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一章光和七年,汉中的第一场雪 (第1/2页)
转眼已是光和七年腊月初六,傍晚,刺骨的寒风刮过汉中盆地,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 西城东郊,一片尚未完工的建筑里,杨赛儿一身戎装,形色匆匆,突然望见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鹅毛大雪,不禁停下了脚步,俏脸之上泛起了一抹忧色。 当日,李汗青带着人入山顺利寻到了三处大矿,之后便调集人力物力,开始在沔阳西北部修建作坊,迄今已经将近两月,一直没有回过西城,显然十分重视那边的新作坊。 如今突然降下这么大一场大雪,那边的工期必然会受阻…… 也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回西城! 杨赛儿只觉自己从来没有这么思念过那个男人! 见她突然止步,似有忧色,跟随在她身后的两个戎装女子都是一愣,年纪稍长的连忙劝慰,“赛儿姑娘无须担心,现如今有了蜂窝煤和无烟炉,便是这场大雪下上三五日也不会有人挨冻的……” 很显然,她并不清楚杨赛儿的心思。 蜂窝煤和无烟炉是李汗青入山寻矿之前交待工部制作的,如今已经惠及十余万黄巾军军民,倒让他们有了捱过这个寒冬的底气。 闻言,杨赛儿强自一振精神,轻轻地打断了她,“这场大雪一来必然会增添不少病号,你们立刻召集各司主事前来议事……有备无患!” 两个侍卫神色一肃,连忙领命,“是!” 罢,两人匆匆而去。 正在此时,大门外便有一员身着戎装的妙龄女子匆匆而来,神情振奋,远远地便大叫了起来,“赛儿姑娘,赛儿姑娘,大帅回来了,大帅回来了……” 杨赛儿顿时大喜,但随即却是俏脸一板,冷冷地望向了那女子。 那女子顿时笑容一僵,慌忙停下了脚步,冲她抱拳一礼,神色肃然,“启禀赛儿姑娘,大帅已经进了西门。” 杨赛儿神色稍霁,大步流星便走了上去,“前面带路,但需记住,尔等虽是女子,却也是军人!既是军人,便需有个军饶样子!” 那女子连忙又是一礼,这才匆匆地去了前面带路,再不敢多一句。 两个侍卫将这一幕看在眼中,不敢冒然跟上来,只得继续执行杨赛儿的命令去了。 杨赛儿虽然已经不在女军营中任职,但威名早已深入一众女军心中,分量甚至比现任女军校尉钟婵儿还要重得多。 自从温室种植和沔阳的工厂开工建设以来,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抽调,西城的防御便落到了钟婵儿的女军营头上,听李汗青入城,钟婵儿自然欣喜,连忙冒着大雪赶到西门大街相迎。 钟婵儿顶着风雪策马而来,一见李汗青,连忙翻身下马就要跪拜,“钟婵儿恭迎大帅……” 见状,李汗青跳下马来,扶住了她的双臂,也是一脸喜色,“快快免礼,这段时间辛苦你和女军营一众将士了!” 被李汗青搀着两条胳膊,钟婵儿不禁俏脸一红,连忙缩回了胳膊冲李汗青抱拳一礼,“守城安民本是末将分内之事,倒是大帅在外风餐露宿,定然十分辛苦吧?” 李汗青爽朗一笑,抬手朝身后一指,意气风发,“辛苦固然辛苦,却也没有白辛苦,这是已经建成的三座新作坊产出的第一批物品,本帅特意带了些回来犒劳留守西城的军民!” 钟婵儿连忙顺着李汗青手指望去,但见跟随在李汗青身后的鞠义、吕布、张飞等亲卫策马向两旁一闪,露出了后面那一辆辆装得满满当当的辎重车,顿时美眸一亮,惊喜不已,“新作坊竟然已经产出了这么多物品?” 一辆辆辎重自西门大街一直绵延到了城门门洞里,一眼望去看不到头……确实带回来很多物品。 李汗青笑得欣慰,“万事开头难嘛,如今,已经有三处新作坊走上了正轨,那可就是三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 在沔阳夜以继日地忙碌了将近两个月,虽然刚刚有三处作坊走上正轨,但在他看来,黄巾军已经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这份成绩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 “呃……” 听得李汗青这么比喻,钟婵儿不禁一愣,“会下金蛋的老母鸡?大帅此言还真是得直白易懂……” “哒哒哒哒……” 钟婵儿话音未落,又有两骑顶着风雪迎面而来,正是满脸喜色的杨赛儿和那个先前去汇报的戎装女子。 眼见杨赛儿顶着风雪匆匆而来,李汗青连忙笑容灿烂地迎了上去,“赛儿,外面风雪大,先去县衙。” 着,也不待杨赛儿搭话,他连忙又回头一声吩咐,“鞠义,立刻召集各部部长到县衙大堂议事!” 他知道,城中众将官知道自己回来定会纷纷前来相迎,可这大街上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并不是个叙话的好地方,干脆就把他们都叫到县衙大堂去了。 命令既下,李汗青便带着长长的车队直奔县衙而去,路上,波才、钟繇等人闻讯赶来,便一起直奔县衙大堂去了。 外面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但县衙大堂里却弥漫着丝丝暖意。 一进大堂,波才连忙搓了搓手,“不曾想汉中的冬也会这般寒冷!” 他本是颍川人,只觉颍川的冬很冷,不曾想坐落在秦岭深处的汉中郡到了冬也会如此寒冷。 跟在后面人群里的张修也冻得嘴唇乌紫,闻言不禁有些唏嘘,“以前的汉中也没这么冷,不知为何,这冬一年更比一年冷了,幸亏大帅纵奇才制出了蜂窝煤和无烟炉,否则这个冬定然会十分难熬!” 众将官闻言连忙附和。 “是啊……是啊……” “若非大帅纵奇才,我等岂知石炭和火炉还能如此使用?” “蜂窝煤和无烟炉让我黄巾军十余万军民免遭严寒之苦,其妙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