政改革。 直到此时,他依旧还在帝制与民主制之间徘徊。 在做出决断之前,他不会贸然进行内政改革。 阳光下,城里城外有百姓在清理路上的积雪,大家边干边聊,笑笑,其乐融融。 城外营寨里的大帐和远处田野上的温室都有袅袅的轻烟婀娜而上,这个冬,汉中的百姓不会受冻。 李汗青策马缓行,紧跟在侧的姑娘一脸自豪,如数家珍,“营寨里有学堂,好热闹的;温室里暖和得很,菜蔬长得很好,有韭菜、蒜苗,还有豆子和蘑菇……” 闻言,李汗青侧目望着一脸自豪的姑娘,笑容欣慰:如今的汉中,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三日后的夜深,房陵西北堵河畔,两个布衣长衫的精壮汉子汉子各背一个背篓,蹑手蹑脚地穿过密林和芦苇荡摸到了河边,从枯黄的芦苇丛中拉出一叶扁舟,跳上船缓缓驶离。 堵河一路向北,在郧关以西汇入汉江,正是荆州的探子往来汉中郡的一条要道。 待两个探子乘船缓缓驶远后,河畔芦苇丛中又钻出了两个身着布衣腰悬长刀的人来,左侧那人望着夜色沉沉的河面略有不甘,“二哥,为何要放他们走?就那两个货,俺一个人就能把他们都放倒!” 这倒不是他狂妄,能被选入军情处行动队的都是军中精锐,本事自然不差。 右侧那人古井无波,“放他们走是上面的意思,俺听队长过前些大帅传下了命令,不让俺们军情处的人动那些潜入汉中郡的汉廷探子,想来大帅留着他们还有大用处吧!” 如今的汉中看似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安稳的表面下却是暗流涌动,自荆州、益州、凉州,乃至关中潜入的汉廷探子不知凡几,但李汗青只让军情处监视那些探子的行踪,却不让军情处去动他们。 在他看来,面临汉廷的封锁时,有汉廷探子潜入汉中反倒是一件好事。 因为,汉廷的探子潜入后必然会对新作坊产出的物品产生兴趣,然后想办法将这些物品带出去,就如此刻这两个来自荆州的探子。 这可是在搞免费宣传! 两个来自荆州方向的探子趁着夜色一路向北,在明时分进入汉江,然后沿江而下,匆匆地赶回了襄阳,背着满满两背篓想方设法在汉中弄来的火柴、纸张和卫生纸径直去见了留守荆州的朱儁。 朱儁听他们汇报完在汉中刺探回来的消息之后又仔细检视了他们弄回来的物品,随即便吩咐亲卫,“速速将这些物品送入雒阳……” 相比荆州的探子有水路之利,来自巴郡的探子却要慢得多,两人沿着米仓古道一路跋涉,直到三日之后才进入了汉昌境内,将弄来的情报和物品呈给了率兵驻守在茨巴郡都尉颜严。 看罢两个探子想方设法弄回来的物品之后,颜严同样不敢大意,连忙派人将物品送往了益州治所雒县。 当日刘焉兵败汉中之后狼狈地逃回了巴郡,连忙集结益州兵马驻守在了阆症汉昌、宕梁一线,但他自己却没有再巴郡多做停留,仓惶逃回了雒县。 没办法,李汗青在汉中,知道那厮什么时候就会挥兵南下,一旦那厮回禀南下,只怕益州兵马根本挡不住那啬虎狼之师啊! 这些,刘焉龟缩在雒县,虽然连着颁布了数道政令,做出一副大练兵马欲与黄巾军决一死战的架势,但心中惶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